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7期
编号:11184453
Barrett食管病理诊断:标准与困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7期
     来自日本新泻大学的渡边英伸教授通过题为“Barrett食管病理诊断标准和一些问题”的报告,与参会者围绕Barrett食管病理诊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渡边教授介绍,Barrett食管(黏膜)就是食管鳞状上皮被肠型为主的柱状上皮取代(杯状细胞化生或不完全型肠化生),或者食管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可伴有或不伴肠化生。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分为长段Barrett食管和短段Barrett食管两种类型。

    学术界对Barrett食管柱状上皮来源有多种意见,如胃贲门黏膜上皮、食管贲门黏膜上皮、食管腺体和导管上皮、食管鳞状上皮以及复层上皮等。在Barrett黏膜的形成中,何种来源的上皮最为重要?渡边教授认为对此尚无明确结论。

    另外,虽然来源于Barrett黏膜、胃体上部胃底黏膜、贲门黏膜(包括胃和食管贲门黏膜)分化良好的腺癌,生物学和肿瘤表型是不同的,但食管胃交界癌和Barrett癌由于大多数病例均已到晚期,要进行互相比较缺乏明确的资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渡边教授认为有必要对食管胃交界区以及短段、长段Barrett食管进行更精确的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Barrett食管的独特性,渡边教授提醒参会者注意:贲门黏膜分为胃贲门黏膜和食管贲门黏膜,两者在形态学及肠化生发生频率方面均不同;在正常条件下,食管贲门黏膜被鳞状上皮所覆盖,但在异常条件下会暴露出来,两种情况下形态学及癌症危险不同;Barrett癌与胃、食管贲门黏膜腺癌的形态学及黏蛋白表型也不相同。此外,还需留意Barrett黏膜(食管)的柱状上皮来源、外科手术或活检取材中食管胃交界区的确定等问题。,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