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7期
编号:11184354
“诺贝尔奖摇篮”Lasker医学研究奖揭晓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7期
“诺贝尔奖摇篮”Lasker医学研究奖揭晓
“诺贝尔奖摇篮”Lasker医学研究奖揭晓
“诺贝尔奖摇篮”Lasker医学研究奖揭晓

     2006年9月24日,素有“美国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Albert Lasker医学研究奖终于尘埃落定,五位科学家分别荣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杰出成就奖这3项殊荣。

    Albert Lasker奖这项美国最具权威的医学研究奖是专为表彰在预防、诊断、治疗等多个医学相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医师和公务员而设立的,获得该奖是诸多医学科学研究者的终极理想。每年Lasker奖都会独具慧眼地发掘出对揭示疾病起源及征服疾病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学研究精英,更为传奇的是,自1962年起,已有71名Lasker奖得主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

    Lasker奖是于1946年由Albert Lasker和Mary Lasker夫妇共同创立的,创立之初即设立了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共服务奖,1997年又设立了杰出成就奖。今年共评选并颁发了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杰出成就奖3个奖项,来自加州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的Elizabeth Blackburn、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Carol Greider和哈佛大学的Jack Szostak因预测并发现了端粒酶的存在及功能而共同获得基础医学奖;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Aaron Beck因开创了“认知疗法”这种新的心理治疗策略获得临床医学奖;而来自Carnegie研究所的Joseph Gall则因在染色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杰出成就奖。
, 百拇医药
    认知疗法:使抑郁症患者从自卑中解脱

    使Aaron Beck摘得Lasker临床医学奖的“认知疗法”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心理治疗方法,实施该方法的关键是了解精神病患者心理扭曲的详情,并通过合理且现实的方式重塑他们的心理架构,以个性化的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

    随着对以精神心理学为基础的认知治疗理论的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抑郁症患者的异常思维方式与其精神心理异常密切相关,因此,改变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可有效缓解其病情。根据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梦是了解人潜意识想法的捷径,依此推断,抑郁症患者的梦中可能包含有很多对别人充满敌意的内容。但Beck发现,事实与上述推断恰恰相反,抑郁症患者梦中带有敌意的内容少于正常人。实际上,抑郁症患者梦中常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受害者,是被排挤、遗弃或阻拦的对象。根据出乎意料的发现,Beck提出假设:抑郁症患者之所以会发病,是因为他们总是以否定的态度看待真实的自己,而并非是受到了潜意识的驱动。如果抑郁症患者发现自己有缺陷且很无助,他们必然会觉得生活中充满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产生自我否定甚至自杀的念头。通过纠正抑郁症患者的这种连自己都不能认识到的消极认知模式,可显著缓解他们其他的抑郁症表现,而Beck进行的大量临床研究也均证实了这一点。除抑郁症外,认知疗法还可用于患多种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其也是一种有效的精神分裂症辅助治疗手段。
, 百拇医药
    Beck将心理疗法的治疗目标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转变为意识,这是心理治疗的革命。迄今为止,认知理论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尚处于研究阶段,现在精神科医师所能做的,便是学习认知治疗的方法,并在对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认知治疗。

    端粒与端粒酶:拨动衰老与肿瘤的时钟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遗传学家Hermann Muller和Barbara McClintock便分别在果蝇和玉米的基因组中发现了相同的问题:染色体末端与从中间断裂的染色体残端不同,染色体残端会频繁发生染色体重排,但正常染色体末端则不会。1938年,Muller正式将这种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命名为“端粒”。但这两位科学家均没有先进的工具和手段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端粒的结构和功能。

    上个世纪70年代,Blackburn在四膜虫rDNA分子末端发现了约50个串联在一起的六核苷酸重复序列CCCCAA,后证实,四膜虫染色体末端通常有20~70个这样的六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
, http://www.100md.com
    此后,Szostak在Blackburn的实验室做实验时,将四膜虫端粒序列整合入质粒,并将该质粒转入酵母细胞,结果有约半数酵母细胞中整合了这些端粒序列,这表明,端粒序列的功能可跨越种属间的障碍,而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这种保守意味着这种序列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Greider同样在Blackburn的实验室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端粒的性质。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已趋于白热化,那么端粒为何对科学家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1988年,人染色体端粒中的重复序列TTAGGG被鉴定出来,该序列的发现无疑极大推动了细胞衰老和肿瘤相关研究的进展。现已知,如染色体末端序列复制出现障碍,并导致端粒序列缩短,细胞便开始衰老。从另一个角度看,抑制端粒酶的功能有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现已证实,在很多肿瘤细胞中都可检测到端粒酶的活性,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则很有可能将其杀灭。

    除端粒的功能外,端粒的发现过程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科学工作者不能将自己的思路禁锢在自己相对较窄的研究领域,与不同领域的人多加交流,换角度思考问题都会使人的思想更为开阔。其次,在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研究时要勇于设想、敢于实践。再则,对新鲜有趣的事物要积极探究真相,即便最初可能看不到它的利用价值。因为人类了解世界的过程就像盲人摸象,人们最先看到的往往是零散无序的事物,但在这种零散的背后,却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真实世界。
, http://www.100md.com
    好奇、进取、创新:科学家之共性

    今年杰出成就奖得主Joseph Gall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染色体结构和功能、基因扩增、卫星DNA和异染色质,以及端粒酶的研究。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成就与他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在取得一定成绩后仍坚持开拓思路,并积极涉足新兴前沿学科都是密不可分的。

    Gall的父母在他14岁时给他买了一台显微镜,使他从青少年时期起便对显微镜中的细胞世界充满了好奇。Gall用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相差显微镜对当时只有一名科学家研究的果蝇灯刷染色体(LBC)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此后他又相继对核孔复合体、中心粒复制和精子结构进行了研究。Gall在与另一名合作研究者Mick Callan共同进行了长达40年的研究后发现:①染色单体在结构上是一个长DNA分子(这一发现印证了Herbert Taylor在线虫实验中关于染色单体就像DNA分子一样进行半保守复制的发现);②LBC袢在功能上是核RNA合成的场所(此后,Oscar Miller用电镜对线虫LBC转录单位进行观察后证实了这一观点)。
, http://www.100md.com
    在分子生物学方兴未艾的时候,Gall已经敏锐地觉察到其有朝一日必将引领细胞生物学新的研究方向。虽然当时他在这方面无半点经验,但是他硬是花了几年的时间,从最简单的RNA和DNA处理开始自学。由于Gall最感兴趣且最具优势的研究方向为LBC,因此他选择了两栖动物的卵母细胞核(也称胚泡)作为研究对象,并仅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便证明,胚泡中合成RNA的细胞成分主要是核糖体RNA(rRNA)。

    Gall还发明了核酸原位杂交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帮助他成功在卵母细胞中将rRNA准确定位,还帮助他发现了卫星DNA和异染色质,并证实在异染色质区域内缺乏编码功能性表达产物的基因。自此,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成为在细胞和组织中定位DNA和RNA的标准方法。

    此外,Gall在端粒及端粒酶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今年Lasker基础研究奖获得者Elizabeth Blackburn便是在Gall的实验室做博士后期间完成对四膜虫端粒结构的研究。
, 百拇医药
    近十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Lasker奖得主名单

    获奖者

    获Lasker奖时间

    获Nobel奖时间

    主要发现

    Sydney Brenner

    1971

    2002

    器官发育和细胞凋亡的基因调节

    Eric R. Kandel

    1983

    2000
, 百拇医药
    神经系统的信号转导

    Paul C. Lauterbur

    1984

    2003

    核磁共振成像

    Gunter Blobel

    1993

    1999

    蛋白质携带有可将其定位于细胞膜的固有信号

    Stanley B. Prusiner

    1994

, http://www.100md.com     1997

    发现阮毒体(Prion)

    Peter C. Doherty和

    Rolf M. Zinkernagel

    1995

    1996

    细胞介导免疫防御的特性

    Robert F. Furchgott和

    Ferid Murad

    1996

    1998

, 百拇医药     氧化亚氮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

    Lee Hartwell和

    Paul Nurse

    1998

    2001

    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

    Roderick MacKinnon

    1999

    2003

    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机制

    Aaron Ciechanover和

    Avram Hershko

    2000

    2004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