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乐——音乐治疗与中医(1)
朱杰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樊志红 江苏省兴化市机关幼儿园
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MT)融人本精神和生命科学于一体,迅速发展成一门现代学科。中国是音乐治疗的发祥地之一,先民们早就探索宇宙旋律与生命节奏的秘密。音乐治疗是中医治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与中医有着不解之缘。
乐者,道也——乐与阴阳五行
《吕氏春秋·大乐》开宗明义:“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和而成章。”这里最早使用了“音乐”这一复合名词。音乐起源于“太一”,音乐的本质是“道”,是阴阳的消长变化,具生命之气势、阴阳之灵变、宇宙之情调。音乐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等相反相成、相对相补、相辅相映的诸多因素,如清浊、疾徐、哀乐、刚柔等等,正是阴阳之道的体现。
古代音律分为五音和十二律,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传统乐学理论之滥觞。《内经》将五音归属于五行,内应于五志,唐代王冰注五音曰:“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徵谓火音,和而美也;宫为土音,大而和也;商谓金音,轻而劲也;羽谓水音,沉而深也。”《吕氏春秋》全书分十二纪,每纪之首篇依据五行的属性,将五音十二律与五时十二月,与五方、五色、五味及相应的自然变化、农业生产等人事活动联系起来。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用“律吕相生卦气图”来显示律吕变化的规律,认为音乐“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
, 百拇医药
乐者,治也——音乐治疗当属“和”法
《史记》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和正心也。”音乐治疗的原理正是利用不同的音乐类型平衡机体的阴阳,从而达到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脏腑的畅达、神志的摄养等作用。
《群经音辨》曰:“乐,治也”。《难经》曰:“闻及五音,以别其病。”中医将五音、五声和脏腑的配属用于临床诊治。《灵枢·邪客》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亦可调五脏。五音疗法,丰富了中医的整体观,奠定了中医音乐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音乐治疗当属于八法中之“和”法。和法肇端于《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音乐是一种和合之气,它能和合人体之阴阳,起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作用。天地阴阳之和与人体阴阳之和是同构相应的,人身小天地,人体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的和谐的影响。姚崇《弹琴诫并序》说:“琴者乐之和也,君子抚之以和人心。”“和”通“龢”。《说文解字》:“龠,乐之竹管三孔(即编管乐器),以和众声也。”“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和”字的“口”是声乐的标志,“龢”字的“龠”,则是器乐的标志。和的本义就是指音乐和谐。《礼记》推崇“乐”所带给人们的平和静谧:“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国音乐历来重视“神韵”,崇尚“中和”之美,通过“乐”之和进而达到“天地人和”。晏婴提出“和而不同”的论点,做莱油盐酱醋“不同”才能成其为菜肴,音乐也必须将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有“长短疾徐”、“哀乐刚柔”才能“相济”、“相成”。或顺其势而利导之,或“以他平他”、因其性而反之,音乐治疗的要诀即在于和志意、和欲求、和认知、和行为、和环境。
中医乐疗将“乐与人和”、“天人合一”作为理想境界,强调阴阳平衡、五脏相因、情志相胜、三因制宜,常常与诗词歌舞游戏等文体活动相结合,成为方式多样又切合个体化需求的综合疗法。治病的“治”与治国的“治”相通,身心健康离不开社会因素,音乐移风易俗、引人向善,还有益于道德健康。《乐记》中多次提到乐与德的关系:“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
中医音乐治疗的实践在历史上有着灿烂的成就,浩瀚的典籍留下丰富的资料,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值得含英咀华。如《内经》云“脾在声为歌”;管子曰:“去忧莫若乐”;张子和《儒门事亲》中说:“好药者,与之笙笛”;吴师机《理瀹骈文·略言》曰:“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百拇医药
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MT)融人本精神和生命科学于一体,迅速发展成一门现代学科。中国是音乐治疗的发祥地之一,先民们早就探索宇宙旋律与生命节奏的秘密。音乐治疗是中医治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与中医有着不解之缘。
乐者,道也——乐与阴阳五行
《吕氏春秋·大乐》开宗明义:“音乐之所由来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和而成章。”这里最早使用了“音乐”这一复合名词。音乐起源于“太一”,音乐的本质是“道”,是阴阳的消长变化,具生命之气势、阴阳之灵变、宇宙之情调。音乐节奏、音色、力度、速度等相反相成、相对相补、相辅相映的诸多因素,如清浊、疾徐、哀乐、刚柔等等,正是阴阳之道的体现。
古代音律分为五音和十二律,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传统乐学理论之滥觞。《内经》将五音归属于五行,内应于五志,唐代王冰注五音曰:“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徵谓火音,和而美也;宫为土音,大而和也;商谓金音,轻而劲也;羽谓水音,沉而深也。”《吕氏春秋》全书分十二纪,每纪之首篇依据五行的属性,将五音十二律与五时十二月,与五方、五色、五味及相应的自然变化、农业生产等人事活动联系起来。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用“律吕相生卦气图”来显示律吕变化的规律,认为音乐“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
, 百拇医药
乐者,治也——音乐治疗当属“和”法
《史记》太史公曰:“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和正心也。”音乐治疗的原理正是利用不同的音乐类型平衡机体的阴阳,从而达到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脏腑的畅达、神志的摄养等作用。
《群经音辨》曰:“乐,治也”。《难经》曰:“闻及五音,以别其病。”中医将五音、五声和脏腑的配属用于临床诊治。《灵枢·邪客》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亦可调五脏。五音疗法,丰富了中医的整体观,奠定了中医音乐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音乐治疗当属于八法中之“和”法。和法肇端于《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音乐是一种和合之气,它能和合人体之阴阳,起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作用。天地阴阳之和与人体阴阳之和是同构相应的,人身小天地,人体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的和谐的影响。姚崇《弹琴诫并序》说:“琴者乐之和也,君子抚之以和人心。”“和”通“龢”。《说文解字》:“龠,乐之竹管三孔(即编管乐器),以和众声也。”“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和”字的“口”是声乐的标志,“龢”字的“龠”,则是器乐的标志。和的本义就是指音乐和谐。《礼记》推崇“乐”所带给人们的平和静谧:“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国音乐历来重视“神韵”,崇尚“中和”之美,通过“乐”之和进而达到“天地人和”。晏婴提出“和而不同”的论点,做莱油盐酱醋“不同”才能成其为菜肴,音乐也必须将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有“长短疾徐”、“哀乐刚柔”才能“相济”、“相成”。或顺其势而利导之,或“以他平他”、因其性而反之,音乐治疗的要诀即在于和志意、和欲求、和认知、和行为、和环境。
中医乐疗将“乐与人和”、“天人合一”作为理想境界,强调阴阳平衡、五脏相因、情志相胜、三因制宜,常常与诗词歌舞游戏等文体活动相结合,成为方式多样又切合个体化需求的综合疗法。治病的“治”与治国的“治”相通,身心健康离不开社会因素,音乐移风易俗、引人向善,还有益于道德健康。《乐记》中多次提到乐与德的关系:“乐者,德之华也”,“乐者,所以象德也。”
中医音乐治疗的实践在历史上有着灿烂的成就,浩瀚的典籍留下丰富的资料,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值得含英咀华。如《内经》云“脾在声为歌”;管子曰:“去忧莫若乐”;张子和《儒门事亲》中说:“好药者,与之笙笛”;吴师机《理瀹骈文·略言》曰:“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百拇医药
参见:100md首页 > 保健版 > 休闲生活 > 音乐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