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
相关言论
德国默克收购瑞士雪兰诺再次激起了制药公司对那些研发产品丰富但财力较弱的生物科技公司的渴求。
国际投资银行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师贾森•凯托表示,总的来说,生物科技领域正在出现一股并购日渐频繁的趋势。这一趋势由大型制药公司推动,因为它们拥有大量的资金,并且“求贤若渴”。
9月21日,德国默克宣布以133亿美元收购瑞士生物科技企业雪兰诺。
同一天,辉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弗瑞•肯德勒对外宣布,要让辉瑞公司成为全球头号生物科技公司。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也希望制药公司拥有旺盛的产品线,因为这是确保其未来销售业绩的基础。从传统意义上说,大型制药公司(如辉瑞和默克)都是通过内部研发来开发新药物的,但现在,拥有前景不错的研发产品的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已经吸引了它们的目光。
, http://www.100md.com
美国默克公司的发言人珍妮特•斯基德摩尔说:“对外收购生物科技企业是默克的一大发展战略。我们正致力于通过吸纳外部的大规模生物医药研究成果,来充实公司的内部研发活动。”
就在今年5月,美国默克公司刚刚完成了对两家生物科技企业Abmaxis和GlycoFi公司的收购。2004年,默克公司还通过收购Aton Pharma公司,获得了它的实验性淋巴瘤治疗药物Zolinza。而在今年年初,即在杰弗瑞•肯德勒就任辉瑞公司首席执行官之前,辉瑞公司收购了生物科技企业Rinat Neuroscience公司。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收购目标。虽然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本身并不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但它在2001年购买了生物科技企业英克隆(ImClone)公司的部分股份。
百时美施贵宝这家全美第五大制药公司之所以可能成为收购目标,主要原因还在于其临时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科尼利厄斯(James Cornelius)以前曾经是医疗器械生产商盖丹特公司的临时负责人,正是他在2005年帮助策划将盖丹特公司出售给了波士顿科学公司。科尼利厄斯是在前首席执行官彼得•多兰于9月12日下台之后,开始临时掌管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
, 百拇医药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生物科技界,美国可能发生的收购事件在规模上将无法与德国默克—雪兰诺的并购案相提并论。这是因为这次收购的发生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雪兰诺公司较弱的财政实力。
投资机构Montgomery & Co.的分析师雪维•卡普尔说,从出售价格来看,雪兰诺公司的规模和实力落后于美国的大型生物科技公司。因此,一家制药公司想收购雪兰诺公司,并进而获得它的研发产品也就不难理解了。一家公司成为收购目标,通常是在交易价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情况下发生的。
位于美国加州的两家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安进公司和基因泰克公司显然不属于那一类别,因此,也就不被外界视为收购目标了。安进公司的市价总值高达850亿美元,由于规模过于庞大,被收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说,安进公司是一位买主,而非被收购对象。基因泰克公司同样规模庞大,而且其股价高高在上。但是,该公司大部分的股份早已被瑞士制药业巨头罗氏公司收购。
, http://www.100md.com
分析师雪维•卡普尔在谈到美国生物科技行业今后可能成为并购目标的两家公司时说,他将目光放在了生产实验性心脏病治疗药物的Numax的MedImmune公司,以及生产FDA已经批准的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Tysabri的Biogen公司。这些生物科技公司是否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收购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药物的销售潜力。
一般来说,在一次较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之后,会兴起一股并购热潮。投资银行Rodman & Renshaw的分析师迈克尔•金说,人们对生物科技行业的并购往往会抱有这样一种错误观念:一旦某家公司被收购,它就将掀起一股收购热潮。而实际上,市场上的收购步调比投资者们所想象的复杂得多。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3期, 百拇医药(石军)
德国默克收购瑞士雪兰诺再次激起了制药公司对那些研发产品丰富但财力较弱的生物科技公司的渴求。
国际投资银行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师贾森•凯托表示,总的来说,生物科技领域正在出现一股并购日渐频繁的趋势。这一趋势由大型制药公司推动,因为它们拥有大量的资金,并且“求贤若渴”。
9月21日,德国默克宣布以133亿美元收购瑞士生物科技企业雪兰诺。
同一天,辉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弗瑞•肯德勒对外宣布,要让辉瑞公司成为全球头号生物科技公司。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也希望制药公司拥有旺盛的产品线,因为这是确保其未来销售业绩的基础。从传统意义上说,大型制药公司(如辉瑞和默克)都是通过内部研发来开发新药物的,但现在,拥有前景不错的研发产品的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已经吸引了它们的目光。
, http://www.100md.com
美国默克公司的发言人珍妮特•斯基德摩尔说:“对外收购生物科技企业是默克的一大发展战略。我们正致力于通过吸纳外部的大规模生物医药研究成果,来充实公司的内部研发活动。”
就在今年5月,美国默克公司刚刚完成了对两家生物科技企业Abmaxis和GlycoFi公司的收购。2004年,默克公司还通过收购Aton Pharma公司,获得了它的实验性淋巴瘤治疗药物Zolinza。而在今年年初,即在杰弗瑞•肯德勒就任辉瑞公司首席执行官之前,辉瑞公司收购了生物科技企业Rinat Neuroscience公司。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收购目标。虽然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本身并不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但它在2001年购买了生物科技企业英克隆(ImClone)公司的部分股份。
百时美施贵宝这家全美第五大制药公司之所以可能成为收购目标,主要原因还在于其临时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科尼利厄斯(James Cornelius)以前曾经是医疗器械生产商盖丹特公司的临时负责人,正是他在2005年帮助策划将盖丹特公司出售给了波士顿科学公司。科尼利厄斯是在前首席执行官彼得•多兰于9月12日下台之后,开始临时掌管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
, 百拇医药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生物科技界,美国可能发生的收购事件在规模上将无法与德国默克—雪兰诺的并购案相提并论。这是因为这次收购的发生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雪兰诺公司较弱的财政实力。
投资机构Montgomery & Co.的分析师雪维•卡普尔说,从出售价格来看,雪兰诺公司的规模和实力落后于美国的大型生物科技公司。因此,一家制药公司想收购雪兰诺公司,并进而获得它的研发产品也就不难理解了。一家公司成为收购目标,通常是在交易价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情况下发生的。
位于美国加州的两家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安进公司和基因泰克公司显然不属于那一类别,因此,也就不被外界视为收购目标了。安进公司的市价总值高达850亿美元,由于规模过于庞大,被收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说,安进公司是一位买主,而非被收购对象。基因泰克公司同样规模庞大,而且其股价高高在上。但是,该公司大部分的股份早已被瑞士制药业巨头罗氏公司收购。
, http://www.100md.com
分析师雪维•卡普尔在谈到美国生物科技行业今后可能成为并购目标的两家公司时说,他将目光放在了生产实验性心脏病治疗药物的Numax的MedImmune公司,以及生产FDA已经批准的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Tysabri的Biogen公司。这些生物科技公司是否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收购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药物的销售潜力。
一般来说,在一次较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之后,会兴起一股并购热潮。投资银行Rodman & Renshaw的分析师迈克尔•金说,人们对生物科技行业的并购往往会抱有这样一种错误观念:一旦某家公司被收购,它就将掀起一股收购热潮。而实际上,市场上的收购步调比投资者们所想象的复杂得多。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13期, 百拇医药(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