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03307
同为三甲态度迥异 ———某些大医院医务人员为何这样“牛”?
http://www.100md.com 2006年9月29日 《现代护理报》 2006.09.29
     ■

    主任查房希望变失望

    今年2月24日,星期五,患有房性早搏的刘师傅感觉不舒服,由于病情经常反复,更想对自己的病情有更多的了解,于是就住进了省会一家三甲医院某知名专家(也是该科主任)所在心血管科室的干部病房。由于这名专家周一进行查房,刘师傅盼望着主任查房时,通过专家的检查、诊断,对自己的病情作一些解释或给出一个结果。可查房的经过使刘师傅彻底失望了!

    2月27日,星期一,“当主任带着一群实习大夫和研究生来到我床边后,他先翻看了一下我入院时一名研究生写的简单病历,然后就开始用英文和实习大夫交流,好像还很生气。他说完后就去了别的病房,根本就没有理我!”刘师傅告诉记者,他本人也能听懂几句英语,他说科室主任生气的原因是他的病情用不到该科的治疗手段。刘师傅对这种行为理解为“爱病不爱人”。

    ■输液治疗纰漏百出
, 百拇医药
    提到输液,刘师傅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刘师傅是2月24日周五下午住进的这家医院,而25日上午在还没有做任何检查的情况下,一名实习护士竟然拿着一瓶液体来给刘师傅输液。刘师傅气愤地说,“实习护士是不允许单独进行护理操作的,我询问输的什么液,这名实习护士是一问三不知,还得去问其他护士。”记者在刘师傅提供的药费清单上看到,刘师傅住院的头几天中,在没有查体和告知的情况下,该科竟然用了耐能针、利康永达针、胰岛素、维生素B等八九种药物。

    刘师傅说,入院第二天,从早上开始输液到下午三、四点钟才输完,期间没有医务人员关心他的饮食问题,结果只能硬撑着输完。输完液后,饥肠辘辘的刘师傅出去吃完饭后,便感觉到难受,医生检查发现刘师傅的血糖只有3点多,发生了低血糖,服用葡萄糖后才好转。

    入院第三天,护士又为刘师傅输液,由于有前一天低血糖的教训,他拒绝了输液。刘师傅此举被值班大夫视为拒绝治疗,并要求家属签字,转嫁责任。
, 百拇医药
    值班大夫为什么把“拒绝输液”等同于“拒绝治疗”,非要给患者输这些液体呢?

    刘师傅说,他同病室是一名做咽喉部手术的病人,是想有一个安静的养病环境才住进干部病房。刘师傅发现病友竟然也输“耐能针”,而且其他病房的病人也用。

    记者了解到,“耐能”是一种能量制剂,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刘师傅说,输液袋上写的是医院自制剂。记者查看刘师傅提供的一日清单上发现,每天输注"耐能针"需要花费137.40元。

    ■同是三甲冷暖两重天

    主任查房过后,失望的刘师傅要求出院,他说,虽然该院行政科主任极力劝阻,但他已经对这个科室失去信心。出院后,刘师傅转入了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二科,在这里刘师傅说他得到了“病人应该享有的服务”。“入院后,他们很快就给我做了全面检查,发现房早已经每24小时6000多次。在人民医院原郑副院长查房时,他仔细询问我的病情,并为我查体后,为我调整治疗药物,说明病情。于是,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和好转,降到每24小时200次,基本达到了正常范围,已经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说到这里,刘师傅言谈中带着感激之情,“他们用行动赢得了病人的信任!”
, 百拇医药
    ■胃镜检查

    细节决定态度

    据刘师傅介绍,他还在河北省另外一家三甲医院做过胃镜检查,这次检查过程也是让老人感触颇深。

    刘师傅说,为了做胃镜检查,饿着肚子来到胃镜室,值班大夫没有作任何交代,喝下麻药后,就让他躺下开始插入胃镜。“插入胃镜时,我感觉到非常难受,就不停地摆手。”而这一本能的动作却遭到了训斥:“怎么了?!怎么了?!不想做了!”之后不久,大夫就拔出了胃镜,说“你不能做,胃里有潴留”,并让他重新挂号再做。刘师傅知道老年人胃蠕动慢,有一些潴留是正常的,但因为难受遭到训斥让他无法接受,“本来就很难受,大夫还训斥病人,而且做胃镜前后也不交代一些注意事项”。

    由于胃镜没有做成功,刘师傅就舍近求远来到北京肿瘤医院做检查,而这一经历让他至今难忘。刘师傅说,北京肿瘤医院胃镜室有3个人,态度非常好,他们事先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包括在做的过程中如果难受就摆手等。做完胃镜后,虽然没有很成功,但大夫详细地说明了情况,“您的胃里有潴留,没有潴留的部分我们都看了,有息肉、增生等问题”。还告诉刘师傅下次再做,因为老年人胃蠕动慢,前一天晚饭和当天早饭都不要吃。
, 百拇医药
    ■记者观点

    关心病人才会赢得病人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都是在三级甲等医院看病,刘师傅却经历了不同的就医过程,在他的心中自然就区分出了医院的好坏。

    “医患关系问题关键是感情问题”,这一点在刘师傅就医过程中尽览无余。也许是病人病情不重,也许是收错科室,但毕竟病人就在眼前,作为专家、科室主任应该给病人一个交代。但刘师傅在主任查房时,没有听到一句有关自己病情的“中国话”,是错在病人,还是专家对病人变得已经麻木,我们不得而知!还有就是心血管科室给住院病人输一些能量制剂营养心肌、辅助治疗无可厚非,但是不是就非得每天输一百多元的能量呢?如果医生多为病人着想,病人也会多体谅医生,近日出现的“医闹"也只能是个别现象,而不会成为一种“职业”。

    作为医院的医务人员,始终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动位置。因为有了病只能去医院找医生,虽然他们有着这样和那样的顾虑。医生不应该麻痹于这种主动位置,惜话如金。“‘病人’首先是‘人’”,如果医生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就会得到一些缓解。从刘师傅的就医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

    作者:◆本报记者刘延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