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87722
站在新的起点上 思考我们的未来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日 05年 智慧公社第四期2005.11 25周年特辑
     二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是一勺不起眼的浪花,但对于短暂的人生来说,它的确是段不短的时间了。正是这二十多年,中国经济快速起飞,GDP从1978年的568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36515亿元;正是这二十多年,中国的医药经济直线上升,医药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35亿元增长到2004年4585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之一;正是这二十多年,中国的媒体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报纸广告收入从1983年的0.73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265亿元,增长了360余倍;正是这二十多年,我的鬓角已经从青春无瑕到簪上了随年轮而绽放的隐隐霜花。然而,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做专业报纸真好!”发自内心的喜欢常常使我表现出对工作的执着和热忱。我立志要和大家一道做一份出色的行业报纸,成就一项感动产业、感动自己的事业!

    不过做媒体,我们要小心,媒体实际上是个“易碎品”,传媒的发展史让我们眼睁睁的看到了那些辉煌过三五年的媒体慢慢憔悴。新闻制造者激情的保留与消费者的视觉疲劳决定了媒体发展的艰难。
, http://www.100md.com
    做一份百年大报除了心愿急切,还需要更多确定性的因素来推动。我们走过了25年,历史让我们骄傲,但我们感受更多的是重担。所以我想首先不是回顾历史,而是站在新的起点上和大家一起来思考我们的未来。

    我们提出要办中国最好的专业报纸,做行业内的主流媒体,标准是什么﹖我们说,它的核心特征在于:第一,它的核心价值是独特的;第二,核心价值的来源不是简单的可以通过金钱来收购或收买的;第三,核心价值不依赖于个体而依赖于结构。它最终要实现的是突破注意力经济,形成影响力经济。

    主流媒体所依靠的是价值判断制胜,而价值判断最终来源于人。这就首先要求我们的队伍第一要对专业非常熟悉,不会犯专业上的低级错误,做事情要丝丝入扣,以保证报道的扎实、平衡和有见地。第二是要有非常畅通的人脉资源和信息沟通资源。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不同在于,要把各种相关的资讯实现深度的分析、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意见、解释,见解和见识。

    感性一点讲,造就一篇好文章,绝不仅仅是漂亮的文字,敏锐的嗅觉和技巧的处理,最重要的是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
, 百拇医药
    《医药经济报》始终牢记“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原则和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握新闻报道的正确性。我们深深懂得“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既是新闻媒体竞争必须强调的原则和出发点,也是媒体竞争的最终归宿和统一点。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宣传药监,反映市场,传递信息,服务行业”的办刊方针。

    我们不忘与时俱进,一个时代永恒不变的重要标志是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创新更是纸质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医药经济报》一直定位于分析市场,提供信息,一直强调“新锐大气主流简约互动”这五大办报关键词结合我们药监系统和医药产业的特点“用专家办报的思想办出一份覆盖医药产业整个价值链的主流精品报纸”。我们正在由媒体中心观转为资源中心观通过构建和整合医药行业专业资源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内容增值服务。
, http://www.100md.com
    现在,我想借25年的时机谈谈这张报纸的历史,理性地理解过去,能够更激情地为我们明确方向。

    在《医药经济报》(当时名为《医药贸易消息》)两岁那年的春天,草长莺飞的时节,刚从大学象牙塔里走出的我来到正在开放的羊城,来到国家医药管理局医药贸易情报中心站(南方所的前身),开始了伴随《医药经济报》同行的生涯,这一相伴至今就是23年。

    23年,弹指一挥间,许多的人和事仿佛就在昨天。23年,so beautifuk so warm,对于我来说,那是多么珍贵的一段记忆啊——毕竟,人生能有几个23年?这23年有我浓浓的青春纯纯的爱。看时光飞逝我回首从前,当初那份黑白的小报亦已变成手中的全彩大报。想当年与全体“医药经济报人”一起耕耘,与《医药经济报》一起成长的8395个日日夜夜,点点滴滴,丝丝缕缕,所有的记忆,无论是已经泛黄还是依旧崭新,全都鲜活生动,因为经过长年久月的精制细酿而醇美甘香。

    我到这个单位的时候,《医药贸易消息》已经由初期的月刊“进化”到周刊了,四开四版的黑白小报,用的是铅字排版。也就是说,报纸是通过人手操作一个一个铅字排起来的,校对时如果发现错误,排版师傅要把错字拿掉后再插上一些小薄金属片,如多了一行字,那就问题大了。所以编辑必须在原稿上改得很细、很清楚,要不版面肯定出不来,还要被排版师傅骂。
, 百拇医药
    “医药经济报”这个名称的诞生是1987年的事。我还记得当时的版名:“要闻”版、“化学药品”版、“海外”版,还有隔期出版的“中药”版和“器械化玻”版。有些版名,现在我们的版面还在用着。当时报纸以医药信息为主要内容,主要做信息的搜集。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资讯过剩时代迫来,医药类媒体不断冒起。光是医药系统办的专业报纸就有好几家,除了我们的报纸,还有《中国医药报》、《中国中医药报》等等,此外《健康报》、《中国医学论坛报》等等其他系统所办的报纸也会报道医药方面的内容,大众媒体也纷纷开辟保健健康类版面,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意识到纯粹跑新闻越来越没生命力,作为专业媒体,仅仅提供精彩资讯,仅仅突出表象已经远远不够,必须为受众整合看似杂乱无章的资讯,提供有序而冷静的观察与分析,用专业的视角和先进的方法论,帮助业内人士更加真切地了解事实真相。

    我们开始转变观念,注重积累和整合资源,整合新闻和企业需要的内容,在传播发布行业信息的基础上突出深度,准确而权威地分析信息、研究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新闻操作就是要深刻关注和记录医药行业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理性、建设性地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深层关怀医药企业及企业家的命运和价值;最终推动中国医药经济的上升。这种操作方法的施行带来的结果是我们报纸的价值被大大提升了,本世纪初《医药经济报》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以国家行业政策、产业发展变化、产业现象和问题研究为主体的内容架构特征日益凸现,不再仅仅是新闻纸,还是提供信息的资料,是企业内部的培训讲义。
, http://www.100md.com
    在药监政策法规刚刚出台,行业人士还不能完全把握的时候,我们精心选题,以我们的敏锐、速度、专家网络资源,提供深度整合的解读性报道,及时有效地宣传药政法规,服务行业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2002年,新的《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相继颁布实行。这一系列法规法律的出台施行对整个医药行业、对医药企业和市场的触动极其巨大而且深远。我们及时策划,特邀政府官员、知名学者撰写系列解读文章,如《入世后,新药还“保护”吗?》(国务院法制办宋瑞霖副司长)、《新药审批将作重大改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曹文庄司长访谈》等,都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其中《入世后,新药还“保护”吗?》一文竟然成了全国药监会议上的“学习材料”。

    在行业风云变化、波诡云谲的时刻,我们凭借专业传媒人的洞察力和预见力,从事件背景、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度报道新闻,透过表象揭示本质,针对问题找寻答案,拔开云雾描摹将来,保持独立媒体的权威定位,“铁肩担道义”般地倡导行业发展主流。2002年在全国各地兴起生物科技园(又称“药谷”)建设热中,我们冷静观察并独家专访英国曼彻斯特科学园主席John Akken教授和国家经贸委官员,明确指出药谷建设不可盲进。于是《中国药谷胜算几何》振动业界。
, 百拇医药
    “策划先行”理念的抛出,是我们在深度整合资源的道路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举措,也是我们探索传媒方法论的一大硕果。大家都知道,当今是信息爆炸和信息过剩的时代,再说报纸的信息量和独家新闻已经过时和成为不可能了。新闻是客观的,但策划是主观的;新闻事件是多家竞争的,但新闻策划必须独家视角和独特风格。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对产业敏感的新闻事实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新闻策划,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新闻事实的影响力,在读者心目中形成巨大震撼和阅读期待。为此,新闻策划必须以大造势、以深取胜、以独见长和以近切入。必须深入发掘新闻现象、原创思考策划主题、快速执行创意表现和极具视觉冲击的版式包装,使得我们的报纸既气势磅礴激情无限又先锋新锐鲜活可读。综观一些成功的媒体,出色的策划已经成为它们在竞争中获胜的法宝。而我们在实践“策划先行”这一方法论时同样也尝了不少“甜头”。比如我们精心策划的2003年《元旦特刊》就让读者惊艳不已,他们顿觉“眼前一亮”,开始惊呼:“我们有了一份偶像级的报纸”。随后所制造的一个个冲击波——“激动未来”、“新药的味道”,让读者咀嚼得“很有味道”。2003年4月份,非典肆虐,各个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我们推出《直面非典》特刊,以科学防治非典为主攻方向,多角度报道抗非成果,体现了专业报的特色。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不人云亦云,在国内媒体中第一次公开披露中国大陆首位接触、确诊、命名非典者为广东非典临床专家小组副组长肖正伦。还记得当时我和记者谭勇两个人,连口罩都没戴就冲进重症监护室抓拍照片,事后想想也会有些后怕。然而所有的恐惧却被特刊的空前成功带来的喜悦冲淡了。这一期特刊因为策划、执行出色,给读者的视觉和思维都制造了强劲的冲击波,读者来信称赞它“在抗非宣传战役中所向披靡”。为此,这一年我还荣获“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是策划给新闻增加了影响力,使报纸从资讯海洋中脱颖而出,那是传媒人脑力劳动的价值。思考是痛苦的,可思考带来的豁然开朗之感和读者对媒体的欣赏是对策划人最高的奖励和动力。《医药经济报》因而乐此不疲。
, 百拇医药
    当“策划先行”的魔力被现实充分证明了之后,2004年我们继续提出“全员策划”和“全程策划”,把策划意识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规则正在改变》、《中国药业深呼吸》《营销向上》、《中国医药主流企业报道》、《天问中国新药》等等专题策划“你方唱罢我登场”,平均每各个月都有1~2次大策划,赢得了越来越多的鲜花与掌声:“医药行业的领先者”、“我们就要这样的深度报道,这样的效果!”。2005年上半年,我们推出《第三终端的崛起》《问医改路在何方?》《药品分类管理总动员》以及《现在正是谈委托生产的时候了》等专题报道,同样广受期待。今年,我们在各个专刊、周刊所推出的大型策划有20多个,至于小策划更是几乎期期都有。策划意识的深化,毫无疑问带来的是报刊质量的提升、美誉度的提高,让《医药经济报》在竞争之中“突出重围”。

    “你们是医药行业的‘21世纪经济报道’!”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如是说;

    “现在的报纸太多了。我现在只看3份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和《医药经济报》。”这是华北制药董事长常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头的第一句话;
, 百拇医药
    “贴近市场,文章有深度。”石药集团的董事长蔡东晨在向下属介绍本报时也不忘赞上一句;

    “我曾派人到上海、北京、合肥的邮局、报亭去购买贵报,均告知没有。这里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医药经济报》尽管是一张有影响的、专业性较强的大报,但其宣传和发行工作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希望你们能让每一个医药人都方便读到贵报。”这是留美博士、昆明珍友缘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子久因久寻本报而不得时提出的“批评”。

    列举这些赞美,绝不是飘飘然,这只是一种有形的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这是我们持续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

    成就那样一种境界,不是一朝半夕的事情,需要数代“医药经济报人”一路探索,倾注无穷的智慧与汗水。对于我而言,23年,用心做事,精心栽培,看着《医药经济报》从呀呀学语的两岁小童长大成人,褪去稚气,不断成熟,出落得大气恢弘,在自己的领域建立起相当的影响力,感觉就像看着自己的女儿长大一般。只是她不仅仅属于我,她还属于所有致力于和关注着这份报纸成长的人,她就像众人手里捧着的珍珠,在大家的倾情付出下滋养出盛世的光华。当她的光华洒落我身,既柔和如春风轻抚,抚去了我心头因缅怀岁月流逝而生的淡淡忧伤;又炽烈如艳阳高照,燃旺我内心因她而起的彭湃激情。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讲过:“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做中国最好的专业报,我愿意和所有《医药经济报》的朋友共同携手,坚实前行。

    医药经济报2005年 智慧公社第四期2005.11 医药经济报25周年特辑, http://www.100md.com(文=陶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