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274
和时间赛跑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日 2006年智慧公社总第六期(2006.6)

     整整一天,我把自己变成一部高速运转的『收音机』,把一个个案例『收』进耳朵里,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写下潦草得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文字。

    对于4月18日在郑州举行的“第三终端市场运作与营销策略创新论坛”,我最初的打算是写一篇综述性的稿件,因为当时有好几个采访任务,时间比较紧。后来听到第三终端周刊的头版编辑刘莉说要搞两个版联动,我觉得心里发虚。我从未单独进行过会议采访,如果是一个版的话,我相信自己还能应付,但要写两个版的稿,心里就没底了。

    虽然没有把握,但任务必须完成,无论如何报纸是不能开“天窗”的。两个版至少需要6篇稿件,而稿件的多少,取决于能否在论坛上拿到“料”。应该感谢报社以前为我提供的培训机会,让我见识了那些培训师是如何利用说话赚钱的。他们提供的讲义只有大小标题或几行提示性的文字,但在培训过程中,他们会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来丰满他们的讲义,吸引听众。

    整整一天,我把自己变成一部高速运转的“收音机”,把一个个案例“收”进耳朵里,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写下潦草得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文字。我没有学过速记,但看过有关速记的介绍,有时笔录跟不上嘉宾的演讲速度,就记关键的语句。如果认真听,会有深刻的印象,事后可以根据这些关键的句子回忆起主要的内容。

    我一边梳理笔记一边心里盘算着,当天共有5位嘉宾的演讲,其中修正营销公司的副总是讲社区医疗内容的,而江苏晨牌药业集团的董事长是介绍自己企业的品牌营销,因此可以写两篇独立的文章。至于另外三位嘉宾的演讲内容都是关于第三终端的渠道营销,只是各有侧重,正好写成一篇综述性的稿件。加上会讯、评论与嘉宾观点,总共6篇文章。这几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互为补充,正符合编辑的意图。

    写的内容没问题了,接下来要和时间赛跑。我不属于“快枪手”,有时写一篇文章要磨上一两天,19日晚上我才有时间写稿,而出A的时间是21日。但20日要采访健康人大药房老总,因为采访时间还未定下来,在这种焦急等待的状态下,很难静下心来写稿。当天晚上坐8点钟的飞机回到家里大概是11点,如果只写一篇文章还好办,但要连写几篇恐怕不大可能。如何把这6篇文章“消化”掉呢?

    中学时华罗庚写的那篇以洗茶杯泡茶来说明统筹运用时间重要性的文章,至今让我记忆犹新。19日晚上的时间较为宽裕,于是我先“解决”了需要花费一定精力的评论。20日敲定下午3点钟采访健康人老总后,我马上跑到酒店附近的网吧写会讯和社区医疗的文章,只需整理一下笔记,不存在思路被打断之虞。21日凌晨2点写完难度相同的品牌营销的稿子,早晨6点开始总攻综述文章,没有了后顾之忧,“战斗”非常顺利。至于观点,那就是小菜一碟了。

    医药经济报2006年 智慧公社总第六期(2006.6)(陈爱军)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寰俊鏂囩珷  鍏虫敞鐧炬媷  璇勮鍑犲彞  鎼滅储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