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 2000年第12期
编号:11201092
推进法治疗肩关节锁骨下脱位75例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0年第12期
     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75例肩关节锁骨下脱位的病人。以往采用足蹬法、Kocherf法等治疗不但费力、费时,而且病人痛苦较大,有时无法完成复位。通过改进方法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通过拍X线片证实均为锁骨下脱位。男52例,女23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18岁。其中伴有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32例。伤后来诊时间最长10天,最短30 min。在局部麻 醉下复位28例,直接复位30例,臂丛神经阻滞下17例。所有病例均复位成功。

    1.2 治疗方法 患者呈半卧位,一助手立于健侧,用宽布带绕过患侧腋下,拉住布带两端。另一助手立于患侧,双手握患肢腕部,使患肢伸直并外展约60°~90°,术者用双手拇指于腋窝处向胸大肌方向触及到肱骨头,双手其余4指扶住肩部,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双手拇指将肱骨头向肩胛盂方向推进,同时患肢逐渐内收,听见弹响为止,术毕检查杜加征阴性,轻度活动肩关节无异常疼痛,即脱位已复位。术后上臂内收,内旋,肘屈60°~70°贴于胸前,用绷带包扎固定3~4周后,行功能锻炼。

    1.3 结果 全部75例均复位成功,无并发神经损伤,无出现人为骨折发生。并对55例病人进行了6个月~1年随访,未出现再脱位。

     2 讨论

    2.1 肩关节结构特点 人类的肩关节运动灵活,稳定性差。肱骨头的关节面比关节盂约大3倍,尤其关节囊的前下部,囊壁薄而松弛,肩关节韧带少而薄弱,关节囊前下方缺乏韧带和肌肉的保护,这就为肩关节运动灵活及容易脱位提供了解剖学基础[1]。另外关节腔内有肱二头肌长头穿过,肱骨大小结节处有冈上肌、冈下肌、大小圆肌、肩胛下肌及胸大肌的肌止点,脱位的肱骨头易被上述结构阻挡,造成复位困难,尤其是肌肉发达的青壮年。

    2.2 脱位机制 锁骨下脱位是肩关节前脱位的一种类型。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使上肢呈高度外展,外旋着地,反作用力由下而上传达肱骨头,肱骨头向肩胛下肌与大圆肌的薄弱部分冲击,将关节囊前下部顶破而脱出。当外力继续作用,肱骨头被推至锁骨下部,形成锁骨下脱位[2],这种脱位因周围组织及肌肉的牵拉,不易复位。

    2.3 与足蹬法比较 以往用足蹬法对腋窝及患侧胸部损伤较大,严重者有腋神经的损伤。病人疼痛难以忍受,整复者也较费力,用足蹬法对肱骨头回移关节盂内有一定影响。李永山等[3]治疗219例肩关节脱位病人,有3例病人使用足蹬法复位失败。我们治疗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病人采用推进法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体型瘦弱者可直接复位,忍耐力差者可局部麻醉。肌肉发达者,可在臂丛神经阻滞下复位。采用推进法,在牵引作用下,于腋窝处向胸大肌触及到肱骨头,并向关节盂方向推进,力量集中,对肱骨头即起到支持作用,又起到推进作用,同时,患者痛苦小,整复时省力,操作简单,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苗华,周建生.骨科手术入路解剖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4.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13.

    3 李永山,陈智,蔡振宇,等.219例肩关节脱位分析·实用骨科杂志,2002,8(3):203-204.

    作者单位: 1 056400 河北涉县,涉县妇幼保健院骨科

    2 河北涉县,涉县医院骨科

    (编辑:江 枫), http://www.100md.com(李云平,刘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