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信息
编号:11204163
医话小语:胃病之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14期
     王少华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

    饮食后脘腹胀满,绵滞不解,辨证属寒,投消导、温中之剂,初效而终不效者,多为火不生土,应温运中州兼以温暖下焦,用小茴香、瑶桂等,此法尤适用于先天不足患者及老年患者。

    脘腹胀满之属实者,可用温阳、理气、消导之方药,然而因湿重致胀者,用前法未必见效。湿重致胀有似因寒致胀,常见便溏。所不同者,湿重致胀,多见小便不利,治须利湿,用五苓或四苓加大腹皮、草果之属;如湿邪化热,可选《温病条辨》半苓汤,方中黄连可与厚朴等量。

    胃痛多由肝胃不和所致,故医家习用辛香理气之品,然此等药品久用易伤胃阴。为纠偏计,我常于方中掺入一味麦冬,甘寒毓阴。虚寒胃痛,长期服黄芪建中汤等温补方药,也可掺入此品。黄芪建中汤温补力峻,有少数不耐温药者服后反觉脘腹胀满,可改用异功散。服黄芪建中汤舌质鲜红,脘热口干者可用四君子汤略加黄连,白芍仍需重用。待上述不良反应消除,可将黄芪建中与四君间服,亦可开始即用此法。

    瘀血胃痛之用药,虚证选赤芍、当归,实证用手拈散或地鳖虫,寒证用降香、乳香,热证用丹参、生蒲黄。其他刺猬皮、延胡索二药缓痛作用明显,各型均可选入。

    “六腑以通为用”,“胃以通为补”,这是先贤治胃病的经验之谈。因为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乡,发病后每多实证,这一点不仅体现于“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杂病,即时病亦有“实则阳明”之说,所以治胃时辄“以通为补”。即便为虚证胃痛,其病机固属以“不荣则痛”为主,但同时也夹有“不通则痛”的病机,因而在采用“虚则补之”的手法时,也宜通补而忌填补,所以叶天士云“阳明胃腑,通补为宜”。运用通补法,在选方用药时,要求所选药物的性能要有走有守,动静结合;功效上要有补有通,邪正兼顾,最终达到通不伤正,补不滞邪的目的。若一味填补,往往见效未几,又生痞满腹胀,继之胃痛再作。治中阳不振的黄芪建中汤,以有流通性能的桂枝、生姜,与具有滋补功效的黄芪、白芍、甘草、饴糖配伍,就很有代表性。,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