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1204198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15期
温病多汗,宜据邪正消长而救阴,温病救阴,在于补充津液以化汗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出于《外感温热篇》,系叶天士长期实践的经验之谈。语言虽简,其意颇深。

    温邪袭人,必致发热,热则伤阴,阴伤则水不制火,其热必炽,炽则灼烁其阴。如是者,两相因果,其病必剧。故治温病,必用清热养阴之法。清热者,辟温败毒以祛邪;养阴者,补充津液以扶正。虽然清热可以存阴,养阴可以退热,二者相辅相成,但尤以后者为重,因人体津液的存亡,直接关系到温病的发展与转归预后。故叶氏云:“津液不竭,其人必不死;其死,亡津液也。”笔者认为,这就是叶氏用“救”的匠心独具之处,也是对当时一些只强调清热败毒,忽视固护津液的医者的批评。

    温病多汗,宜据邪正消长而救阴

    温病每多自汗,乃由内热熏蒸使然。《南病别鉴》谓:“热气熏蒸毛窍开,汗出溱溱常不止。”并喻为“犹滚汤盛于器中,热气上蒸而外湿也。”自汗可透邪外出,但汗之过多,必耗体液,伤气劫津。而化害为利关键在于救阴,以资汗源。救阴之法,虽然非常重要,但不可滥用,必须根据温邪与津液之消长情况,或以攻邪为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0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