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真传
编号:11204199
中西医学睡眠理论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15期
青钱柳——大地之精气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一种规律性的自我保护性抑制。睡眠占生命的三分之一,古今中外的不同时代虽然对睡眠有不同称谓,但其基本概念大体一致。先秦称“寐”、“寝”、“瞑”,《内经》也称“瞑”,汉代以后惯称“睡”、“眠”。南北朝以后,睡和眠两字合成一词,最早见于翻译后的汉文佛经,南朝慧影《智能疏》:“凡论梦法,睡眠时始梦。如人睡眠中梦见虎威号叫,觉者见其如其梦耳。”西方医学对睡眠的概念,也从传统观念的“令人愉快的嗜好”逐渐转为“生命的本能”。

    关于睡眠的理论,中西医学二者既有一致性的内容,又有认识上的差异。

    中国古代早在先秦就有着浓郁的“贵时”观念,重视因时之序的变化与周期。早在马王堆医书《十问》中,就非常重视睡眠,指出“一昔(夕)不卧,百日不服”,又指出“夜半者阳气衰,而入营气”。《黄帝内经》提出了营卫循行的睡眠理论。《灵枢·口问》将生理性睡眠归为阴阳:“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同时又把阴阳之气落实到营卫上:“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阳之夜,夜主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这是从周期性、从昼夜节律的同步关系建立起来的睡眠理论。

    西医学关于睡眠有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和睡眠物质三大学说。巴甫洛夫以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论述觉醒与睡眠,睡眠是人体的抑制扩散状态。之后神经生理学家们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