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8期
编号:11204380
COL6A1基因多态性与脊柱韧带骨化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8期
     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骨化(OLF)和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大症(DISH)均为临床常见的多因素迟发疾病,起病隐匿,男性多见,主要病变过程均为软骨内骨化。OLF和OPLL发病率存在种族差异,亚洲黄种人多发,白人和黑人少见。大部分OLF和OPLL患者为特发性,OPLL、DISH和OLF经常同时发生。鉴于三者有相似的发病率、发病部位、发病年龄、病理变化以及较高的并发率,有些学者就将它们一同归为脊柱韧带骨化。

    基于家系﹑双胞胎调查以及HLA单倍体相关分析推断,遗传背景是OPLL的重要致病因素。OPLL受累同胞的致病等位基因分离率既不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以认为,OPLL是由多种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基因起主要作用。研究表明,OPLL具有很高的遗传率。

    国外学者通过全基因组连锁分析将OPLL易感基因定位在染色体1p、6p、11q、14q、16q和21q,其中21q22.3染色体 D21S1903 附近区域的连锁性最强。在连锁区域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COL6A1基因中有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OPLL显著相关,分别位于外显子15 (+39)以及内含子15 (+39)、21 (+18)、32 (-29)、33 (+15)、(+20)和33 (+55),其中位于内含子32 (-29)的SNP与OPLL相关性最强。这种内含子多态性可通过影响外显子剪切而起作用。

    OLF和DISH常与OPLL并发,并且有相似的发病率、发病年龄和病理变化,由此推断,遗传背景是OLF和DISH的重要致病因素,两种病可能有共同的易感基因。研究已证实,位于COL6A1基因内含子32(-29)的SNP与OPLL和DISH显著相关,但COL6A1基因多态性与脊柱韧带骨化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在中国北方人群中进行的初步研究纳入了115例OPLL患者,50例OLF患者以及78例正常对照者,选择COL6A1基因中的4个位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L6A1基因启动子区(-572)和内含子32(-29)的SNP与OPLL显著相关,COL6A1内含子21 (+18)和33 (+20)与OPLL不相关。上述4个位点与OLF均不相关。

    研究提示,COL6A1基因启动子区(-572)和内含子32(-29)的SNP可能是参与OPLL的主要易感基因之一,具体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OPLL和OLF是多种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它们的易感基因具有某些差异,COL6A1基因多态性不是它们共同的易感基因。,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