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8期
编号:11204413
靶向治疗药可致皮肤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8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西妥昔单抗或厄洛替尼,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实体肿瘤,由此,导致一些新的继发性不良反应的出现。西班牙巴塞罗那学者Roe等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西妥昔单抗或厄洛替尼较少引起诸如骨髓抑制、神经病变、恶心呕吐和脱发等全身不良反应,但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J Am Acad Dermatol 2006, 55(3)∶ 429]

    研究者观察了接受西妥昔单抗或厄洛替尼治疗的30例Ⅲ期结直肠癌或肺癌患者,以确定皮肤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率以及进展情况。

    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出现痤疮样的滤泡疹,主要分布于躯干、面部、颈部和头皮,以用药15天内在皮脂溢出部位出现为特征表现,发生率在西妥昔单抗或厄洛替尼用药者中分别为82%和60%。第2种常见的皮肤毒性是掌、趾处出现有痛感的龟裂和甲沟炎。此外,在随访数月后,患者的毛发生长出现异常,一些病例出现睫毛异常生长或头发生长速度减慢。

    对这些不良反应抗痤疮药、局部抗生素以及抗炎药物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很少有患者因皮肤毒性而停用抗肿瘤药物。

    研究者认为,正确识别和治疗因靶向治疗药物诱发的皮疹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其抗肿瘤治疗的依从性,延长生存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