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38期
编号:11204375
交感型颈椎病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2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38期
     提到颈椎病,人们常想到那些四肢麻木无力、需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而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常被忽视或漏诊。交感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同样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而且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只有了解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后,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治疗和预防。

    临床表现

    交感型颈椎病特点是患者主诉多但客观体征少,症种多样,呈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表现,故被称为交感型颈椎病。

    1.交感兴奋症状较多见:①头部症状 表现为头痛和偏头疼,疼痛部位主要位于枕部或前额,性质为钝痛,常伴头晕,有些患者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有些伴有恶心,少有呕吐;②眼部症状 视物模糊,眼裂增大,瞳孔散大,眼底胀痛,眼睛干涩;③心血管症状 一过性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④耳部症状 耳鸣,听力下降,甚至失聪;⑤其他症状 如肢体发凉怕冷,一侧肢体少汗,头额、颜面或肢体麻木等。
, 百拇医药
    2.交感抑制症状较少见,如眼睑下垂、流泪、鼻塞、心动过缓或血压下降等。

    病 因

    目前交感型颈椎病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研究发现,Luschka关节囊、颈椎小关节、颈椎后纵韧带、颈椎间盘纤维环后部及椎动脉均有交感神经分布,一些颈神经通过节后纤维交通支与颈上神经节相连。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当上述部位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通过交感神经反射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其反射途径有脊髓反射和脑-脊髓反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对一组确诊为交感型颈椎病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颈椎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症状常由颈部旋转、屈曲或长时间伏案工作诱发。观察到的颈椎不稳主要发生在C3-C4和C4-C5,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消除了颈椎不稳,术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此推测,颈椎不稳引起局部异常机械刺激和椎间关节创伤性炎症刺激,影响了分布于上述结构内的交感神经末梢,通过脊髓反射和脑-脊髓反射引起颅内血管收缩,引起短暂性缺血。眼缺血引起视物模糊,耳蜗缺血引起耳鸣,脑缺血引起头疼头晕。
, 百拇医药
    诊 断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在体检时少有阳性体征,可能只存在颈后椎旁肌压痛,诊断时一定要慎重。目前还没有确切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经验,可遵循以下原则:①除外与交感型颈椎病有相似症状的脑、眼、耳和心脏器质性病变,如青光眼、梅尼埃病及神经官能症;②拍颈椎伸、屈侧位X线片,颈椎不稳则支持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③行高位硬膜外封闭和颈部制动,有效者也支持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其中,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是一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鉴别诊断

    交感型颈椎病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梅尼埃病:该病是源于中耳的原因不明的耳科疾病,症状有头疼、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搏缓慢或血压偏低。发作与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及情绪波动有关,而非颈部活动所诱发,行耳科检查可鉴别。
, 百拇医药
    2.耳内听动脉栓塞:患者突发耳鸣、耳聋及眩晕,症状严重且持续不减。

    3.冠状动脉供血不全:该病发作时常有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气短,且只有一侧或两侧上肢尺侧反射性疼痛,无上肢其他部位节段性疼痛和知觉改变。心电图,平板运动实验等检查多有异常,服用硝酸甘油酯类药后症状可缓解。

    4.神经官能症:患者症状多,但体检无神经根性或脊髓受损体征,内科治疗有一定疗效,减轻精神压力后症状明显缓解。

    5.青光眼:同侧偏头疼,眼眶部酸疼、恶心和呕吐,眼科检查发现视力减退,还可出现红视。

    6.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与交感型颈椎病类似的症状,二者有时同时存在。高位硬膜外封闭治疗无效,严重者可行椎动脉造影加以鉴别。

    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或看电脑,症状严重时可以带颈部围领以达到固定和轻微牵引颈椎的目的。少数症状严重、病史长、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采用前路手术,融合不稳定节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