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秋燥
编号:11251945
秋燥咳嗽的辨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16期
     燥为六淫之一,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燥气为病,伤皮毛则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侵上窍则有口鼻咽喉干燥征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秋燥常易伤肺,引起以咳嗽为主症者,称为“秋燥咳嗽证”。常见的证型有“凉燥”和“温燥”之分,辨治也有所不同。

    一、凉燥咳嗽:燥属次寒,凉为寒之渐,属外感燥邪的偏凉之证。其病状特点是:口鼻咽喉干燥感,亦有鼻干而流清涕者。口干而不欲饮,干咳阵作,或咽痒即咳,或吐少量清白稀痰,伴有身冷头痛等表症。舌淡苔白不润,脉象弦细。治宜辛温宣肺佐以甘润法。常用杏苏散和止咳散加减为治。

    笔者经验方为:

    苏叶10g,杏仁10g,芥穗10g,防风10g,白前10g,桔梗15g,枳壳10g,百部15g,甘草10g,葛根10g,大枣10g,生姜6g。

    水煎服,服后2小时要喝热饮,保暖取微汗,以宣肺气开毛窍,常日内病减。

    方解:苏叶、杏仁、荆芥、防风属辛温疏表之润药,以开肌肉腠理之邪闭。桔梗、枳壳升降相和助肺气宣发促邪外达。白前、百部、甘草润肺止咳,姜枣调和营卫,使机体内外协调。葛根辛甘性平,用以升发胃气,提升津液上行于肺,虽属引经之药,可起佐使之功。

    二、温燥咳嗽:温为热之渐,此证多为感受秋季亢旱燥气,燥从火化,阳气闭郁,病状表现既温且燥,病初多有身热头痛等表证,有汗或无汗,干咳较频,或有稀痰而黏,难于咯出,鼻咽干痛,咳时喉痛,兼有心烦口渴,重时因急剧干咳而震胸痛。舌质红,舌苔白黄相兼而燥。脉象多数。治用辛凉佐以苦甘之法。用桑杏汤和桑菊饮为主。

    笔者经验方为:

    桑叶15g,杏仁10g,菊花15g,银花15g,薄荷10g,芦根30g,梔子皮10g,麦冬15g,杷叶20g,浙贝10g(不用川贝),鲜萝卜皮50g(白萝卜、脆萝卜均可)。水煎服。

    方解:本方系常用的桑杏汤、桑菊饮二方的变通方,无需赘言。加用银花者,因其甘寒气香,甘可润燥,寒可清热,且力较宏。萝卜皮系辛甘性凉之品,两药相伍,走表清肺,有助诸药增效之力。

    凉燥咳,似风寒咳;温燥咳,似风热咳;在治疗上,凉燥咳、温燥咳宜辛温辛凉加甘润轻剂。若不注意辨证求因,只凭症状的“干燥”征,而误认为阴虚津亏证,主用补阴滋润药,必然阻碍肺气的宣发祛邪作用,以致病邪久久不解,延长病程,或急转他病。, 百拇医药(田惠中 北京市丰台兴隆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