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遗传性心律失常,2获得性心律失常,参考文献
随着心脏离子通道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离子通道基因在心律失常的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有多个离子通道基因被证明与心律失常的形成相关,包括SCN5A、KCNQ1、KCNE1、KCNE2、HERG、KCNJ2等。现就其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1 遗传性心律失常
遗传性心律失常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原发性心电疾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前者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类以心电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家族性房颤等,后者是心脏病伴发室性心动过速,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1]。本文只对前者进行叙述。
1.1 长QT综合征 (long QT syndrome,LQTS ) 先天性LQTS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其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部分患者有特征性的ST-T改变,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晕厥及常导致的猝死为特征[2]。传统上将其分为两种类型:(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Romano-Ward综合征(RW),较常见,不伴有先天性耳聋,呈家族性发病,于1963年和1964年分别由Romano和Ward等首次报道。(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JLN),亦称心耳综合征、聋-心综合征,较少见,伴有先天性耳聋,此综合征于1957年由Jervell等首次报道[3]。
LQTS的心电生理特征主要为心室肌复极延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LQTS是一种因基因缺陷而导致心肌细胞膜上跨膜离子通道亚单位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其缺陷的离子通道主要为Na+通道或K+通道,从而导致其动作电位构型发生了改变,导致单个心肌细胞复极相延长和心电图上QT间期的延长。目前为止,已经明确LQTS的7个致病基因和300多种不同的突变[4]。根据其基因缺陷不同,LQTS可分为7种亚型,分别为LQT1(致病基因为KVLQT1)、LQT2(致病基因为HERG)、LQT3(致病基因为SCN5A)、LQT4(致病基因为AnkyrinB)、LQT5(致病基因为minK)、LQT6(致病基因为MIRP1)、LQT7(致病基因为KCNJ2)。
KVLQT1(LQT1)首先由WANG[5]等于1996年用原位克隆的方法证实。此基因的突变类型多为无义突变,还有错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占LQTS基因突变的50%。它编码的是一种钾通道α亚单位,是一种电压门控钾通道蛋白亚单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12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