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立法保护中药中医(1)
科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实践的结晶。
――《辞海》
10月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会议,再次强调了中医的地位问题。同时,也对一段时间内,网络上兴起的中医应当被西医所取代的说法进行了批驳。昨天,记者采访了中国中
医药管理局新闻司,了解到目前国家正在对中医药管理制度进行立法,旨在增强中医药的地位。
自从中医诞生的那天起,它的命运就因为“缺乏科学性”
而变得曲折。而现今,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医的地位也因为从西方人的角度无法印证而不断下降。最近,网络上有人提议取消中医在国家医疗系统中的位置,号称得到了数万名网民的签名支持。
那么,中医是否应该退伍?西医是否可以取代一切民族医学?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百年来怀疑不断的学问
张功耀,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2000年,他在网络上发表了文章《告别中医中药》,建议应让中医学退出中国医疗体系。就此掀起了轩然大波,短短1周内跟贴将近10万,其中不乏拥护者和谩骂者,就此掀起了否定中医学的讨论。这篇文章至今仍是人们批驳中医时引用率最高的文章。
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反中医队伍的领军人物。
“从历史上看,我不是第一个反对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张功耀告诉记者,早在汉代,就有对中医的批判。而民国时期,中医的地位也曾岌岌可危,康有为、鲁迅都曾发表过反对中医学的文章。
今年62岁的王其庆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出版多本中医学著作。“自西学东渐的这一百年来,总时不时冒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民国时期的‘存废之争’,到近年‘中医西化’等思潮出现,其议论的焦点就是在质疑中医是不是科学。”王庆其告诉记者,“如果给中医一个定义,应该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指导下,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防治疾病的知识体系。”5000年来,中国人就是依靠中医才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及健康。如果无视这样的事实,是对历史的歪曲和无知。
, 百拇医药
“世界传统医学史上,除了中国的传统医学外,曾经有古希腊、印度、埃及等传统医学,但经过漫长的历史,只有中医学绵亘不衰,并随着我国的开放政策,正逐步走向世界,受到世界医学界的青睐。”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中,有接近半数的外国留学生。而王教授访问耶鲁大学时,发现那里专门开辟了一个庞大的实验室对中医进行系统研究。最近,韩国和日本纷纷拿出根源是中医学的医学理论,并抢在中国前面,要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耶鲁大学一位美国中医学教授说,中医学的基本设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越深刻,就越发现它的可贵。“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的科学性正逐步显露出来。”
中医西医,哪个更科学?
张功耀认为,中医一向不被人认可的原因是它一向缺乏科学性,“比如说阑尾炎,在中医里叫胁下痛,又叫气痛(实际应为肠痈),明明是阑尾有了炎症,却一定要说是气的原因。很简单的一个病,在中医连病因都没找到,还提什么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另外,对于中药的科学性张功耀也有不同见解,“比如说人参,通常在中医里认为人参具有多种功能。但经过西方科学家研究,人参不仅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还含有几种有害成分。”张功耀认为,中医药学本身也缺乏起码的科学道理。“连一味中药是做什么用的都不知道,还提什么配药方?”
这一点王庆其却直接进行了反驳,“中医具有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预防疾病经验。前者从独特视角、宏观角度对生命的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诠释。”
有人说中医能治好病却讲不出道理,就此怀疑它的科学性。“中医不是讲不出道理,而是讲出的道理一般人不容易听懂,或者目前还无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诠释清楚。”“中医学理论浸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必然与发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有隔阂。”王庆其说,西医无法解释的东西,不能说就不是科学。
世界医学发展趋势将从治疗为主到强调预防为主,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到重视人体的整体治疗,从集体疗法到强调个体化治疗,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到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从着重化学药品到重视发掘天然植物药物。而中医历来就强调“治未病”,治病主张“因人制宜”,“辨证施治”,“身心同治”,强调整体治疗,通过调节人体之失调达到治病的目的。
他举例说,比如治疗一个肿瘤,西医可能会直接把它割掉或者化疗,但结果常常是发现肿瘤没有了,身体其他部位却紧跟着出现了毛病。
“在中医里,通常认为部分位置出现了毛病,其总体原因是体虚。而因某一特定原因表现在一个部位的肿瘤,治疗方法就不是专门把这个肿瘤治好,而是先让身体强壮起来,接着消除掉肿瘤细胞的生存养分,实际上等于让人体自己把自己的肿瘤治好,而不是借助外力。”
“人参在中医学的角度来讲有100多种功效,但如果单从西医的药理学功能讲,可能并不含有任何营养。举个例子,野山参粉末确实可以在急救处理中显示独特功效。这种通过实践而得来的知识,应该也可以在科学的范畴内。”, 百拇医药(晚报李宁源陈焕联)
――《辞海》
10月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会议,再次强调了中医的地位问题。同时,也对一段时间内,网络上兴起的中医应当被西医所取代的说法进行了批驳。昨天,记者采访了中国中
医药管理局新闻司,了解到目前国家正在对中医药管理制度进行立法,旨在增强中医药的地位。
自从中医诞生的那天起,它的命运就因为“缺乏科学性”
而变得曲折。而现今,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医的地位也因为从西方人的角度无法印证而不断下降。最近,网络上有人提议取消中医在国家医疗系统中的位置,号称得到了数万名网民的签名支持。
那么,中医是否应该退伍?西医是否可以取代一切民族医学?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百年来怀疑不断的学问
张功耀,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2000年,他在网络上发表了文章《告别中医中药》,建议应让中医学退出中国医疗体系。就此掀起了轩然大波,短短1周内跟贴将近10万,其中不乏拥护者和谩骂者,就此掀起了否定中医学的讨论。这篇文章至今仍是人们批驳中医时引用率最高的文章。
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反中医队伍的领军人物。
“从历史上看,我不是第一个反对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张功耀告诉记者,早在汉代,就有对中医的批判。而民国时期,中医的地位也曾岌岌可危,康有为、鲁迅都曾发表过反对中医学的文章。
今年62岁的王其庆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出版多本中医学著作。“自西学东渐的这一百年来,总时不时冒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民国时期的‘存废之争’,到近年‘中医西化’等思潮出现,其议论的焦点就是在质疑中医是不是科学。”王庆其告诉记者,“如果给中医一个定义,应该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指导下,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防治疾病的知识体系。”5000年来,中国人就是依靠中医才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及健康。如果无视这样的事实,是对历史的歪曲和无知。
, 百拇医药
“世界传统医学史上,除了中国的传统医学外,曾经有古希腊、印度、埃及等传统医学,但经过漫长的历史,只有中医学绵亘不衰,并随着我国的开放政策,正逐步走向世界,受到世界医学界的青睐。”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学生中,有接近半数的外国留学生。而王教授访问耶鲁大学时,发现那里专门开辟了一个庞大的实验室对中医进行系统研究。最近,韩国和日本纷纷拿出根源是中医学的医学理论,并抢在中国前面,要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耶鲁大学一位美国中医学教授说,中医学的基本设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越深刻,就越发现它的可贵。“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的科学性正逐步显露出来。”
中医西医,哪个更科学?
张功耀认为,中医一向不被人认可的原因是它一向缺乏科学性,“比如说阑尾炎,在中医里叫胁下痛,又叫气痛(实际应为肠痈),明明是阑尾有了炎症,却一定要说是气的原因。很简单的一个病,在中医连病因都没找到,还提什么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另外,对于中药的科学性张功耀也有不同见解,“比如说人参,通常在中医里认为人参具有多种功能。但经过西方科学家研究,人参不仅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还含有几种有害成分。”张功耀认为,中医药学本身也缺乏起码的科学道理。“连一味中药是做什么用的都不知道,还提什么配药方?”
这一点王庆其却直接进行了反驳,“中医具有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预防疾病经验。前者从独特视角、宏观角度对生命的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诠释。”
有人说中医能治好病却讲不出道理,就此怀疑它的科学性。“中医不是讲不出道理,而是讲出的道理一般人不容易听懂,或者目前还无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诠释清楚。”“中医学理论浸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色彩,必然与发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有隔阂。”王庆其说,西医无法解释的东西,不能说就不是科学。
世界医学发展趋势将从治疗为主到强调预防为主,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到重视人体的整体治疗,从集体疗法到强调个体化治疗,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到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从着重化学药品到重视发掘天然植物药物。而中医历来就强调“治未病”,治病主张“因人制宜”,“辨证施治”,“身心同治”,强调整体治疗,通过调节人体之失调达到治病的目的。
他举例说,比如治疗一个肿瘤,西医可能会直接把它割掉或者化疗,但结果常常是发现肿瘤没有了,身体其他部位却紧跟着出现了毛病。
“在中医里,通常认为部分位置出现了毛病,其总体原因是体虚。而因某一特定原因表现在一个部位的肿瘤,治疗方法就不是专门把这个肿瘤治好,而是先让身体强壮起来,接着消除掉肿瘤细胞的生存养分,实际上等于让人体自己把自己的肿瘤治好,而不是借助外力。”
“人参在中医学的角度来讲有100多种功效,但如果单从西医的药理学功能讲,可能并不含有任何营养。举个例子,野山参粉末确实可以在急救处理中显示独特功效。这种通过实践而得来的知识,应该也可以在科学的范畴内。”, 百拇医药(晚报李宁源陈焕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