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大力开展中医药科普工作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遗传密码的破解,基因工程的应用,干细胞治疗从研究走向应用。生命科学在飞速发展。可是,“看病难,看病贵”却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现有的医疗资源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呢?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要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重要作用”的伟大战略部署。这一决定对于医疗体制尚待完善、医疗资源尚待丰富的中国人民,特别是对于缺医少药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将这一伟大的事业付诸实现呢?我认为,普及中医知识,构建一个以中医药防病治病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医疗保健体系非常重要。只有让中医知识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发展我国的中医药医疗保健事业。
“未病先防”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策略。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明白“保健重于治疗,防病甚于治病”的重要性。
, http://www.100md.com
中医早就有“未病先防”的观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试想,人民身体健康了,疾病不再发生了,又从何谈起“看病难,看病贵”呢?所以,应充分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做到医学科学知识普及化,医疗保健常识尽人皆知。要医患互动,如定期到社区宣讲初级心肺复苏术,心脑血管疾病紧急发作时的一般处理措施,电击、溺水、外伤、烧伤、烫伤、中毒等等初级处理措施。让大家知道,在专业救治到来之前的正确的非专业处理非常重要,早期处理是否得当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宣讲糖尿病的防治和监测措施,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意义和中药降糖的有限性等等。总之,要大家都积极参与到防病治病的医疗保健活动中去,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初级保健大夫,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从中医科学的养生观和正确的饮食起居、情志调摄入手,改善人民的生活习惯,推广健康生活理念,打造中医特色科普品牌,营造中医药保健医疗的氛围。
, 百拇医药
现代研究表明,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参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人体大脑皮质和胃肠道分泌着相同的内分泌神经递质。组成一个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我们称之为“脑肠轴”。它所分泌的脑肠肽调控着胃肠运动功能。由于脑肠轴的作用,环境和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胃肠分泌和运动功能,反过来胃肠状态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痛觉、情绪和其他心理功能。正如中医理论所言,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则肝气横逆,克脾犯胃。可引起脾胃不和,脾失健运,胃气上逆等。出现胃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症状。这与现代医学中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谋而合。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在可以肯定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可以认为,功能性胃肠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是一个单纯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而是一个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息息相关的一种心身疾病。精神调摄在防病治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如《黄帝内经》所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要重点对农村进行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发展农村的医疗保健事业。
, 百拇医药
我国农村人口占中国13亿人口的80%,大部分农村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医疗资源分配较少,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在农村大力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利用农村地大物博、中药材丰富的优势,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制订出一整套花钱少、效果好的医疗保健措施,可以减少农民的医疗支出,缓解农民朋友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朋友的健康水平。我国大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过剩。城市医生轮流走下去巡回医疗兼普及医疗科普知识,乡村医生定期到城市大中型医院进修学习,形成一个医疗知识提升的良性循环。农村的医疗保健水平将会很快提升。
提高中医的学术地位以及医务人员的中医水平,在医疗活动中凸显中医特色。
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医药的使用率,凸显中医药在养生、防病治病以及护理中的各项特色。提倡名老中医师带徒的传承学习,发扬中医自古“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继承中医事业,捍卫中医文化。把普及中医文化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让中医科普作品深入人心。
首先提高科普人员的写作水平,把科普作品写得轻松活泼、浅显易懂。在科普作品的选材和创作中,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可采取板报、壁报、书刊、杂志、多媒体、电视、电影等形式,还可采取短文、故事、诗词歌赋等文艺形式作为科普作品的载体。文章图文并茂,语言深入浅出,方法简单易行,内容易学易记。做到趣味性强,可读性强,可看性强。同时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科普队伍,定期进行会议交流,不断提高科普的创作水平。, http://www.100md.com(陈 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那么,如何将这一伟大的事业付诸实现呢?我认为,普及中医知识,构建一个以中医药防病治病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医疗保健体系非常重要。只有让中医知识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发展我国的中医药医疗保健事业。
“未病先防”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策略。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明白“保健重于治疗,防病甚于治病”的重要性。
, http://www.100md.com
中医早就有“未病先防”的观点。《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曾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试想,人民身体健康了,疾病不再发生了,又从何谈起“看病难,看病贵”呢?所以,应充分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做到医学科学知识普及化,医疗保健常识尽人皆知。要医患互动,如定期到社区宣讲初级心肺复苏术,心脑血管疾病紧急发作时的一般处理措施,电击、溺水、外伤、烧伤、烫伤、中毒等等初级处理措施。让大家知道,在专业救治到来之前的正确的非专业处理非常重要,早期处理是否得当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宣讲糖尿病的防治和监测措施,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意义和中药降糖的有限性等等。总之,要大家都积极参与到防病治病的医疗保健活动中去,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初级保健大夫,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从中医科学的养生观和正确的饮食起居、情志调摄入手,改善人民的生活习惯,推广健康生活理念,打造中医特色科普品牌,营造中医药保健医疗的氛围。
, 百拇医药
现代研究表明,疾病的发生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参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人体大脑皮质和胃肠道分泌着相同的内分泌神经递质。组成一个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我们称之为“脑肠轴”。它所分泌的脑肠肽调控着胃肠运动功能。由于脑肠轴的作用,环境和心理因素可以影响胃肠分泌和运动功能,反过来胃肠状态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痛觉、情绪和其他心理功能。正如中医理论所言,情志不畅则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则肝气横逆,克脾犯胃。可引起脾胃不和,脾失健运,胃气上逆等。出现胃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症状。这与现代医学中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不谋而合。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在可以肯定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可以认为,功能性胃肠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是一个单纯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而是一个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息息相关的一种心身疾病。精神调摄在防病治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如《黄帝内经》所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要重点对农村进行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发展农村的医疗保健事业。
, 百拇医药
我国农村人口占中国13亿人口的80%,大部分农村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医疗资源分配较少,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在农村大力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利用农村地大物博、中药材丰富的优势,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制订出一整套花钱少、效果好的医疗保健措施,可以减少农民的医疗支出,缓解农民朋友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朋友的健康水平。我国大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过剩。城市医生轮流走下去巡回医疗兼普及医疗科普知识,乡村医生定期到城市大中型医院进修学习,形成一个医疗知识提升的良性循环。农村的医疗保健水平将会很快提升。
提高中医的学术地位以及医务人员的中医水平,在医疗活动中凸显中医特色。
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中医药的使用率,凸显中医药在养生、防病治病以及护理中的各项特色。提倡名老中医师带徒的传承学习,发扬中医自古“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继承中医事业,捍卫中医文化。把普及中医文化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让中医科普作品深入人心。
首先提高科普人员的写作水平,把科普作品写得轻松活泼、浅显易懂。在科普作品的选材和创作中,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可采取板报、壁报、书刊、杂志、多媒体、电视、电影等形式,还可采取短文、故事、诗词歌赋等文艺形式作为科普作品的载体。文章图文并茂,语言深入浅出,方法简单易行,内容易学易记。做到趣味性强,可读性强,可看性强。同时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科普队伍,定期进行会议交流,不断提高科普的创作水平。, http://www.100md.com(陈 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