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 闪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神经内科高雁教授传略
本报记者 汤 雷
她是一个从医近50年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救治病人难计其数;她是一个干了10余年的优秀科室主任,为科室的发展殚精竭虑;她是一个深受学生和同行尊敬的医学专家,被一致推崇为良师益友。她就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高雁。
今年已经84岁的高雁教授,因为听力不太好,采访只能在她女儿的“翻译”和书面提问的方式下缓慢进行,虽然在沟通上很艰难,但高雁教授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耐烦,她总是慈祥的笑着,尽力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她对自己有何评价时,这位勤奋敬业、技艺高超、满腔热忱、无私奉献,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备受同行和患者尊重的医务工作者,她为自己的定位是:“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按照党的安排,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战场上的
白衣天使
, http://www.100md.com
高雁1922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沂水县,后随父母迁居于济南。年轻时的高雁,同那个年代中很多进步青年一样,有着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真理热切的求知欲。17岁的时候,高雁考入了当时的济南女子师范学校,按照家人的设想,等高雁毕业后就当一名小学教员,这对一个女儿家来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高雁并没有走上这条家人为她设想的人生道路。
在女子师范学校求学的日子里,高雁受同学的影响,阅读了不少进步书籍,从军报效国家的思想慢慢形成。1946年2月,高雁迈出了她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她和七、八个同学一块离家出走,奔赴解放区参加了新四军。参军以后,高雁被分配到当时的临沂军医学校进行短期培训,之后便从事军队的医务工作,高雁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接触医学。据高雁教授回忆,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她们这些医护人员也必须跟着部队走,边打仗边抢救,一个人要看护三、四个伤员,没有战役的时候便在山沟里学点医学,主要是如何包扎、抢救伤员等战场救护知识。1946年至1950年,高雁一直随军转战四方,从事医疗救护工作,并先后参加了昌潍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在上海军管会还参与了接管医院工作。
, 百拇医药
离开部队后,高雁并没有放弃从医,进入医学院校进一步提高自己成为她的选择。1950年,她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学医,1953年毕业。1952年至1953年任上海医学院卫生系助教,1953年到山东省立二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工作,并晋升为主治医师。1954年参与在山东省内率先建立神经科的工作,1960年任山东医学院附院神经科副主任,主要负责科室行政管理工作。1981年后历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土研究生导师,并担任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晋升为神经内科教授。多次被评为山东医科大学和附院先进工作者,1992年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四十年以上“有突出贡献的老教师”荣誉证书。曾兼任中华医学会山东省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山东省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等职。
脑电图专业的
先行者
高雁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近50年,为神经内科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淡泊名利,平易近入,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同行的尊重。
, 百拇医药
高雁教授是山东省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创建人。1959年,在我国脑电图技术开展之初,她就认识到了这种技术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她特意去北京协和医院系统学习了脑电图的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又从天津买来仪器,在山东省率先组建了脑电图室,也是当时全国第三家脑电图室。不但如此,她还把自己学来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山东省内甚至华东地区的同行,她主持举办了3期脑电图及神经电生理学习班,促进了山东省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高雁教授在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诣。1987年第一届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学术会议上,她在大会上作了标题为《1300例癫痫患者脑电图改变》的发言,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高雁教授在癫痫、脑血管病、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及治疗方面颇有研究。她主持的“放射性碘131治疗脊髓空洞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她致力于临床脑电图系统研究和脑电图诊断学学术交流,先后在国家1级专业杂志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了《实用内科学》、《诊断学》、《实习医生手册》等著作。此外,她还参与了国家专利技术“静脉输液导管”和“染发梳”的设计工作。
, 百拇医药
视病人为亲人的
医 生
作为一名医生,看得好病只是达到了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还要能想得到人,只见病不见人的医生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高雁教授深知,为病人服务是永无止境的,既然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要作生命的守护神,就要为病人解除痛苦,就要奉献。多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对病人满腔热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她热爱自己的病人,视病人如亲人,对于前来求医的患者,无论是贫困的,还是有钱有地位者,她都一视同仁,尽心施治。高雁教授对每位病人都详细耐心地询问病史,她认为病史对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进行神经系统等神经内科相关检查时更是耐心、仔细,对于不合作病人,她尽量做好安抚解释工作。查房时,详细询问病情,注重与病人的交流,力争做到对病情了如指掌。
我国现代耳鼻咽喉科创始人之一、著名的耳鼻咽喉科专家姜泗长曾说过:“如果您首先选择了医学,那么你首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医生这门职业是高尚的,受人尊重的职业,要做好一个医生,不仅要钻研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这是非常重要的。”高雁教授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上,并一直履行着,她常告诫年轻医生:“医生要有颗仁爱之心,无论贫富贵贱,救死扶伤义不容辞。”
, 百拇医药
高雁教授尽量地为病人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她给病人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接受病人的咨询,为病人提供诊治意见,帮病人联系来院看病或预约住院的时间。她给重病病人送饭,不时地关心病人的治疗进展,对于经济比较困难而病情又不容耽搁的病人,她甚至自己掏钱为病人交付医药费。因为她的看病认真、负责,对病人十分关心,她和许多病人成了朋友,到今天,每年还有不少曾被她救治过的病人来家看望她。
在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疾病诊治中,高雁教授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探索与临床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她认为,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临床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不同的用药。她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法则,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形成了自己在专业上的特色和专长。她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一个个病人解除了痛苦,赢得了病人的信赖,慕名而来求医治病的病人不断增多。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解除病痛,让失去治愈信心的病人看到希望,让阳光和幸福回归无数个家庭,这是高雁教授不断钻研医学、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
, 百拇医药
殚精竭虑的
科主任
高雁教授是山东省第一批神经科学工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乃至山东省神经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54年,她参与创建了山东省第一个神经科。1960年,她任山东医学院附院神经科副主任,主要负责科室行政管理工作。在担任科室负责人期间,她非常注重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和对年轻医师的培养,深受科室同行的敬重。她和朱汉英教授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有些人现在已成为神经内科的骨干力量。她十分关心同事,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只要能帮得上忙绝对是不遗余力,即使是同事夫妻不合这种琐事,她也会尽力从中调和。
高雁教授在为科室建设尽心尽责的同时,也兢兢业业地为病人服务。她每天都提前一刻钟到科室,第一件事就是询问病人情况,并且还坚持到每个病房查房。节假日、周六、周日、无论再累再忙,她都坚持到科室,很多人都不理解她,问她这么卖劲儿图个啥?对此,她深有感触地说:“我虽然能力有限,但医院领导信任我,病人信任我,我能干,我愿意干下去,再苦也值得。”她说自己作为一个科主任,既然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就要以身作则,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况且这么多年以来已经习惯了。
, 百拇医药
她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科室的医护人员,没有其他事的医生都会来到科室,大家一块讨论病情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神经内科创建之初,就只有9张病床,5个医生,而且还是和皮肤科、传染科在一起,条件和现在相比绝对是天壤之别。由于医疗任务重,医生少,最少时,连节假日都很少休息。每年春节,她都要带头值班,甚至从大年三十值到初三,有时累得精疲力尽。但是她从没有怨言,她说:“每当看到同志们愉快地过完春节回来,我心里感到再累也值得。”
近几年,高雁教授因身体原因不再承担一线临床医疗工作,但她仍然非常关心科室的发展和建设,并为科室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身正为范的
教 授
高雁教授在负责神经内科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山东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工作,她对学生严格要求,力求教学方法生动、直观,易于学生掌握复杂的神经科学知识,讲课中注重典型病例的穿插和疑难问题的提示,教授的内容都尽可能地做到胸有成竹,深受学生的好评。从教以来,她始终以三尺讲台为根基,为奠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懈耕耘。她从不计较个人名利,甘为人梯,为了使年轻医生能得到锻炼,她总是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她们。有外出交流的机会,她都尽可能安排一些年轻医生去;主持科研课题,她让年轻人担任分课题负责人;年轻医生需要进修学习,她给予最大的支持。
, 百拇医药
她认为,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她经常循循善诱地告诉学生:“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医生面对的是病人,病人以生命相托,我们就必须对病人负责。”
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雁教授正是用她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人格的魅力去教育和感召着她的学生。
不知顾家的
母 亲
在高雁教授的家人眼里,她是一个不顾家的妻子和母亲。高雁教授有3个孩子,但是她没有带过孩子几天,每次生完孩子休息几天,她就重返工作岗位,把孩子留给家人照顾。在高雁教授的小女儿的记忆里,母亲除了会看病,别的好像都不会,对病人永远比对家人好,她的哥哥去当兵,姐姐去上学的时候,母亲都没有请假去送过,更“过分”的是儿女的孩子诞生的时候,母亲往往也是因为工作不能去医院看望。
每当儿女提及这些,高雁教授都觉得对不起儿女,而最让她感到内疚的是,她母亲去世的时候,她因为工作关系身在外地,没能赶回去见老人家最后一面。
高雁教授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她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视病人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恪守医德、淡泊名利、廉洁行医;恪尽职守,为科室发展殚精竭虑;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地行医、教学、做科研,不断提高自己。这是她能成为备受病人和同行尊敬的医学专家的原因所在。, http://www.100md.com
她是一个从医近50年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救治病人难计其数;她是一个干了10余年的优秀科室主任,为科室的发展殚精竭虑;她是一个深受学生和同行尊敬的医学专家,被一致推崇为良师益友。她就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高雁。
今年已经84岁的高雁教授,因为听力不太好,采访只能在她女儿的“翻译”和书面提问的方式下缓慢进行,虽然在沟通上很艰难,但高雁教授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耐烦,她总是慈祥的笑着,尽力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她对自己有何评价时,这位勤奋敬业、技艺高超、满腔热忱、无私奉献,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备受同行和患者尊重的医务工作者,她为自己的定位是:“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按照党的安排,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战场上的
白衣天使
, http://www.100md.com
高雁1922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沂水县,后随父母迁居于济南。年轻时的高雁,同那个年代中很多进步青年一样,有着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真理热切的求知欲。17岁的时候,高雁考入了当时的济南女子师范学校,按照家人的设想,等高雁毕业后就当一名小学教员,这对一个女儿家来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高雁并没有走上这条家人为她设想的人生道路。
在女子师范学校求学的日子里,高雁受同学的影响,阅读了不少进步书籍,从军报效国家的思想慢慢形成。1946年2月,高雁迈出了她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她和七、八个同学一块离家出走,奔赴解放区参加了新四军。参军以后,高雁被分配到当时的临沂军医学校进行短期培训,之后便从事军队的医务工作,高雁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接触医学。据高雁教授回忆,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她们这些医护人员也必须跟着部队走,边打仗边抢救,一个人要看护三、四个伤员,没有战役的时候便在山沟里学点医学,主要是如何包扎、抢救伤员等战场救护知识。1946年至1950年,高雁一直随军转战四方,从事医疗救护工作,并先后参加了昌潍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在上海军管会还参与了接管医院工作。
, 百拇医药
离开部队后,高雁并没有放弃从医,进入医学院校进一步提高自己成为她的选择。1950年,她进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学医,1953年毕业。1952年至1953年任上海医学院卫生系助教,1953年到山东省立二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工作,并晋升为主治医师。1954年参与在山东省内率先建立神经科的工作,1960年任山东医学院附院神经科副主任,主要负责科室行政管理工作。1981年后历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土研究生导师,并担任脑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晋升为神经内科教授。多次被评为山东医科大学和附院先进工作者,1992年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四十年以上“有突出贡献的老教师”荣誉证书。曾兼任中华医学会山东省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山东省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等职。
脑电图专业的
先行者
高雁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近50年,为神经内科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淡泊名利,平易近入,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同行的尊重。
, 百拇医药
高雁教授是山东省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创建人。1959年,在我国脑电图技术开展之初,她就认识到了这种技术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她特意去北京协和医院系统学习了脑电图的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又从天津买来仪器,在山东省率先组建了脑电图室,也是当时全国第三家脑电图室。不但如此,她还把自己学来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山东省内甚至华东地区的同行,她主持举办了3期脑电图及神经电生理学习班,促进了山东省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高雁教授在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诣。1987年第一届脑电图和神经电生理学术会议上,她在大会上作了标题为《1300例癫痫患者脑电图改变》的发言,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高雁教授在癫痫、脑血管病、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及治疗方面颇有研究。她主持的“放射性碘131治疗脊髓空洞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她致力于临床脑电图系统研究和脑电图诊断学学术交流,先后在国家1级专业杂志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10余篇。参加编写了《实用内科学》、《诊断学》、《实习医生手册》等著作。此外,她还参与了国家专利技术“静脉输液导管”和“染发梳”的设计工作。
, 百拇医药
视病人为亲人的
医 生
作为一名医生,看得好病只是达到了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还要能想得到人,只见病不见人的医生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医生。高雁教授深知,为病人服务是永无止境的,既然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要作生命的守护神,就要为病人解除痛苦,就要奉献。多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对病人满腔热忱,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她热爱自己的病人,视病人如亲人,对于前来求医的患者,无论是贫困的,还是有钱有地位者,她都一视同仁,尽心施治。高雁教授对每位病人都详细耐心地询问病史,她认为病史对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进行神经系统等神经内科相关检查时更是耐心、仔细,对于不合作病人,她尽量做好安抚解释工作。查房时,详细询问病情,注重与病人的交流,力争做到对病情了如指掌。
我国现代耳鼻咽喉科创始人之一、著名的耳鼻咽喉科专家姜泗长曾说过:“如果您首先选择了医学,那么你首先必须具备奉献精神。医生这门职业是高尚的,受人尊重的职业,要做好一个医生,不仅要钻研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这是非常重要的。”高雁教授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上,并一直履行着,她常告诫年轻医生:“医生要有颗仁爱之心,无论贫富贵贱,救死扶伤义不容辞。”
, 百拇医药
高雁教授尽量地为病人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她给病人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接受病人的咨询,为病人提供诊治意见,帮病人联系来院看病或预约住院的时间。她给重病病人送饭,不时地关心病人的治疗进展,对于经济比较困难而病情又不容耽搁的病人,她甚至自己掏钱为病人交付医药费。因为她的看病认真、负责,对病人十分关心,她和许多病人成了朋友,到今天,每年还有不少曾被她救治过的病人来家看望她。
在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疾病诊治中,高雁教授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探索与临床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她认为,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临床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不同的用药。她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法则,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形成了自己在专业上的特色和专长。她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一个个病人解除了痛苦,赢得了病人的信赖,慕名而来求医治病的病人不断增多。为前来就诊的患者解除病痛,让失去治愈信心的病人看到希望,让阳光和幸福回归无数个家庭,这是高雁教授不断钻研医学、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
, 百拇医药
殚精竭虑的
科主任
高雁教授是山东省第一批神经科学工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乃至山东省神经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54年,她参与创建了山东省第一个神经科。1960年,她任山东医学院附院神经科副主任,主要负责科室行政管理工作。在担任科室负责人期间,她非常注重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和对年轻医师的培养,深受科室同行的敬重。她和朱汉英教授共同培养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有些人现在已成为神经内科的骨干力量。她十分关心同事,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只要能帮得上忙绝对是不遗余力,即使是同事夫妻不合这种琐事,她也会尽力从中调和。
高雁教授在为科室建设尽心尽责的同时,也兢兢业业地为病人服务。她每天都提前一刻钟到科室,第一件事就是询问病人情况,并且还坚持到每个病房查房。节假日、周六、周日、无论再累再忙,她都坚持到科室,很多人都不理解她,问她这么卖劲儿图个啥?对此,她深有感触地说:“我虽然能力有限,但医院领导信任我,病人信任我,我能干,我愿意干下去,再苦也值得。”她说自己作为一个科主任,既然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就要以身作则,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况且这么多年以来已经习惯了。
, 百拇医药
她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科室的医护人员,没有其他事的医生都会来到科室,大家一块讨论病情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神经内科创建之初,就只有9张病床,5个医生,而且还是和皮肤科、传染科在一起,条件和现在相比绝对是天壤之别。由于医疗任务重,医生少,最少时,连节假日都很少休息。每年春节,她都要带头值班,甚至从大年三十值到初三,有时累得精疲力尽。但是她从没有怨言,她说:“每当看到同志们愉快地过完春节回来,我心里感到再累也值得。”
近几年,高雁教授因身体原因不再承担一线临床医疗工作,但她仍然非常关心科室的发展和建设,并为科室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身正为范的
教 授
高雁教授在负责神经内科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山东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工作,她对学生严格要求,力求教学方法生动、直观,易于学生掌握复杂的神经科学知识,讲课中注重典型病例的穿插和疑难问题的提示,教授的内容都尽可能地做到胸有成竹,深受学生的好评。从教以来,她始终以三尺讲台为根基,为奠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不懈耕耘。她从不计较个人名利,甘为人梯,为了使年轻医生能得到锻炼,她总是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她们。有外出交流的机会,她都尽可能安排一些年轻医生去;主持科研课题,她让年轻人担任分课题负责人;年轻医生需要进修学习,她给予最大的支持。
, 百拇医药
她认为,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她经常循循善诱地告诉学生:“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医生面对的是病人,病人以生命相托,我们就必须对病人负责。”
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雁教授正是用她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人格的魅力去教育和感召着她的学生。
不知顾家的
母 亲
在高雁教授的家人眼里,她是一个不顾家的妻子和母亲。高雁教授有3个孩子,但是她没有带过孩子几天,每次生完孩子休息几天,她就重返工作岗位,把孩子留给家人照顾。在高雁教授的小女儿的记忆里,母亲除了会看病,别的好像都不会,对病人永远比对家人好,她的哥哥去当兵,姐姐去上学的时候,母亲都没有请假去送过,更“过分”的是儿女的孩子诞生的时候,母亲往往也是因为工作不能去医院看望。
每当儿女提及这些,高雁教授都觉得对不起儿女,而最让她感到内疚的是,她母亲去世的时候,她因为工作关系身在外地,没能赶回去见老人家最后一面。
高雁教授就是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她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视病人的生命健康高于一切;恪守医德、淡泊名利、廉洁行医;恪尽职守,为科室发展殚精竭虑;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地行医、教学、做科研,不断提高自己。这是她能成为备受病人和同行尊敬的医学专家的原因所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