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路 应该怎样走
出现上万人签名反对中医,要求中医退出国家正规医疗体系的事件,恰恰说明我国中医发展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正如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所言,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
中医医生50年未增
先看一组数字: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现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
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长期以来,中央方针和宪法精神并未得到很好贯彻。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政府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
, 百拇医药
有关人士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全面振兴中医药,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为基本框架,建立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中医需按自身特点培养人才
周继友(济南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中医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缺少适应临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意义的中医人才,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异化、日益不姓“中”。几十年来,我国按西医模式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教育日益衰退,且严重西医化。语言上,外语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西医课时几乎相等,西医理论学习要求不低,中医理论训练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技能培养上,西医实验不少,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毕业后,学生普遍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多半人转行西医,或名为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中医药学研究生深造者,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上提高,而是遵循西医教育方法,实验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看病,难以成为真正中医。
, 百拇医药
崔文成(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中医大夫。中医的精髓和技能往往“只可心授、不可言传”,故自古师徒如父子,自当尽心传授。但现行医疗制度,基本否定师徒传承,现行的一些制度限制其发展,使得这一部分人已无立足之地。故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为中医发展中极其严重的问题。现在,新中国建立前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均已达耄耋之年;20世纪50年代主要按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知名中医已为数不多,均已年逾古稀;其后主要按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真正中医上有成就者甚少。据统计,全国名老中医目前已不足300人。
邵健民(济南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解决中医药人才问题,最根本办法是真正按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培养人才。首先,必须办真正的中医药院校。招生考试,应有严格的古汉语等传统文化知识要求;课程设置,以中医理论和经典为主;临床培训,以望闻问切技能的掌握为主;研究生深造,当以深研中医经典名著,继承和熟练掌握某方面中医传统技能为主。只有如此,学生毕业时,才具有真正的中医思维,掌握真正的中医技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师。
, http://www.100md.com
其次,采用师徒传承的培养方式,加强对中青年中医师的培养,让名老中医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学术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一个中医师有没有接受老中医的带教,从开方就能看出来,没有接受带教的医师开出来的方子经常杂乱无章,甚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据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今年设立了七年制“传统型中医”专业,淡化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在培养方式上,采取中医传统的师傅带徒的形式。7年下来,大约可以省下400多个课时,用来学习中国文化类和中医经典类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
邵健民: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指出:“在历史上,中国的技术长期以来缺乏任何西方科学的支持,然而它却遥遥领先于西方当代技术。”这是为什么?由于中国传统科学在自然科学层面上,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个道路被忽视和遗忘了,而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得到了系统保存。中医药仍然保持了传统的术语、理论和技术,“中医药”作为一个“活化石”和“金钥匙”,对它的系统继承和整理研究,将有助于重新揭示中国传统科学的独特思维方式、方法和技术体系,找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活水源头”。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发扬中医药,就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 百拇医药
周继友:中国传统文化是年轻一代应该补的课。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从娃娃开始,这不仅是继承中医药应该做的事,而且是每一个中国人成长过程中应该接受的洗礼。可以在中医院校普遍开办附属中医小学、中学,让部分青少年从小就接受中医药理念熏陶。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科研
邵健民:中医药科研必须以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为主进行,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遵循西医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科研的做法。不掌握传统中医药理论,真正中医药科研无从谈起。要像学习和研究现代自然科学那样,中医药科研人员首先要以虔诚和严肃的态度学习和继承中医药基本理论,要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研究,重视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周继友:拿西医标准去衡量中医的所谓中医药现代化是不科学的。中药需要现代化,但如何现代化却是一个非常严肃和科学的问题。从中药现代化多年实践来看,基本思路是按西医科研途径,主要采取数量化、客观化办法,通过动物实验与数据统计,搞清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类似西药的专治“某种病”的“新型中药”。采用这种方法,若是借以从中药中开发出新西药,本来无可非议,但若将其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甚至惟一途径,其结果不是中药现代化,而是中药的西药化。中医药学是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非单纯医学。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不应再遵循西医科研路线,而是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基本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加以完善和发展,建立真正独立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科研体系。
, 百拇医药
中药“原汁原味”
效果好
周继友:在医术、经验的基础上,中医的疗效最后取决于中药,包括中药的产地、炮制、加工等环节。以前的中药都是野生野长的,但现在因为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大量挖掘等原因,“原汁原味”的中药已经满足不了需要了。人工种植的中药生长周期短,质量跟野生的不一样,化肥、农药、大气污染等也使中药的质量大打折扣。此外,现代机械加工的炮制方法也会影响中药疗效,还是应该回归传统的根据药性不同而异的焙、炒、泡等手工炮制方法。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陈福聚(中医师):有学者提出,“中医中药要原汁原味地完全保留下来”,我是不赞成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前进的。明知谬误还要护短,看到糟粕也不摒弃,那只能是害了中医。客观地说,中医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应该继承,糟粕应该剔除,中医、中药才能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戴上“国粹”的帽子,打着“保护”的旗子,剔除糟粕的事,没有人安排做,或没人敢做。
, http://www.100md.com
周继友: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想,把中医精华的东西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明、创造,把中医发扬光大。关键是弄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既不要把糟粕当成精华保留下来,也不要把精华当成糟粕遗弃掉。
声 音
本报关于中医该不该取消的文章刊出后,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读者来电来信发表见解,在此,编辑整理出部分读者的主要看法。
常女士:中医坚决不能取消!特别是中医养生、保健方面,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怎么能取消呢?
张晓玲(山东东阿县刘集镇敬老院保健医生):我是一名正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由于条件所限没能从事中医方面的服务,以西医为病号解除痛苦。但我毕竟是一名中医大夫,在西医无法解决的病症面前,我也常开一些中药。有一次,一名患者由于外伤导致腰椎压碎性骨折,出现大便不通,我依次给予口服果导、通便灵、硫酸镁等泻药后都无济于事,因此开了木香、枳实等四味中药,仅一剂而奏效。还有一次是我的亲身经历,让我对中医更是敬仰不已。今年五月,我得了急性咽炎,疼痛难忍,于是采用了大剂量的消炎药输液治疗,可五天后病痛丝毫未减,我给自己开了中药,服药后症状日渐减轻,三天后痊愈了。作为一名中国人,尤其是医务人员,我们绝不能取消中医,而应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使我们的中医发扬光大,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 http://www.100md.com
宋女士(山东德州联合医院退休医生):我做了三十多年的中医,深知中医的博大精深。在很多西医感到很棘手的慢性病、病毒感染性疾病面前,中医的疗效的确非常好,特别是小孩的伤寒感冒,西医没什么好办法,中药效果却很好。可以说,几千年来,没有中医,中国就没有今天,我们应该继承中医,壮大中医。
王保平(山东济宁老年血管病医院院长):中药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产物,以宏观知识为基础,将人体、药物之间的关系置于生态大环境中进行分析。涉及的因素广泛、全面,符合宏观世界的客观规律,保障了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但由于微观知识方面的不足,对中药功效和人体状况的描述尚未能达到现代医学的微观水平,故难于保障药物使用过程中对机体局部作用的精确性。西医药学以微观知识为基础,用现代科学中的微观指标和术语进行表述,甚至可以达到分子水平。故药物使用时表现为结构分析与机理探求准确性好,但由于其在宏观上存在的劣势,难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临床应用时,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同时合并用药时相互拮抗甚至中毒反应的情况更为严重。
而中药以其独特的术语表述药性(性味归经等)、药效(滋阴、补阳、活血、理气等)及所使用的各种药物构成功效的整体关系组合(君、臣、佐、使),针对证候,施治于人。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这就是为什么在临床实践应用中,中药安全性好,而化学合成药物的不良反应难于避免的根本原因所在。
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中,大约有30%-60%的人口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因此,加强预防保健,加强中西医学的合作,大力倡导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受到广大国民欢迎的“简便廉验”的传统中医药,是促进“脱贫”、实现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http://www.100md.com
中医医生50年未增
先看一组数字: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现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
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长期以来,中央方针和宪法精神并未得到很好贯彻。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政府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
, 百拇医药
有关人士认为,我国迫切需要全面振兴中医药,重建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以“预防为主,城市中西医并重,农村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并行”为基本框架,建立中国特色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中医需按自身特点培养人才
周继友(济南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中医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缺少适应临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真正意义的中医人才,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异化、日益不姓“中”。几十年来,我国按西医模式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教育日益衰退,且严重西医化。语言上,外语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西医课时几乎相等,西医理论学习要求不低,中医理论训练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技能培养上,西医实验不少,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毕业后,学生普遍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多半人转行西医,或名为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中医药学研究生深造者,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上提高,而是遵循西医教育方法,实验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看病,难以成为真正中医。
, 百拇医药
崔文成(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中医大夫。中医的精髓和技能往往“只可心授、不可言传”,故自古师徒如父子,自当尽心传授。但现行医疗制度,基本否定师徒传承,现行的一些制度限制其发展,使得这一部分人已无立足之地。故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为中医发展中极其严重的问题。现在,新中国建立前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均已达耄耋之年;20世纪50年代主要按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知名中医已为数不多,均已年逾古稀;其后主要按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真正中医上有成就者甚少。据统计,全国名老中医目前已不足300人。
邵健民(济南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解决中医药人才问题,最根本办法是真正按中医药自身规律特点培养人才。首先,必须办真正的中医药院校。招生考试,应有严格的古汉语等传统文化知识要求;课程设置,以中医理论和经典为主;临床培训,以望闻问切技能的掌握为主;研究生深造,当以深研中医经典名著,继承和熟练掌握某方面中医传统技能为主。只有如此,学生毕业时,才具有真正的中医思维,掌握真正的中医技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师。
, http://www.100md.com
其次,采用师徒传承的培养方式,加强对中青年中医师的培养,让名老中医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学术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一个中医师有没有接受老中医的带教,从开方就能看出来,没有接受带教的医师开出来的方子经常杂乱无章,甚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据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今年设立了七年制“传统型中医”专业,淡化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在培养方式上,采取中医传统的师傅带徒的形式。7年下来,大约可以省下400多个课时,用来学习中国文化类和中医经典类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
邵健民: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指出:“在历史上,中国的技术长期以来缺乏任何西方科学的支持,然而它却遥遥领先于西方当代技术。”这是为什么?由于中国传统科学在自然科学层面上,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个道路被忽视和遗忘了,而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得到了系统保存。中医药仍然保持了传统的术语、理论和技术,“中医药”作为一个“活化石”和“金钥匙”,对它的系统继承和整理研究,将有助于重新揭示中国传统科学的独特思维方式、方法和技术体系,找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活水源头”。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发扬中医药,就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 百拇医药
周继友:中国传统文化是年轻一代应该补的课。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应该从娃娃开始,这不仅是继承中医药应该做的事,而且是每一个中国人成长过程中应该接受的洗礼。可以在中医院校普遍开办附属中医小学、中学,让部分青少年从小就接受中医药理念熏陶。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科研
邵健民:中医药科研必须以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为主进行,彻底改变长期以来主要遵循西医思路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科研的做法。不掌握传统中医药理论,真正中医药科研无从谈起。要像学习和研究现代自然科学那样,中医药科研人员首先要以虔诚和严肃的态度学习和继承中医药基本理论,要加强对中医药文献的研究,重视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周继友:拿西医标准去衡量中医的所谓中医药现代化是不科学的。中药需要现代化,但如何现代化却是一个非常严肃和科学的问题。从中药现代化多年实践来看,基本思路是按西医科研途径,主要采取数量化、客观化办法,通过动物实验与数据统计,搞清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类似西药的专治“某种病”的“新型中药”。采用这种方法,若是借以从中药中开发出新西药,本来无可非议,但若将其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甚至惟一途径,其结果不是中药现代化,而是中药的西药化。中医药学是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非单纯医学。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不应再遵循西医科研路线,而是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基本理论、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加以完善和发展,建立真正独立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和科研体系。
, 百拇医药
中药“原汁原味”
效果好
周继友:在医术、经验的基础上,中医的疗效最后取决于中药,包括中药的产地、炮制、加工等环节。以前的中药都是野生野长的,但现在因为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大量挖掘等原因,“原汁原味”的中药已经满足不了需要了。人工种植的中药生长周期短,质量跟野生的不一样,化肥、农药、大气污染等也使中药的质量大打折扣。此外,现代机械加工的炮制方法也会影响中药疗效,还是应该回归传统的根据药性不同而异的焙、炒、泡等手工炮制方法。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陈福聚(中医师):有学者提出,“中医中药要原汁原味地完全保留下来”,我是不赞成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前进的。明知谬误还要护短,看到糟粕也不摒弃,那只能是害了中医。客观地说,中医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应该继承,糟粕应该剔除,中医、中药才能发展。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戴上“国粹”的帽子,打着“保护”的旗子,剔除糟粕的事,没有人安排做,或没人敢做。
, http://www.100md.com
周继友: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想,把中医精华的东西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明、创造,把中医发扬光大。关键是弄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既不要把糟粕当成精华保留下来,也不要把精华当成糟粕遗弃掉。
声 音
本报关于中医该不该取消的文章刊出后,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读者来电来信发表见解,在此,编辑整理出部分读者的主要看法。
常女士:中医坚决不能取消!特别是中医养生、保健方面,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怎么能取消呢?
张晓玲(山东东阿县刘集镇敬老院保健医生):我是一名正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由于条件所限没能从事中医方面的服务,以西医为病号解除痛苦。但我毕竟是一名中医大夫,在西医无法解决的病症面前,我也常开一些中药。有一次,一名患者由于外伤导致腰椎压碎性骨折,出现大便不通,我依次给予口服果导、通便灵、硫酸镁等泻药后都无济于事,因此开了木香、枳实等四味中药,仅一剂而奏效。还有一次是我的亲身经历,让我对中医更是敬仰不已。今年五月,我得了急性咽炎,疼痛难忍,于是采用了大剂量的消炎药输液治疗,可五天后病痛丝毫未减,我给自己开了中药,服药后症状日渐减轻,三天后痊愈了。作为一名中国人,尤其是医务人员,我们绝不能取消中医,而应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使我们的中医发扬光大,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 http://www.100md.com
宋女士(山东德州联合医院退休医生):我做了三十多年的中医,深知中医的博大精深。在很多西医感到很棘手的慢性病、病毒感染性疾病面前,中医的疗效的确非常好,特别是小孩的伤寒感冒,西医没什么好办法,中药效果却很好。可以说,几千年来,没有中医,中国就没有今天,我们应该继承中医,壮大中医。
王保平(山东济宁老年血管病医院院长):中药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产物,以宏观知识为基础,将人体、药物之间的关系置于生态大环境中进行分析。涉及的因素广泛、全面,符合宏观世界的客观规律,保障了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但由于微观知识方面的不足,对中药功效和人体状况的描述尚未能达到现代医学的微观水平,故难于保障药物使用过程中对机体局部作用的精确性。西医药学以微观知识为基础,用现代科学中的微观指标和术语进行表述,甚至可以达到分子水平。故药物使用时表现为结构分析与机理探求准确性好,但由于其在宏观上存在的劣势,难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临床应用时,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存在较大的副作用。同时合并用药时相互拮抗甚至中毒反应的情况更为严重。
而中药以其独特的术语表述药性(性味归经等)、药效(滋阴、补阳、活血、理气等)及所使用的各种药物构成功效的整体关系组合(君、臣、佐、使),针对证候,施治于人。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这就是为什么在临床实践应用中,中药安全性好,而化学合成药物的不良反应难于避免的根本原因所在。
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中,大约有30%-60%的人口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因此,加强预防保健,加强中西医学的合作,大力倡导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受到广大国民欢迎的“简便廉验”的传统中医药,是促进“脱贫”、实现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