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62578
张庆勇:成功从“心”开始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2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23期(总第2378期 2006.10.27)
张庆勇:成功从“心”开始

     【人物名片】

    张庆勇:

    35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以及生物起搏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3届世界心脏病大会暨第16届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张庆勇荣获“青年优秀研究奖”。

    这段时间,张庆勇过得很不平静,自从他在今年的世界心脏病大会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获奖的消息不胫而走,有媒体称他是上海专家,他感到很有压力;有患者把电话打到单位,点名请张庆勇看病,他有些紧张。35岁的张庆勇还没有习惯被关注,“盛名”的光环下,他思考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把实验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

    在心脏医学界,无论是世界心脏联合会(WHF)还是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都具有绝对的影响力,而张庆勇是今年世界心脏病大会暨ESC年会唯一一位入选并获奖的亚洲青年学者,同时也成为我国首位在ESC学位年会上获得“青年优秀研究奖”的学者。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二年,张庆勇就取得了令同行瞩目的成就,这也预示着,他的从医之路将跨入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
, 百拇医药
    得盛名,应有平常之心

    张庆勇这半年做住院总医师,两三天才回家一次,这就意味着我这次的采访要在他的工作中见缝插针地进行。我们的交谈经常被骤然响起的电话及医院call机打断,于是不得不跟着他匆忙地奔跑在会诊的路上。

    记者(以下简称记):张博士,你好!首先祝贺你获得“青年优秀研究奖”。请你介绍一下你这次获奖的课题是什么?

    张庆勇(以下简称张):谢谢!我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心肌内肥大细胞的聚集和激活有利于心肌内新生血管的生成。

    记:“青年优秀研究奖”是一个怎样的奖项?

    张:每届ESC年会最令人关注的内容之一就是“青年杰出研究奖”的评选。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并表彰青年学者在心脏专科领域的创新研究,他们分别在基础研究、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血栓学、冠脉病理生理和微循环学等5个方面设立了“青年优秀研究奖”。
, http://www.100md.com
    记: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你这个研究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张:肥大细胞是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的炎症细胞,因此,提起肥大细胞人们往往会联系到哮喘等与免疫相关的疾病。近年来,关于肥大细胞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较多,而关于肥大细胞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则较少。

    众所周知,血栓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目前广泛开展的心脏介入手术、心脏搭桥手术等,常常出现微血栓导致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无复流”的发生,病人死亡率极高。即使是成功的手术之后,微血栓导致的并发症也广泛存在,因此,保持心肌微循环结构的完整性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心肌养分的供应主要是在微血管水平实现的,并且为数众多的微血管起到调节外周阻力等重要作用,所以开通大血管并非“万事大吉”。我做的课题通过建立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对不同时期微循环功能的评价,发现肥大细胞的聚集和激活可以促进损伤心肌内的血管新生,而新生成的血管对维持心肌微循环的功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记:你是如何与心肌肥大细胞打上交道并深入研究的?

    张:2003年上半年,我还在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从事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有一天,我在实验室里观察电镜下微循环栓塞后心肌细胞的超微变化,发现了这个“不速之客”。实验指导俞章老师告诉我是肥大细胞,当时因为主课题没有做完,对此我就没有太重视,但是心里面一直没有忘掉它。半年后,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了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心脏中心,在一次次翻阅资料时进一步认识了肥大细胞,并意识到肥大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于是,我开始探求心肌内肥大细胞与微梗塞后心肌变化是否存在某种关系。由于当时没有科研经费,我就从自己的薪水里扣出一部分来做,前前后后差不多两年的时间,终于看到了点希望。

    “心脏的结构就像大树,由心肌细胞、大血管和小血管构成,它们好比叶子、树干和树根的关系。”从透析中心会诊结束后,张庆勇撕下一张处方签,用医生特有的蓝黑钢笔熟稔地勾勒出心脏的轮廓,开始为我讲解他这次获奖的课题。张庆勇看到很多病人在介入治疗后并没有完全能够缓解病情,认识到介入手术并非像有些学者宣传的那么完美。因为介入手术主要是针对大血管疾病的治疗,而大血管后面的小血管对心脏的影响也很大。
, 百拇医药
    记:获得“青年优秀研究奖”以后,如何客观地评价你在这方面的研究?

    张:实验证明,微血栓可以导致微循环功能的破坏,影响心肌的功能。微循环的破坏可以通过促进新生血管来代偿;肥大细胞可以促进心肌内的血管新生。该实验为寻找改善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方法,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当然,对于临床上导致心脏微血管破坏的疾病,尤其是术中微血栓形成,致使微血管功能障碍疾病发生的防治,还需进一步研究。

    记:这个奖项在心脏病研究领域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你35岁就获得了这样的成就,你认为自己是成功的吗?

    张:呵呵,这个奖项是鼓励青年学者在心脏病领域的创新性研究。获得这个奖项,并不能代表我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水平有多么出色,更不能认为是达到了国际水平等等。而且,我的临床经验还需要积累,许多方面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锤炼。

    记:你认为学问做到哪种境界才是你所向往的呢?
, 百拇医药
    张:比起学问大家,我还是很稚嫩的。能成为科研的大家、临床的大师,这是我向往的境界。

    35岁的年龄在娱乐圈里可能已经过气了,但是在医学领域,这个年龄意味着一个人的学术生涯刚刚起步。“如果你希望成功,把持之以恒的决心当作好朋友,把积累的经验当作最好的参谋,把谨小慎微的习惯作为好兄弟,把对未来的展望当作理想的哨兵。”这是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也烂熟于张庆勇的心中。

    遇恩师,常存感激之心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4年“全球第一届心血管药理和临床试验”大会上,张庆勇就获得了由WHF、国际药理协会、香港心脏专科学院共同颁发的“青年杰出研究奖”。2005年,他又获得了香港大学医学院“最佳论文奖”。年轻的张庆勇在学术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恩师的指点和帮助,对此,他深怀感激。

    记:你说你的成就离不开几位恩师的帮助,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 http://www.100md.com
    张:2003年下半年,我到玛丽医院心脏中心深造,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师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方面国际最为著名的华人心脏病专家刘柱柏教授和学科带头人谢鸿发教授。严谨的谢鸿发教授对我的帮助十分细致,包括如何合理地制作幻灯片、如何撰写英文论文。在香港玛丽医院,我可以说经历了学术生涯中几个宝贵的第一次,而这几个第一次都得到了谢教授的悉心指点。第一次撰写英文文章,我把英文摘要拿给谢教授看,他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你写的是中国式英语”。第二天,谢教授给了我一本教材,让我好好读。我的第一篇SCI文章倾注了谢老师很多的心血。

    2004年,我应邀参加“全球第一届心血管药理和临床试验”大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并被邀请进行主旨发言。为了圆满地完成这次发言,我制作了30多张幻灯片,但是谢教授在试听的时候认为幻灯片太多了,他亲自操刀,把幻灯片简化为13张。直到我上台演讲的前30分钟,谢教授又一次把幻灯片拿出来检查,生怕有疏漏的地方。

    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这位大师级的导师对你的影响又体现在哪里?
, 百拇医药
    张:我对葛教授的景仰可以说要追溯到2001年以前,我在浙江大学医学院读书的时候。葛教授曾经到浙大进行学术演讲,身为研究生学生会主席的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位学界大师的风范。他的学术造诣高深、学术风格大气、敢于打破常规,这些都深深吸引了我。在葛教授的言传身教下,我在中山医院的两年时间里不但完成了博士课题的研究,而且对心肌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及相关病理生理变化等有了深入了解,为今后在这一领域内有所建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当年张庆勇对于能否成为葛教授的弟子,心里并不自信,因为同行业中出色的新秀太多了,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得到葛教授的垂青。张庆勇清晰地记得,有一年暑假,他和爱人一起从杭州到上海找到葛教授,表达了师从葛教授的意向,但是葛教授并没有立即答应他。张庆勇并不气馁,有一次葛教授到杭州某医院做手术演示,他得知后立即赶赴那家医院,被其真诚所打动的葛教授当即表示愿意接受张庆勇作为联合培养的学生进行指导。张庆勇告诉记者,当时葛教授给他讲解课题的那张草稿纸,他至今仍然保留着。也许他和心肌微循环研究的不解渊源,就是从那张纸开始不断地书写着。
, 百拇医药
    记:你曾经说过,你很敬佩你的导师陈君柱教授,这是为什么?

    张:陈老师是我研究生生涯中的第一个老师,他曾经率领课题组在国内成功开展成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鉴定和各项功能检测,在我国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陈老师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对待学生和同事,他总是积极创造条件让我们进步;对待每一个课题,他总是亲力亲为,直到该课题彻底结束。

    张庆勇坦言,即使现在已经毕业,但是有些学术上的问题还会经常向各位老师请教——3位恩师的优良治学品质,始终在一点一滴地影响着他。浙江大学求实创新,那里有陈君柱教授的宽广;复旦大学博学笃志,那里有葛均波教授的大气;香港大学格物明德,那里有谢鸿发教授的严谨。张庆勇一路走来,他希望自己能把3所大学的精华传承下来。

    做学问,常怀仁爱之心

    在读研阶段,有一次张庆勇和同学们用一头猪做实验,突然呼吸机出了故障,张庆勇毫不犹豫为猪做起人工呼吸,他这个举动让在场的师生动容。还有一次,导管室由于水管爆裂,水从墙壁上喷射而出,张庆勇一把抱起动物冲了出去,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是一头将近40公斤的小型猪。
, 百拇医药
    张庆勇对待实验动物的关心是出了名的:术后的动物吃不下东西,他给它们买奶粉;为了观察术后动物的恢复情况,不管饲养房里的气味如何难闻,张庆勇可以在那里观察动物几个小时。动物能吃能喝对张庆勇来说是最快乐的事情,谈到动物时他总有一份感激之情。

    记:有人说,你对实验动物是出了名的好,为什么呢?

    张:有些研究生对待动物只是想拿它们练练手,事先根本没有一个严谨的实验计划,对待生命非常漠然,甚至有人认为它们就该被杀掉……我觉得有志做医生的人是不该有这种想法的,实验动物是为了人类而牺牲的,它们应该死得有价值。

    记:那你又是如何看待医学这门学科的?

    张:在我眼里,医学永远是一门没有止境的科学,医生也始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无论我们是在实验室做实验还是在手术台上做手术,无论我们面对的是动物还是人,当我们要对“生命”这两个字负责的时候,这种高尚与沉重感便油然而生。

    不记得哪个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的爱心有多大,他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就有多大。我们真诚地希望年轻的张庆勇博士在医学研究领域一路走好。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40期, 百拇医药(刘景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