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学的取舍
观察
拜耳收购东盛三个OTC品牌业务终于浮出水面,这单堪称今年国内最大的医药行业外资并购案,以其10亿余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为近期业内热议的焦点。就像OTC品牌业务是廉价多销的“鱼”,不可多得的融资机会却似珍贵的“熊掌”一样,卖还是不卖?卖得值与不值?在“并购威胁论”与资金短板的博弈之中,郭家学对“鱼”与“熊掌”的舍取,如今一目了然。
在“国有资产贱卖论”、“国家安全保护论”、“反垄断论”、“保护民族品牌论”等呼声及争议空前激烈的今天,让人担忧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对于充分掌控了中国医药行业渠道优势资源后的并购者,并购品牌是否也将随之销声匿迹?
事实上,被喻为是外资在华并购“安检门”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面对在国内止咳、抗感冒领域表现不俗的“白加黑”、“小白”和“信力”等品牌的流失也显得无能为力。对于整体盘子较小的中国医药行业来说,不论是“占据25%市场份额”的垄断定义或是“年销售15亿元人民币”的反垄断审查前提都上限过高,显然指望这道“安检门”来抑制外资并购及限制并购品牌流失效果不甚理想。
虽然迄今为止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遏制住中国并购交易额不断攀升的势头。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交易额已经达到410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中,外资对中国的并购投资金额达到12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现在已成为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亚太第三大并购市场,外商投资的热点都是中国企业转让的非核心资产及低价转让的基础设施等。
从帝斯曼进入华北制药集团,到美国华平资本收购哈药集团,再到德国拜耳购买东盛OTC,相较之前以合资敲门的做法,跨国巨头们的中国战略也在悄然改变,创新产品、强力品牌、销售渠道等正在成为其新的并购标的。这些都是基于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吞吐量,已经使其成为全球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地区。
拿下中国OTC药品及其销售渠道,不仅可以将跨国药企一些即将到期的专利品种经由中国OTC市场巨大的胃口消化掉,同时亦意味着拿下了中国市场的重中之重。中国药企眼中“鱼”的味道,对于跨国巨头们而言,可能远胜“熊掌”,十足美味珍馐。
随着我国加入WTO承诺全面开放日期的临近,外资并购可能迎来一个新的高潮,抵制与回避都将成为徒劳。面临外资并购时,或许我们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为本土企业的成长建立一个良好的、高效有序的融资环境,增强他们的资本实力。那么,今后更多“舍鱼而取熊掌”的故事才有可能被改写。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24期, 百拇医药(王海洋)
拜耳收购东盛三个OTC品牌业务终于浮出水面,这单堪称今年国内最大的医药行业外资并购案,以其10亿余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为近期业内热议的焦点。就像OTC品牌业务是廉价多销的“鱼”,不可多得的融资机会却似珍贵的“熊掌”一样,卖还是不卖?卖得值与不值?在“并购威胁论”与资金短板的博弈之中,郭家学对“鱼”与“熊掌”的舍取,如今一目了然。
在“国有资产贱卖论”、“国家安全保护论”、“反垄断论”、“保护民族品牌论”等呼声及争议空前激烈的今天,让人担忧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对于充分掌控了中国医药行业渠道优势资源后的并购者,并购品牌是否也将随之销声匿迹?
事实上,被喻为是外资在华并购“安检门”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面对在国内止咳、抗感冒领域表现不俗的“白加黑”、“小白”和“信力”等品牌的流失也显得无能为力。对于整体盘子较小的中国医药行业来说,不论是“占据25%市场份额”的垄断定义或是“年销售15亿元人民币”的反垄断审查前提都上限过高,显然指望这道“安检门”来抑制外资并购及限制并购品牌流失效果不甚理想。
虽然迄今为止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遏制住中国并购交易额不断攀升的势头。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交易额已经达到410亿美元,同比增长71%。其中,外资对中国的并购投资金额达到12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现在已成为仅次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亚太第三大并购市场,外商投资的热点都是中国企业转让的非核心资产及低价转让的基础设施等。
从帝斯曼进入华北制药集团,到美国华平资本收购哈药集团,再到德国拜耳购买东盛OTC,相较之前以合资敲门的做法,跨国巨头们的中国战略也在悄然改变,创新产品、强力品牌、销售渠道等正在成为其新的并购标的。这些都是基于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吞吐量,已经使其成为全球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地区。
拿下中国OTC药品及其销售渠道,不仅可以将跨国药企一些即将到期的专利品种经由中国OTC市场巨大的胃口消化掉,同时亦意味着拿下了中国市场的重中之重。中国药企眼中“鱼”的味道,对于跨国巨头们而言,可能远胜“熊掌”,十足美味珍馐。
随着我国加入WTO承诺全面开放日期的临近,外资并购可能迎来一个新的高潮,抵制与回避都将成为徒劳。面临外资并购时,或许我们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为本土企业的成长建立一个良好的、高效有序的融资环境,增强他们的资本实力。那么,今后更多“舍鱼而取熊掌”的故事才有可能被改写。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24期, 百拇医药(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