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 中医医史
编号:11263215
晋唐医家对经方的继承与整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晋唐时期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医学开始发展,方书大量涌现,继承和保存了许多古方,其中对经方发展贡献较大的医家有西晋王叔和、唐代孙思邈和王焘。

    1)王叔和与《脉经》:由于《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处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纷起,致使原著散佚。经过王叔和搜集、整理、编次,著成《张仲景方论》,仲景著作才得以流传下来。可是本书已亡佚,只能在王叔和所著的《脉经》中看到《伤寒论》大部分条文以及原书的处方。在《脉经•卷七》中,王氏将仲景条文按治法分为汗、吐、下、温、刺、灸、水、火八类,并根据病证辨可与不可。如在“病可发汗证”中,记载了《伤寒论》条文及桂枝汤证、麻黄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桂汤证、葛根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五苓散证等13个汤证和40个条文。这些方证为经方的保存和流传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

    2)孙思邈与《千金方》:在孙氏所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均收录了伤寒论条文,前者载文69条,方46首;后者载文335条,方109首。他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把《伤寒杂病论》所有条文,分别按以方类证法予以高度概括,把太阳病分为麻黄汤法、桂枝汤法、青龙汤法、柴胡汤法、承气汤法、陷胸汤法及杂病疗法等,这种分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临证实践中,孙氏应用经方,长于加减化裁仲景之法,常常根据临床不同病证,把某些方剂加以变化而扩展成一类方。如产后血虚内寒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则变化为羊肉汤、羊肉桂心汤、羊肉黄芪汤等9首方剂,用于治疗中风、虚损、心痛、心腹痛等证。既保持了仲景之方的要旨,又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

    3)王焘与《外台秘要》:王氏所著方书《外台秘要》引用仲景伤寒文献很多,这些内容按照各科的分类散见于该书的第一卷至第二十一卷中,而引用的方法有两类,一类署名“仲景伤寒论”、“仲景论”、“张仲景伤寒论”而直接引用,另一类则是间接引自六朝、隋唐医家著作,但在注文中提示“仲景同”等文字加以说明。据统计,《外台秘要》直接引用伤寒条文有101条,间接引用有126条,这些都为经方的考证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同时从间接引用文献中可以发现唐以前的许多医学著作,如《古今录验》、《深师方》、《范汪方》、《集验方》、《小品方》等都引用并发展了经方。, http://www.100md.com(马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