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273906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法初探
http://www.100md.com 《中国学校卫生》 2006年第8期
精神卫生;自我暗示;卫生教育;方法;学生,,精神卫生;自我暗示;卫生教育;方法;学生,1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2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目的,3大学生
     【关键词】 精神卫生;自我暗示;卫生教育;方法;学生

    当今大学生处在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种种矛盾冲突相互交织,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因严重的心理障碍休学呈逐年上升趋势 [1-3] 。而通过现有的心理卫生服务资源难以满足大学生心理卫生需求,需要寻求新的途径加以解决。经过几年探索,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国家教育部强调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现有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中,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 [4-6]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活动不够规范。心理健康教育突出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中,按照传统德育的教学模式,从事理论教学。(2)重视治疗功能,忽视培养功能。突出强调所出现的问题及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对策,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3)过分依赖心理理论,导致实践性不强。突出了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理论研究及处理原则,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自我培养的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心理学不是单纯的一本书、一门课,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自我体验。为此,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加突出学生自我教育的可操作性,强调大学生的自我成长训练,还应把心理健康融入到大学生的团队活动中,利用团队辅导训练的可操作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稳定乐观 的情绪,增加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大学生自我体验和认识到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积极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的自我培育中去 [7] 。

     2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目的

    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让大学生自己掌握解决心理困扰的“金钥匙”,即开展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卫生资源不足、专业或业余工作者素质尚待提高的局面。

    2.1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大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正处在发展、稳定、完善的关键时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