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8期
编号:11274991
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应用于临床镇静和麻醉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8期
氯胺酮,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2对脑血流量和颅内压的影响,3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的影响,参考文献:
     氯胺酮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但有关其应用效果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氯胺酮对心血管系统的兴奋作用、麻醉后的精神副作用以及对颅内压和眼内压影响等方面,单用氯胺酮实施麻醉可能有多方面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异丙酚用于镇静、麻醉诱导与维持时,具有其优点,但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副作用,给临床带来了诸多不便。近年来, 有些学者将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应用于临床麻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经济价值,有利于拓展氯胺酮的应用范围[1,2]。本文对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应用于临床镇静和麻醉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1.1局部麻醉中的辅助镇静局部麻醉是一种疼痛和不愉快的过程,为保证实施局麻过程中患者舒适和安全,需要镇静起效快、遗忘、无体动、尽量减少呼吸循环抑制以及快速恢复,而单一使用镇静或镇痛药物,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尽管小剂量异丙酚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其镇痛作用弱,也无可靠的遗忘作用,且可引起注射痛。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镇痛,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但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应用于局部麻醉的镇静,可以抵消彼此的副作用,并产生意想不到的临床镇静效果。Frey等[3]将70例白内障手术老年患者根据前瞻性、双盲、随机化原则分组,对患者单独使用异丙酚(异丙酚组)或复合使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用药组)进行眼球后神经阻滞的镇静,若患者无体动或发生轻微体动反应以及进针时无脸部扭曲,即认为镇静程度可以接受,根据镇静质量、呼吸循环的稳定性和恢复的特点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复合用药组的镇静起效时间为(164±67)s,明显短于异丙酚组[(235±137)s],需要追加的镇静药量为(0.15±0.3)ml,明显少于异丙酚组[(1.1±1.9)ml],复合用药组无一例需要呼吸支持,而异丙酚组有2例需面罩吸氧。异丙酚组的异丙酚用药量为(112±38)mg,复合用药组氯胺酮为(13.2±3.3)mg和异丙酚为(44±11)mg,复合用药组眼内压无明显增加,且具有起效快、用药少和改善镇静质量等优点,并可降低麻醉成本。

    1.2椎管内麻醉的辅助镇静临床研究表明异丙酚是良好的镇静药,但能产生剂量相关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抑制,这可能是由于异丙酚抑制交感神经的结果[4]。而氯胺酮可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继而血压升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