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药学 > 药学服务与研究
编号:11275992
小儿发热的药学监护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7期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发热的过度恐惧和焦虑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导致对发热的过度治疗。常见有些家长当孩子发热时一日三四次上医院,迫切要求医生给孩子多次肌注退热针,甚至滥用抗感染药物,导致一些本来可以避免发生的严重后果。因此,加强小儿发热知识的普及,合理运用小儿发热药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用最经济的药物获得最佳临床疗效,注重小儿发热的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尤为必要。

    1确诊小儿发热是否有药物治疗的必要小儿发热是机体向疾病做斗争的一种反应,发热有利于消灭病菌及控制炎症,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发育,在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热,特别是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热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病情的诊断。一般来说,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最好是多喝开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方法(冷敷、温水浴等)退热,但如果发热时间过长或发热温度过高(腋下体温39℃以上),须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进行必要的治疗。
, http://www.100md.com
    2针对小儿发热的致病因素,遴选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2.1非疾病因素小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如温度过高(中暑)、水分流失(流汗、腹泻)、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如预防注射)可能引起发热,这只需对症治疗即可。

    2.2疾病因素

    2.2.1细菌性感染引发高热的药物治疗通过实验室检查,培养病原微生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取最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病原微生物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对于病因诊断已经基本明确的病例,为了争取治疗的时机也可以根据经验估计选用一定的抗生素;同时根据小儿发育不同阶段用药特点,正确选择适当的退热药退热,目前最常用的是WHO推荐使用的扑热息痛。

    2.2.2病毒性感染引发高热的药物治疗实验室检查确诊病毒性感染,针对毒株类型,选择敏感抗病毒药物(必要时做药敏试验)和适当的退热药联合应用。
, 百拇医药
    3严密观察退热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随时调整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力争进行药物浓度监测(TDM)为了提高小儿药学监护的依从性,适用于小儿的解热镇痛药品种类型在不断地更新,确切疗效被肯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不良反应也被广泛关注。如为了解决小儿服药痛苦,一般对发热儿童使用安乃近滴鼻剂,临床疗效较好,但已有安乃近致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小儿暴发性紫癜的报道。所以针对使用扑热息痛、甜倩(布洛芬混悬液)等较安全退热药仍高烧不退的小儿,应在严密药学监护下使用水杨酸类或吡唑酮类退热药,密切关注水杨酸类药物胃肠道反应及Reye’s综合征发病趋势,吡唑酮类药物粒细胞缺乏、肾损伤和严重的过敏反应。根据个体化给药方案,随时调整小儿退热药物,必要时进行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尿药浓度)监测。

    4加强临床用药指导,提供用药咨询,促进合理用药

    4.1向医护人员提供用药咨询小儿退热药物发展较快,商品名目繁多,如果知识信息更新不及时,缺乏必要的药疗知识,将会导致不当用药,重复用药等滥用药物的现象。作为药学监护的主体—药师,应参与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合理化的用药方案,为医护用药出谋划策,弥补医护人员药物知识和药物信息的不足。
, 百拇医药
    4.2加强发热小儿家长用药指导由于家长缺乏发热药物治疗的知识,致使部分小儿发热不能得到完善的治疗,有的用药不足(剂量太小、疗程不足等),有的用药过量(剂量太大、疗程过长、联合用药过多等),有的给药时间、间隔、途径不当等,加强用药指导,提供用药咨询,向发热小儿家长提供可预见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密切监测潜在的药学问题。

    5建立药历,定期分析,从个体化给药方案中筛选出最佳的小儿发热药物治疗方案加强小儿发热药学监护,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节约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建设和谐的医疗环境。

    作者单位: 101500 北京,密云县医院制剂室

    (编辑:齐永), 百拇医药(安呈华)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药学 > 药学服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