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身疾病
编号:11276267
中西医学对心身疾病的不同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29期
内涵与外延,致病因素与发病机理,临床诊疗
     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所起的作用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西医学通过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对此进行研究,而中医学的“形神统一”和“七情致病”学说则对此有着更加丰富、深刻的认识。

    内涵与外延

    1943年Halliday J L首先提出“心身疾病”一词,他归纳出心身疾病的六项临床特征:①以情绪障碍作为发病因素之一;②通常具有特殊的性格类型;③发病率具有明显性格差异;④同一病人可罹患数种类似性质的疾患;⑤常有同一疾病或类似疾病的家族史;⑥常有缓解或复发的倾向。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及对心身疾病研究的深入,心身疾病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虽然没有明确、公认的概念,但也有基本特征: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中起重要作用;②有明显的躯体疾病表现。其实质就是研究人心理变化对生理的影响。

    中医学没有心身疾病的说法,但中医学对心理与生理的关系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却有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认识,这些认识从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形神合一”中能够体现出来。“形神合一论”强调了神对形体的依附性。指出心理活动是建立在脏腑器官生理功能正常的前提之下,又注重了神对形体的反作用,阐明心理活动的状态会直接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盛衰。这种对形与神对立统一的整体恒动性认识,恰是对心与身关系的深刻揭示,有利于将心身作为有机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整体来研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