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经销商“陷阱”
营销人员与经销商的沟通也是一场智慧的较量,即使是合作,也免不了有时会有利益不均衡的情况。这其实与谈判技巧有关,药企的营销人员在谈判过程中应注重技巧,善于破解经销商精心设置的“陷阱”。如此,才能减少损失。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交往中,营销人员也要继续延续这些策略,避开经销商的“陷阱”。
陷阱一: 以逸待劳
药企的营销人员拜访经销商时,多是从外地奔波而来,有时怕时间不够,不顾劳累直接去拜访经销商。经销商多是久经商场,他们能够从营销人员的面部表情看出其此时的心情。于是经销商反而沉住了气,当销售人员介绍自己的产品及利益时,经销商多是心不在焉似的,仿佛与自己无关。但优秀的经销商多是关注产品是否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的,因此经销商就会询问有关情况,却又漫不经心。如果药企的销售人员沉不住气,把药企的所有优惠待遇全给了经销商,此时经销商就会再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销售人员已经中了经销商的“以逸待劳”之计。多数情况下,经销商会说“等等再说”,销售人员只好等明天或者再等几天来与经销商沟通,费时费力,麻烦多了。
, 百拇医药
因此,药企销售人员在到达目的地后没必要马上去拜访经销商,应先选择离经销商单位比较近的地方住下来,再了解一下情况,比如走访经销商下属的公司或药店等,了解一下情况,而后振作精神再去拜访客户。此时,销售人员心里有底,慢慢地与经销商沟通,成功的机会就大了。
陷阱二: 不理不睬
此种情况多是在国有医药公司遇到,这些公司的管理者见多了营销人员,也就懒得搭理了。但并不是这些经销商不懂经营之道,他们采用这种战术是要打击销售人员的信心,从而降低进货要求。有的销售人员三番五次地拜访经销商,见客户总是不理不睬,就着急了,马上和盘托出全部政策。此时,经销商的眼睛就瞪大了,然后再和销售人员慢慢磨,导致营销人员一步步后退,即使谈判成功了,以后的合作中也陷入一种被动状态。
所以,药企的营销人员与经销商沟通时一定要察颜观色,如果经销商不果断拒绝,不理不睬就是小事了。销售人员要沉住气,隔三岔五地来经销商处与之聊天,经销商慢慢就会放松戒备心理,双方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
, 百拇医药
陷阱三: 子虚乌有
药企的营销人员拜访经销商时,经销商多会说一些打击销售者信心的话,比如经销商说你的产品和某厂的一样,只是名字不一样罢了,而人家的价格要低得多,售后服务也好,而你们的产品价格高,服务差,没法合作。此时,药企的营销人员应保持镇定,要懂得经销商是在故意找借口,使自己降低有关要求,比如价格上继续降低,服务上更好一些等。但营销人员不应揭穿经销商这些“子虚乌有”的说法,即使经销商说的都是真的,销售人员也要给他们面子,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进一步强调自己产品的优越性。
经销商关注的是产品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及长远利益,因此,药企销售人员说话说到点上时,经销商就会感兴趣了。营销人员不应被经销商的话吓住,要循序渐进地与经销商沟通,达到交易目的。
陷阱四: 拖泥带水
交易一旦成功,药企营销人员再次拜访时就会发现经销商办事拖拖拉拉,不像先前那样干净利落了。比如催款时,经销商会和你磨牙,说经济紧张;比如提出向经销商要产品“流向”时,经销商说机器坏了,改天再说等等。这种拖泥带水的表现是因为经销商觉得此时又有了主动权,以此要挟药企销售人员拿出更好的优惠政策。此时的营销人员有时就乱了阵脚,一遍遍向经销商解释自己的难处,甚至言语有些过激,最后有可能使双方关系闹僵。
其实,信誉良好的经销商并不会赖帐或不遵守承诺,只是希望药企再给予某种优惠。所以,药企营销人员起初与其沟通时就有必要在合理政策范围内留一手,便于以后激励经销商,或者索性学习一下经销商的“拖泥带水”精神,多跑几趟腿就是了。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26期, 百拇医药(马鑫良)
陷阱一: 以逸待劳
药企的营销人员拜访经销商时,多是从外地奔波而来,有时怕时间不够,不顾劳累直接去拜访经销商。经销商多是久经商场,他们能够从营销人员的面部表情看出其此时的心情。于是经销商反而沉住了气,当销售人员介绍自己的产品及利益时,经销商多是心不在焉似的,仿佛与自己无关。但优秀的经销商多是关注产品是否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的,因此经销商就会询问有关情况,却又漫不经心。如果药企的销售人员沉不住气,把药企的所有优惠待遇全给了经销商,此时经销商就会再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销售人员已经中了经销商的“以逸待劳”之计。多数情况下,经销商会说“等等再说”,销售人员只好等明天或者再等几天来与经销商沟通,费时费力,麻烦多了。
, 百拇医药
因此,药企销售人员在到达目的地后没必要马上去拜访经销商,应先选择离经销商单位比较近的地方住下来,再了解一下情况,比如走访经销商下属的公司或药店等,了解一下情况,而后振作精神再去拜访客户。此时,销售人员心里有底,慢慢地与经销商沟通,成功的机会就大了。
陷阱二: 不理不睬
此种情况多是在国有医药公司遇到,这些公司的管理者见多了营销人员,也就懒得搭理了。但并不是这些经销商不懂经营之道,他们采用这种战术是要打击销售人员的信心,从而降低进货要求。有的销售人员三番五次地拜访经销商,见客户总是不理不睬,就着急了,马上和盘托出全部政策。此时,经销商的眼睛就瞪大了,然后再和销售人员慢慢磨,导致营销人员一步步后退,即使谈判成功了,以后的合作中也陷入一种被动状态。
所以,药企的营销人员与经销商沟通时一定要察颜观色,如果经销商不果断拒绝,不理不睬就是小事了。销售人员要沉住气,隔三岔五地来经销商处与之聊天,经销商慢慢就会放松戒备心理,双方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
, 百拇医药
陷阱三: 子虚乌有
药企的营销人员拜访经销商时,经销商多会说一些打击销售者信心的话,比如经销商说你的产品和某厂的一样,只是名字不一样罢了,而人家的价格要低得多,售后服务也好,而你们的产品价格高,服务差,没法合作。此时,药企的营销人员应保持镇定,要懂得经销商是在故意找借口,使自己降低有关要求,比如价格上继续降低,服务上更好一些等。但营销人员不应揭穿经销商这些“子虚乌有”的说法,即使经销商说的都是真的,销售人员也要给他们面子,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进一步强调自己产品的优越性。
经销商关注的是产品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及长远利益,因此,药企销售人员说话说到点上时,经销商就会感兴趣了。营销人员不应被经销商的话吓住,要循序渐进地与经销商沟通,达到交易目的。
陷阱四: 拖泥带水
交易一旦成功,药企营销人员再次拜访时就会发现经销商办事拖拖拉拉,不像先前那样干净利落了。比如催款时,经销商会和你磨牙,说经济紧张;比如提出向经销商要产品“流向”时,经销商说机器坏了,改天再说等等。这种拖泥带水的表现是因为经销商觉得此时又有了主动权,以此要挟药企销售人员拿出更好的优惠政策。此时的营销人员有时就乱了阵脚,一遍遍向经销商解释自己的难处,甚至言语有些过激,最后有可能使双方关系闹僵。
其实,信誉良好的经销商并不会赖帐或不遵守承诺,只是希望药企再给予某种优惠。所以,药企营销人员起初与其沟通时就有必要在合理政策范围内留一手,便于以后激励经销商,或者索性学习一下经销商的“拖泥带水”精神,多跑几趟腿就是了。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26期, 百拇医药(马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