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中医院生存困境
【编者按】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近期发出“取消中医中药”的观点以及发起了签名活动,此举招致不少骂名,但同时也令人警醒:如果中医中药景况很好,又怎么会有如此极端的事情出现?记者为此到中医院以及中医科一探究竟。从本报记者的调查来看,中医院以及综合性医院里的中医科生存状况堪忧。也许,记者的调查还不能代表整个中医界面临的现状,但是,从中发现的情况,可供有关部门直面中医问题时作参考。
中医院里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军
郑医生的郁闷
对于郑医生来讲,中医生这份职业给了他心灵上的慰藉,但也给了他生活上的打击。之所以说有心灵上的慰藉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父亲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中医生,一生救人无数,却救不活自己一条命。我报考中医,成为一名中医生,是那时候就确定下来的心愿,我希望我的生活里有父亲的影子。”这个心愿,郑医生做到了,大学期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5年拿了5次一等奖学金。在中医院校里,女生的成绩通常有绝对优势,一般前三名都逃不出她们的手掌心,而郑医生却一改这家学校的历史,一等奖学金由他这个男生“统治”了5年。
, http://www.100md.com
2000年分配到广州市某中医院当一名消化科大夫时,他觉得机会来了,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似的,他决心大干一场。但现实却往他兴奋的头上浇了一盆长达6年的冷水,这盆冷水到现在他都没能摆脱。这盆冷水究竟是什么?
“我在这里工作了6年,倾注了很多感情和心血,并以一个住院医师的身份起到了科室骨干力量的作用,谈何容易!可是,我的收入却太少了。”郑由于父亲早亡,家庭较为拮据,读了5年大学借的外债到现在都没有还清,用他的话讲“6年工作的收入也不够还5年读书的债”。郑说:“我不是说医院必须给我多少钱,因为我选择做中医并非是为了挣大钱,而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觉得我父亲好像还活着。但是,我现在的工资收入连在世的母亲也养不活!”
郑告诉记者,他一个月下来,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1800块钱,只有碰上科室里有医生去外地进修或学习的时候,因为多干了一些活,工资便能达到2000块钱左右。
其实,郑医生所在的医院是一家较有规模的中医院,在广州市也有一定的名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郑的收入上不去呢?是因为他工作并不出色,还是因为他的级别太低(住院医师),又或者是因为他的科室效益不太好?
, 百拇医药
记者来到郑所在的中医院,从消化科、骨科、妇科等科室的数名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那里了解了他们的收入情况。原来,郑的工资收入在这家中医院里算得上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接受采访的几名医生多数都比郑要低,连骨科的那名医生也是如此(一般来讲,骨科是术科,科室效益会好得多)。“我的工资是1200元的基本工资加上奖金,奖金一般是500块钱的样子,有时候连500块也拿不到,我最低拿过50块钱。”那位骨科医生说。他们还告诉记者:“在这个医院没有奔头,就算混到了主治医师,也不过每月多200块钱的基本工资。”
我问他们:“这家医院如此,不等于别的医院也这样,你们有没有想过跳槽呢?”郑告诉记者说:“当然想过,甚至还做过努力。但是后来发现,中医院的效益都差不多,去了也没意思;广州市只有广东省中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两家中医院效益比较好,但肯定是进不去的;而西医院的效益固然比中医院要强,但是,我们是中医出身,去西医院只能去中医科,而西医院的中医科也不吃香,更不能去。”
, 百拇医药 就这样,这些中医生只好在这家待遇很不好的中医院里一年一年地呆到今天。最后,郑无望地对记者说:“为死去的父亲,我庆幸能成为一名中医生,为活着的母亲,我悔恨现在的选择。”后来,一位医生告诉记者,郑在一年多前结了婚,前两个月生了一个小宝宝,他家的经济状况将会越来越拮据。突然,这位医生又加了一句:“过两年,我也会像郑医生这样。哎,想来真烦。”
院长也有烦恼
郑医生们的经历令人感慨,为了更详尽地了解该中医院的生存状况,记者采访了该中医院的院长。他拒绝透露相关的经营数据,但表示理解郑医生及同事们的心情和期望:“我又何尝不想把员工们的待遇搞上去?但是,这不是某一家中医院的问题,广州市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两家中医院效益很好之外,没有第3家效益很过硬的中医院。”
可是,毕竟有两家“经济效益过硬”的中医院的模板,为什么其他中医院就不能群起而效仿呢?该中医院院长颇为无奈地说:“从目前大城市的卫生资源分布的现状来看,由于大医院人才集中,技术力量雄厚,设备条件相对较好,病人爱到大医院去,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拿广东省中医院这样有着较长历史、规模影响较大的大型中医院来说,即使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 百拇医药
那么,除掉少数“特例”,难道中医院的经济效益普遍都不行吗?
谈到这个话题,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直言不讳地说:“有极小部分规模相当大的、历史悠久的中医院生存状况尚可,但从大的背景来看,的确有很多中医院的经营状况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他进一步分析说:“中医院与综合性西医院比较而言,缺乏大型检查设备,手术项目也不多,而中药的价格又相对比较便宜,经济效益的‘含金’量自然高不了,仅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恐怕很难抵挡市场经济的挑战。当然,遇到困难的也不仅仅是中医院,但中医院的困境显然会更多一些。”
换言之,就是中医院的收费太低?刘沈林认为,中医院的经营状况欠佳的原因,其实可以细分到各个医疗服务当中加以解剖。据刘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中医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研究”课题组对66家中医院的54个中医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成本与价值的比较,结果54个项目中有40项处于亏本经营状况,平均盈利率为-65.8%,其中,眼针等中医收费价格的盈利率更是在-90%以上。
, 百拇医药
江西省分宜县中医院一位管理成本核算的人员对记者说,其实,对于这些本该算是基本的数据,大多数中医院管理者都并不十分明了,只是盲目地追求宏观上的利润。“长期以来,中医院的成本核算基本上是空白的,宏观上缺乏政策要求,微观上各中医院也没有重视,一直是稀里糊涂混日子”。
中医西化的尴尬
的确,经常听到中医院抱怨“收费太低”,但究竟低多少,低在哪儿,谁也说不清。在经营压力面前,很多中医院院长都会埋怨说:“多少个发展中医、保护中医的政策都不如一个好的物价政策强。”但是,这么多年来,中医院连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都未开展,拿什么给制定合理的中医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在“取消中医中药”的签名倡议中,“中医院逐渐西化”被列为理由之一。中医院的负责人认为,中医院面临的较大经营压力正是驱使中医院“西化”的罪魁祸首,中医院为缓解经营压力,主观上不得不采取更多的西医治疗技术,但客观上使中医院呈现出“西化”的倾向。
, 百拇医药
在采访中,许多中医界人士对“中医西化”的观点并不认同。河南省中医院一位副院长反问记者说:“打一针黄芪针算是中医还是西医?针灸的介入疗法算是中医还是西医?”他接着分析说:“《大长今》我们都看过,我也爱看,因为它宣传了中医也有高超的医术。可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问题,大长今为了诊断皇后娘娘胎死腹中的是双胞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个中艰难有目共睹。如果放在今天,照一个B超就很容易确诊了。你能说这样的西医技术,中医院不需要吗?”
对此,刘沈林也持类似看法,他认为:“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疑难重症病人也随之增多,中医院在保持发扬中医药特色的同时,必须同步考虑提高综合处理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中医科,在夹缝中挣扎
■本报记者 汪言安
本来按照约定,河南省某综合医院中医科主任张行(化名)要在这个周一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想就他所在中医科建立以来所发生的变迁故事展开调查。但最终,张行拒绝了这个采访。他说:“医院中医科从无到有,但最终又从大到小,现在连中医科病房都已经被撤销了,原来的中医科医生走的走,改行西医的也大有人在,科里的人都换了好几茬了。如果我接受你们的采访,我肯定会讲出很多让人不喜欢听的心里话,倘若让有些医院管理者看到了,记恨起来,我们这些处在西医夹缝里的中医科,日子可能就更不好过了。你还是不要来的好。”
, http://www.100md.com
业内都说,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处境非常不妙,在“西风压到东风”的大环境下,所处的位置也很尴尬。张行的话是否说得有些夸张?但是记者从另一位中医科医生——小胡的博客里得到了证实。
中医科医生也苦闷
“我在的科是西医院的中医科,做一名中医……哎……在我们院的中医科……就好像后娘养的孩子,一点都不受重视!!在这所医院里面,别人问我是做什么科的,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工作了两年,有些事情和想法只能拿到网上来说说。” 小胡医生在他的博客里长吁短叹。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小胡医生两年前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按说他也可以进纯中医院做医生,或者直接进中西医结合医院更能发挥他的专业优势。但是很遗憾,由于就业困难,最终,他落脚到安徽一家地市级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做一名中医科大夫。
在他进这家医院的时候,科主任告诉他,科里起码已经有5年没有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了,之前科里有七八个人的,现在由于门诊量太少,科里只剩下3个人。当时,医院为了能让中医科的日子稍微过得好一些,专门新增了一个中医的理疗项目,在全院的门诊病人当中推行这种健康理疗。慢慢地,来理疗的人多了起来,科里人手已经不够用,才决定招聘一个新人。听主任的口气,小胡能进医院该是非常幸运的。
, http://www.100md.com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胡才意识到,在这家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里上班,他总是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科里的门诊量实在太少。这个二级医院的日门诊量不过四五千人,最后分流到中医科的病人不到10个,像他这样低年资的新人基本上没有诊治的机会,有时候得去帮忙做做理疗,而这些工作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于一个中医学院五年制毕业的中医来讲,简直就是大材小用,也无效益可言。科里其余的几个“老”医生也在终日抱怨。
在以经济效益为主导的大环境下,没有效益的科室,除了医生自己的经济收入受到影响以外,在医院管理者的心目中,地位也无法提高,甚至有人提议将中医科撤掉,相当现实。
西医科室的医生对他们的工作价值也在漠视。有一次,小胡和他的一位学西医的同事聊天。在聊到医生工作价值时,那位在医院外科工作的同事习惯性地抱怨:“每天都被做不完的手术压着,感觉好累。不像你们中医科的医生,轻轻巧巧地替病人拿拿脉,开开方子,就搞定了,事情做起来太容易了。”这位同事的话让小胡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科就像后娘养的。你看现在,就算有几个病人,都是一些老年或者慢性病病人,而且他们都已经通过相关的辅助诊断技术确诊了,因为西药的使用效果不明显,才被建议改服中药的。所以,这些病人基本上不用再作相关检查,中医科医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几副对症治疗的中药,丝毫体现不出中医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长此以往,中医科的医生都有些麻木了,只会凭着已经过西医确诊的检查单,照单开药。既然体现不出技术价值,又不能为医院提高效益,领导便不重视,中医科的医生,工作激情消失殆尽。”小胡苦闷地向记者诉说。
冷清的中医科门诊
小胡医生所在的是二级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那么,大型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广州市几家大型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门诊和病房。
周一一般都是医院门诊量相对较多的时候,记者选择了周一的时间专程来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某中心位置的一家著名三甲医院中医科。时间是上午的10点半左右。在这家医院的中医科门诊过道上,记者看到只是稀稀拉拉地坐着四五个候诊的病人,除了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剩下的都是老年人。与楼下妇产科和儿科门诊门庭若市的场景相比,过于冷清。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科的七八个门诊室里,除了挂有某副主任医师当班的诊室里有病人在问诊以外,其余几个普通诊室的门多半是虚掩着的,没有见到医生在坐诊,更没有见到病人。在中医科入口处的导诊台前,一位导诊护士正坐在那里盯着对面的墙壁,眼神有些发呆。直到记者询问她“今天有哪位专家坐诊”的时候,她才若有所思地回过神来回答:“有一个在坐诊,其余的到侧楼的病房去了。”
一位刚从门诊出来的老人手里拿着一张单子,正前往中医科门诊右侧的缴费处。这是一位老患者,今天来这里是为了让医生给她开一个方子,继续拿上次已经吃完的药。
在一位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又走到了该院设在门诊楼旁边侧楼二楼的中医科病房。在进楼之前,记者发现这个中医科的病房是和皮肤科的病房连在一起的。左边的一排约25张床位全部用于肿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右边的28张床位住着一般的住院患者。记者透过病房的门观察到, 20多张床位基本上已经满员了。一位正在值班的护士告诉记者,中医科的住院患者也不多,而且都是医院附近的一些慢性病人。“肯定不会有很多病人,就算要看中医,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到市里那几家大型中医院去,名老中医都在那些医院嘛。”这位护士随口对记者说。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科的出路在哪里
广州市一家省级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医生也告诉记者:“作为综合医院,必须开设中医科,这是医疗机构设置要求中的硬性规定。但中医看病不同于西医,患者对名老中医的追逐几乎成了传统,而这并不是综合医院中医科的优势所在。像我们的中医科还能吸引到一些患者,这是近几年我们积极开设特色诊疗项目所致。而实际上,我们综合医院中医科所能做的也仅仅是这些,可以肯定地说,要不是相关政策里有强制性要求,综合医院中医科能否坚持下去,还是一个问号。”
“我们的生存环境确实很尴尬,也可以说我们现在是在夹缝中挣扎着。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出路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山东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班庆才不无忧虑地说。
据了解,班庆才已经从事中医工作30多年,而且一直在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工作。他本人所在的医院在很早以前就设立了中医科,而且最鼎盛的时候,小小中医科有10多个医生,门诊量也不错,这对于一家中小型的综合性医院来说,已是很不错的成绩。“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出,老百姓对中医中药还是挺信任的,只是现在医院的分类和定位非常明确,老百姓看西医可以去纯粹的综合性西医院,看中医则选择去纯中医院,又或者去定位明晰的中西结合医院均可。藏在综合医院里的中医科,明显地没有优势。”班庆才这样认为。
, 百拇医药
老班的忧虑还来源于所在科室这几年的变故。与鼎盛时期相比,现在科里只剩下4个坚守的人,其余的或跳到纯中医院,或去了民营医疗机构,人员流失了一半多,日门诊量基本上也只有10个人左右。医院里没有专门为中医检查而设的诊断仪器,传统的中医针灸、理疗的收费也已经很低,所以,中医科无法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尽管领导们没有说,我们科里的医生都觉得没什么动力和前途”。
记者手记
全面“开花”得有“营养”支持
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在回应“中医存废论”答记者问时透露,目前我国90%的综合医院都开设了中医科。由此可看出,中医科在综合医院基本上已经普及。但是,这位新闻发言人并没有透露这些中医科到底生存得怎么样。
毋容置疑,国家要求在综合医院建立中医科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一方面可以运用中医诊疗的优势为患者解除病痛,一方面使中华民族的精髓——中医技术能够继续得以发展。但是从现实的状况来看,中医科的生存并不理想,甚至到了挣扎的边缘。尽管有些大型医院的中医科利用整体技术优势以及大医院的公信力,积极探索中医的特色项目来吸引患者,但是绝大多数中小型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都面临着困境。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一些规模较大的二级综合医院撤掉了中医科病房,只保留一个中医门诊;有些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干脆就被撤掉;或者有的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中医科的实际作用名存实亡。, http://www.100md.com
中医院里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军
郑医生的郁闷
对于郑医生来讲,中医生这份职业给了他心灵上的慰藉,但也给了他生活上的打击。之所以说有心灵上的慰藉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父亲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中医生,一生救人无数,却救不活自己一条命。我报考中医,成为一名中医生,是那时候就确定下来的心愿,我希望我的生活里有父亲的影子。”这个心愿,郑医生做到了,大学期间,他的成绩名列前茅,5年拿了5次一等奖学金。在中医院校里,女生的成绩通常有绝对优势,一般前三名都逃不出她们的手掌心,而郑医生却一改这家学校的历史,一等奖学金由他这个男生“统治”了5年。
, http://www.100md.com
2000年分配到广州市某中医院当一名消化科大夫时,他觉得机会来了,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似的,他决心大干一场。但现实却往他兴奋的头上浇了一盆长达6年的冷水,这盆冷水到现在他都没能摆脱。这盆冷水究竟是什么?
“我在这里工作了6年,倾注了很多感情和心血,并以一个住院医师的身份起到了科室骨干力量的作用,谈何容易!可是,我的收入却太少了。”郑由于父亲早亡,家庭较为拮据,读了5年大学借的外债到现在都没有还清,用他的话讲“6年工作的收入也不够还5年读书的债”。郑说:“我不是说医院必须给我多少钱,因为我选择做中医并非是为了挣大钱,而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觉得我父亲好像还活着。但是,我现在的工资收入连在世的母亲也养不活!”
郑告诉记者,他一个月下来,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1800块钱,只有碰上科室里有医生去外地进修或学习的时候,因为多干了一些活,工资便能达到2000块钱左右。
其实,郑医生所在的医院是一家较有规模的中医院,在广州市也有一定的名气,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郑的收入上不去呢?是因为他工作并不出色,还是因为他的级别太低(住院医师),又或者是因为他的科室效益不太好?
, 百拇医药
记者来到郑所在的中医院,从消化科、骨科、妇科等科室的数名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那里了解了他们的收入情况。原来,郑的工资收入在这家中医院里算得上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接受采访的几名医生多数都比郑要低,连骨科的那名医生也是如此(一般来讲,骨科是术科,科室效益会好得多)。“我的工资是1200元的基本工资加上奖金,奖金一般是500块钱的样子,有时候连500块也拿不到,我最低拿过50块钱。”那位骨科医生说。他们还告诉记者:“在这个医院没有奔头,就算混到了主治医师,也不过每月多200块钱的基本工资。”
我问他们:“这家医院如此,不等于别的医院也这样,你们有没有想过跳槽呢?”郑告诉记者说:“当然想过,甚至还做过努力。但是后来发现,中医院的效益都差不多,去了也没意思;广州市只有广东省中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两家中医院效益比较好,但肯定是进不去的;而西医院的效益固然比中医院要强,但是,我们是中医出身,去西医院只能去中医科,而西医院的中医科也不吃香,更不能去。”
, 百拇医药 就这样,这些中医生只好在这家待遇很不好的中医院里一年一年地呆到今天。最后,郑无望地对记者说:“为死去的父亲,我庆幸能成为一名中医生,为活着的母亲,我悔恨现在的选择。”后来,一位医生告诉记者,郑在一年多前结了婚,前两个月生了一个小宝宝,他家的经济状况将会越来越拮据。突然,这位医生又加了一句:“过两年,我也会像郑医生这样。哎,想来真烦。”
院长也有烦恼
郑医生们的经历令人感慨,为了更详尽地了解该中医院的生存状况,记者采访了该中医院的院长。他拒绝透露相关的经营数据,但表示理解郑医生及同事们的心情和期望:“我又何尝不想把员工们的待遇搞上去?但是,这不是某一家中医院的问题,广州市除了以上提到的那两家中医院效益很好之外,没有第3家效益很过硬的中医院。”
可是,毕竟有两家“经济效益过硬”的中医院的模板,为什么其他中医院就不能群起而效仿呢?该中医院院长颇为无奈地说:“从目前大城市的卫生资源分布的现状来看,由于大医院人才集中,技术力量雄厚,设备条件相对较好,病人爱到大医院去,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拿广东省中医院这样有着较长历史、规模影响较大的大型中医院来说,即使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 百拇医药
那么,除掉少数“特例”,难道中医院的经济效益普遍都不行吗?
谈到这个话题,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刘沈林直言不讳地说:“有极小部分规模相当大的、历史悠久的中医院生存状况尚可,但从大的背景来看,的确有很多中医院的经营状况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他进一步分析说:“中医院与综合性西医院比较而言,缺乏大型检查设备,手术项目也不多,而中药的价格又相对比较便宜,经济效益的‘含金’量自然高不了,仅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恐怕很难抵挡市场经济的挑战。当然,遇到困难的也不仅仅是中医院,但中医院的困境显然会更多一些。”
换言之,就是中医院的收费太低?刘沈林认为,中医院的经营状况欠佳的原因,其实可以细分到各个医疗服务当中加以解剖。据刘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中医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研究”课题组对66家中医院的54个中医服务收费项目进行了成本与价值的比较,结果54个项目中有40项处于亏本经营状况,平均盈利率为-65.8%,其中,眼针等中医收费价格的盈利率更是在-90%以上。
, 百拇医药
江西省分宜县中医院一位管理成本核算的人员对记者说,其实,对于这些本该算是基本的数据,大多数中医院管理者都并不十分明了,只是盲目地追求宏观上的利润。“长期以来,中医院的成本核算基本上是空白的,宏观上缺乏政策要求,微观上各中医院也没有重视,一直是稀里糊涂混日子”。
中医西化的尴尬
的确,经常听到中医院抱怨“收费太低”,但究竟低多少,低在哪儿,谁也说不清。在经营压力面前,很多中医院院长都会埋怨说:“多少个发展中医、保护中医的政策都不如一个好的物价政策强。”但是,这么多年来,中医院连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都未开展,拿什么给制定合理的中医服务价格提供依据?
在“取消中医中药”的签名倡议中,“中医院逐渐西化”被列为理由之一。中医院的负责人认为,中医院面临的较大经营压力正是驱使中医院“西化”的罪魁祸首,中医院为缓解经营压力,主观上不得不采取更多的西医治疗技术,但客观上使中医院呈现出“西化”的倾向。
, 百拇医药
在采访中,许多中医界人士对“中医西化”的观点并不认同。河南省中医院一位副院长反问记者说:“打一针黄芪针算是中医还是西医?针灸的介入疗法算是中医还是西医?”他接着分析说:“《大长今》我们都看过,我也爱看,因为它宣传了中医也有高超的医术。可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了问题,大长今为了诊断皇后娘娘胎死腹中的是双胞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个中艰难有目共睹。如果放在今天,照一个B超就很容易确诊了。你能说这样的西医技术,中医院不需要吗?”
对此,刘沈林也持类似看法,他认为:“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疑难重症病人也随之增多,中医院在保持发扬中医药特色的同时,必须同步考虑提高综合处理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中医科,在夹缝中挣扎
■本报记者 汪言安
本来按照约定,河南省某综合医院中医科主任张行(化名)要在这个周一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想就他所在中医科建立以来所发生的变迁故事展开调查。但最终,张行拒绝了这个采访。他说:“医院中医科从无到有,但最终又从大到小,现在连中医科病房都已经被撤销了,原来的中医科医生走的走,改行西医的也大有人在,科里的人都换了好几茬了。如果我接受你们的采访,我肯定会讲出很多让人不喜欢听的心里话,倘若让有些医院管理者看到了,记恨起来,我们这些处在西医夹缝里的中医科,日子可能就更不好过了。你还是不要来的好。”
, http://www.100md.com
业内都说,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处境非常不妙,在“西风压到东风”的大环境下,所处的位置也很尴尬。张行的话是否说得有些夸张?但是记者从另一位中医科医生——小胡的博客里得到了证实。
中医科医生也苦闷
“我在的科是西医院的中医科,做一名中医……哎……在我们院的中医科……就好像后娘养的孩子,一点都不受重视!!在这所医院里面,别人问我是做什么科的,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工作了两年,有些事情和想法只能拿到网上来说说。” 小胡医生在他的博客里长吁短叹。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小胡医生两年前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按说他也可以进纯中医院做医生,或者直接进中西医结合医院更能发挥他的专业优势。但是很遗憾,由于就业困难,最终,他落脚到安徽一家地市级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做一名中医科大夫。
在他进这家医院的时候,科主任告诉他,科里起码已经有5年没有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了,之前科里有七八个人的,现在由于门诊量太少,科里只剩下3个人。当时,医院为了能让中医科的日子稍微过得好一些,专门新增了一个中医的理疗项目,在全院的门诊病人当中推行这种健康理疗。慢慢地,来理疗的人多了起来,科里人手已经不够用,才决定招聘一个新人。听主任的口气,小胡能进医院该是非常幸运的。
, http://www.100md.com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胡才意识到,在这家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里上班,他总是感觉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科里的门诊量实在太少。这个二级医院的日门诊量不过四五千人,最后分流到中医科的病人不到10个,像他这样低年资的新人基本上没有诊治的机会,有时候得去帮忙做做理疗,而这些工作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于一个中医学院五年制毕业的中医来讲,简直就是大材小用,也无效益可言。科里其余的几个“老”医生也在终日抱怨。
在以经济效益为主导的大环境下,没有效益的科室,除了医生自己的经济收入受到影响以外,在医院管理者的心目中,地位也无法提高,甚至有人提议将中医科撤掉,相当现实。
西医科室的医生对他们的工作价值也在漠视。有一次,小胡和他的一位学西医的同事聊天。在聊到医生工作价值时,那位在医院外科工作的同事习惯性地抱怨:“每天都被做不完的手术压着,感觉好累。不像你们中医科的医生,轻轻巧巧地替病人拿拿脉,开开方子,就搞定了,事情做起来太容易了。”这位同事的话让小胡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科就像后娘养的。你看现在,就算有几个病人,都是一些老年或者慢性病病人,而且他们都已经通过相关的辅助诊断技术确诊了,因为西药的使用效果不明显,才被建议改服中药的。所以,这些病人基本上不用再作相关检查,中医科医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几副对症治疗的中药,丝毫体现不出中医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长此以往,中医科的医生都有些麻木了,只会凭着已经过西医确诊的检查单,照单开药。既然体现不出技术价值,又不能为医院提高效益,领导便不重视,中医科的医生,工作激情消失殆尽。”小胡苦闷地向记者诉说。
冷清的中医科门诊
小胡医生所在的是二级综合医院中医科门诊,那么,大型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又是怎样一番景象?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广州市几家大型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门诊和病房。
周一一般都是医院门诊量相对较多的时候,记者选择了周一的时间专程来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某中心位置的一家著名三甲医院中医科。时间是上午的10点半左右。在这家医院的中医科门诊过道上,记者看到只是稀稀拉拉地坐着四五个候诊的病人,除了一个抱着小孩的妇女,剩下的都是老年人。与楼下妇产科和儿科门诊门庭若市的场景相比,过于冷清。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科的七八个门诊室里,除了挂有某副主任医师当班的诊室里有病人在问诊以外,其余几个普通诊室的门多半是虚掩着的,没有见到医生在坐诊,更没有见到病人。在中医科入口处的导诊台前,一位导诊护士正坐在那里盯着对面的墙壁,眼神有些发呆。直到记者询问她“今天有哪位专家坐诊”的时候,她才若有所思地回过神来回答:“有一个在坐诊,其余的到侧楼的病房去了。”
一位刚从门诊出来的老人手里拿着一张单子,正前往中医科门诊右侧的缴费处。这是一位老患者,今天来这里是为了让医生给她开一个方子,继续拿上次已经吃完的药。
在一位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又走到了该院设在门诊楼旁边侧楼二楼的中医科病房。在进楼之前,记者发现这个中医科的病房是和皮肤科的病房连在一起的。左边的一排约25张床位全部用于肿瘤患者的介入治疗,右边的28张床位住着一般的住院患者。记者透过病房的门观察到, 20多张床位基本上已经满员了。一位正在值班的护士告诉记者,中医科的住院患者也不多,而且都是医院附近的一些慢性病人。“肯定不会有很多病人,就算要看中医,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到市里那几家大型中医院去,名老中医都在那些医院嘛。”这位护士随口对记者说。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科的出路在哪里
广州市一家省级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医生也告诉记者:“作为综合医院,必须开设中医科,这是医疗机构设置要求中的硬性规定。但中医看病不同于西医,患者对名老中医的追逐几乎成了传统,而这并不是综合医院中医科的优势所在。像我们的中医科还能吸引到一些患者,这是近几年我们积极开设特色诊疗项目所致。而实际上,我们综合医院中医科所能做的也仅仅是这些,可以肯定地说,要不是相关政策里有强制性要求,综合医院中医科能否坚持下去,还是一个问号。”
“我们的生存环境确实很尴尬,也可以说我们现在是在夹缝中挣扎着。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出路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山东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班庆才不无忧虑地说。
据了解,班庆才已经从事中医工作30多年,而且一直在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工作。他本人所在的医院在很早以前就设立了中医科,而且最鼎盛的时候,小小中医科有10多个医生,门诊量也不错,这对于一家中小型的综合性医院来说,已是很不错的成绩。“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反应出,老百姓对中医中药还是挺信任的,只是现在医院的分类和定位非常明确,老百姓看西医可以去纯粹的综合性西医院,看中医则选择去纯中医院,又或者去定位明晰的中西结合医院均可。藏在综合医院里的中医科,明显地没有优势。”班庆才这样认为。
, 百拇医药
老班的忧虑还来源于所在科室这几年的变故。与鼎盛时期相比,现在科里只剩下4个坚守的人,其余的或跳到纯中医院,或去了民营医疗机构,人员流失了一半多,日门诊量基本上也只有10个人左右。医院里没有专门为中医检查而设的诊断仪器,传统的中医针灸、理疗的收费也已经很低,所以,中医科无法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尽管领导们没有说,我们科里的医生都觉得没什么动力和前途”。
记者手记
全面“开花”得有“营养”支持
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在回应“中医存废论”答记者问时透露,目前我国90%的综合医院都开设了中医科。由此可看出,中医科在综合医院基本上已经普及。但是,这位新闻发言人并没有透露这些中医科到底生存得怎么样。
毋容置疑,国家要求在综合医院建立中医科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一方面可以运用中医诊疗的优势为患者解除病痛,一方面使中华民族的精髓——中医技术能够继续得以发展。但是从现实的状况来看,中医科的生存并不理想,甚至到了挣扎的边缘。尽管有些大型医院的中医科利用整体技术优势以及大医院的公信力,积极探索中医的特色项目来吸引患者,但是绝大多数中小型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都面临着困境。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一些规模较大的二级综合医院撤掉了中医科病房,只保留一个中医门诊;有些综合医院的中医科干脆就被撤掉;或者有的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中医科的实际作用名存实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