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22113
药物滥用监测得到进一步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27期(总第2382期 2006.11.06)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年以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健全和完善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覆盖面,拓宽监测渠道,建立预警信息报告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为防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发生流行性滥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健全和完善重点地区三级网络建设

    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省级药物滥用监测站(中心)的基础上,2006年云南省在辖区的16个地(州、市)进一步建立监测机构;广东省在辖区的21个地(市)设立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联络员。

    云南省和广东省作为禁毒工作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是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重点监测地区,健全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为在辖区实施有效监控提供工作基础保证。

    二、建立信息化网络,实现实时监控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报告
, 百拇医药
    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研制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在线直报功能,由此通过监测网络可以对各地药物滥用现况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对药物滥用突发事件(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毒事件,群体性滥用药物事件)、严重药物滥用情况(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流行性滥用,发现新的滥用药物)及时作出预警反应,给出提示信息,并即时反映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用于预警的电子大屏幕上。

    《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力求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流通、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药物滥用事件,做到事前进行预测,事发时及时预警,事后及时收集资料,全面提高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对药物滥用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及控制能力。

    2006年1月至10月,《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累计报告371条预警信息,其中突发事件预警信息5条,包括:滥用联邦止咳露发生中毒案例2条;滥用“套装丁丙”(丁丙诺啡舌下片、安定注射液、氯丙嗪或异丙嗪)出现过量中毒案例1条;服用美沙酮死亡病例报告2条。
, 百拇医药
    三、进一步拓宽监测范畴,加大监测力度

    2005年至2006年,广东省和北京市药物滥用监测站分别完成《药物滥用者使用和滥用第二类精神药品与流弊情况调查》、《医院急诊科药物相关就医情况调查》的专项课题研究工作。两项专题研究工作不但取得重要研究结果,而且为拓宽监测范畴,在流行病学方法学上进行有益尝试;为在医疗机构急诊科室开展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有益探索。两项专题研究工作不仅得到公安、司法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支持,在临床单位和医务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山西、江苏等省药物滥用监测站积极主动加强与省内各部门的工作联系,每年定期将本辖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情况向各有关部门及开展监测工作单位通报,取得理解和支持,在落实监测工作过程中做到不漏报、不误报、不盲报,认真负责提供监测数据。

    四、监测数据分析报告及时上报,提高监测信息利用时效
, http://www.100md.com
    2006年,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要求,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及时编写曲马多、丁丙诺啡舌下片、可待因溶液及复方甘草片的监测数据分析报告。还根据国家禁毒办要求,分别编写“多次戒毒人员监测数据分析”、“涉及农民吸毒人员监测数据分析”、“强戒毒人员监测数据分析”、“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分析”等调查报告。

    广东、北京、江苏等省级药物滥用监测站定期对本辖区药物滥用现状进行分析,向地区药品监管部门、禁毒部门提供分析报告。

    各级药物滥用监测机构能够为加强各类药品监管和禁吸戒毒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和技术服务。

    五、开展安全、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宣传工作

    为贯彻落实《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各级药物滥用监测机构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安全、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滥用药物危害。

    药物滥用监测通过上述各项工作发展,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特殊药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禁毒办的禁吸戒毒工作提供技术服务。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监测信息成为预防和控制药物滥用决策的重要依据。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127期, http://www.100md.com(贺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