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内科学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 2006年
编号:11276380
调节性低温对机体病理生理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7日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9):
关键词,1低温的分类与特点,2调节性与非调节性低温反应的比较调节性低,3调节性低温的研究方法,4调节性低温对机体病理生理性伤害的保护作用,5调节性低温机制的研
     杨永录 樊萌 何彦芳(综述)

    【关键词】低温,调节性; 低温,非调节性; 病理生理性伤害; 保护反应

    治疗性低温能明显促进创伤性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和其他器官病理生理性伤害的恢复,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1-4),但治疗性低温是非调节性地将体温被动地降低到正常体温调定点(Tset)水平以下,可引起过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而影响低温治疗效果(5)。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某些伤害因素可引起动物调节性低温反应,而这种低温反应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适应反应(5-11)。现将调节性低温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机体受到某些伤害因素损伤时的作用综述如下。

    1 低温的分类与特点

    体温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通常用Tset的概念解释人和动物的体温调节反应。Tset的改变可导致体中心温度(Tc)发生明显的变化,即体温出现升高或降低(见表1)(5,12)。

    一般将Tc低于35 ℃称为低温。根据低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调节性低温(regulated hypothermia)和非调节性低温(forced hypothermia)两类(见表1)。①调节性低温是体内外因素引起Tset小于Tc,使机体提高散热和降低产热。一般情况下动物喜欢选择低于热中性温度区(thermoneutral zone)的凉爽环境或者冷环境,这种反应持续到Tc等于Tset,使机体处于低温状态(5)。在正常日周期静息时相(睡眠)的体温降低以及退热药的降温作用均属于调节性低温,但前者是体温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的昼夜节律性调节现象,后者对正常体温无作用。②非调节性低温是Tc被动降低到Tset以下,多见于急性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低温或治疗性低温。通常将低温分为3级:32~35 ℃为轻度低温(mild hypothermia);28~32 ℃为中度低温(moderate hypothermia);28 ℃以下为重度低温(severe hypothermia)(12,13)。

    2 调节性与非调节性低温反应的比较调节性低

    温动物优先选择较冷的环境、出现散热反应和降低代谢率;非调节性低温是用于研究和治疗人类病理性伤害的一种方法(见表1)(5,10,11)。临床上治疗性低温通常是用冰水浸浴、冰袋、变温毯、冷空气和冷液体灌胃等非调节性的被动降温法,使用这种降温方法类似于持续踩汽车油门使车正在向前行驶时,而又使用刹车减速一样,汽车的速度降低了,但不良后果是过多地磨损了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刹车系统等。同样治疗性低温是将体温被动地降低到正常Tset水平以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5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