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研讨
编号:11289912
《伤寒》《金匮》是临床基础学还是基础临床学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31期
     《伤寒论》、《金匮要略》作为经典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经典教学在整个中医教学中的地位却有不少争议。这些年来,各中医院校一直把它列为基础课传授,去年在全国第二届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朱良春教授提出“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激起了热烈的讨论。广州中医药大学呼吁《伤寒》、《金匮》为经典教学,要回归临床,只有实践才能有活力,才能宏扬优秀古代文化,并率先带头实践,取得很好的效果。

    说“经典是基础”不错,几乎所有的名医名家都认为学好《伤寒》、《金匮》等经典才能有扎实而深厚的中医临床根基。但从内容构成的角度看,它与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理论基础课又有明显的区别,即它不是大内科学组成的一部分,而是它自身就是内科学的临床基础。与西医的“内科学基础”涵盖理化检查、体查及联系内科疾病相似,但从来都不是基础教研室讲授,而是内科临床教研室讲授,因此,应在内科学讲授之前学习。但不同点是《伤寒》、《金匮》又是最早的经典临床学,文字古奥,言简意骇,其意不易理解,不易学深透。犹如中国文字,先有象形文、甲骨文、篆书、隶书,再有楷书,但在学习书法时,肯定是先学楷书,有条件再学篆、隶。文字出现的时间与学习它的时序应是相反的,这是教学上从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从这一角度看经典临床学,又应是学习内科学后,再学经典临床学,才能较深入体会它的含义。因此,你若进一步问临床前辈与大师们,学习临床经典,能一次学深透吗?回答必然是否定的,众口一词是需要反复学习的,因此,中医院校教学上应考虑经典二次教学法。

    再者,就目前全国各中医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年来,一直把《伤寒》、《金匮》的教学作为基础课,各院校教师也较长时间脱离临床,而且教材也重点在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上阐析,经方临床运用的内容较少。一时转轨要把它作为全部临床学讲授估计有一定困难,能像广州中医药大学那样,有《伤寒》、《金匮》教研室自己的病区、临床基地及师资力量的院校太少。因此,《伤寒》、《金匮》作为经典临床学讲授,应考虑在讲完内科学之后、临床实习前后讲授,以原有《伤寒》、《金匮》教研室教师为主,邀请部分有经验的内、妇、儿科学的教师作专题的经方运用讲授。并着手由有经验与有条件讲授经方运用的大学牵头,联合编写经方运用的经典临床学教材为好。

    至于《伤寒杂病论》的学科定位,请不要忘记,它本来就是公认的中医学第一本临床专著,因此理所当然是临床课。而且今天我们对它的讲授,不是因为它在历史上的辉煌,而是它对现代医疗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不是因为它涵盖着临床基础部分,而是它是比现代中医内科学更深、更难学习的,更需要悟性、创新思维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好的临床学,是能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水平的基础临床学。要达到这种“铁杆”水平,必须要反复学好《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等经典临床学。, 百拇医药(王伯章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