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18487
投资者青睐什么样的器械企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9日 《中国医药报》 2006.11.09
     对于大多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来说,投资公司提供的资金和管理经验是他们太需要、太迫切想得到的了。但是,投资者是怎么考虑的呢?他们到底青睐什么样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呢?管理着1亿5千万美元的美商联讯创投管理公司总经理周德虔介绍了几个案例,我们不妨从中寻找一些答案。

    ■案例1:突破一点

    近年来,微创手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通过血管将导管送入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已经比较普及,每年全球约有1200万名患者要接受这样的手术。在术后,这1200万患者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止血。传统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压迫伤口止血,通常要压15~30分钟,患者7个多小时以后才可以下床活动,并且会有2%~3%的患者会因压迫发生并发症。另一种方法是用器械封闭血管伤口,这样患者可以较早下床活动,但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在这种情况下,一家医疗器械企业研发了一个产品,手术结束后,在伤口处放置该产品后,它可像一把伞一样,打开后挡住伤口,防止出血,在固定15~30分钟后,这个器械可以再像伞那样能够收起来。根据临床试验,这个器械并不能减少患者固定伤口的时间,但它可以将止血的并发症降低到几乎为零。一个并不复杂的产品,由于在一个关键的治疗点上有所突破,再加上每年1200万例患者的巨大市场,得到了投资公司的投资。
, 百拇医药
    ■案例2:市场巨大

    最近统计表明,乳癌是女性,尤其是白领职业女性的最大敌人之一。在发达国家,乳腺癌是女性的第一大癌症,而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的第二大癌症。乳腺癌的发病在过去呈现出明显的年龄和身体特点,即更年期后的女性易患乳腺癌,肥胖的女性易患乳腺癌。然而近年来,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倾向于低龄化,一些年龄在20~30岁的年轻女性患有乳腺增生。虽然乳腺增生并不是乳腺癌,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就极有可能变成乳腺癌。

    筛查乳腺癌最常规的方法是拍X光片,约有10%的可疑患者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被查出,再接受进一步检查。但X光检查最大的缺点是漏诊率高,90%的X光检查显示正常的人群中仍然有很多可能是乳腺癌患者。再进一步的检查又不适合用来做大样本人群的筛查。这种情况下,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诊断仪器,操作非常简便,可以用来在90%的X光检查显示正常的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筛查。巨大的潜在市场让投资公司最终将资金投给了这家公司。
, 百拇医药
    ■案例3:突破垄断

    超声检查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检查了,生产超声检查设备的公司也非常多,但超声检查设备的探头是一种消耗产品,一般来说,一个探头使用2~3年图像就开始模糊了,需要更换。而能与原厂产品匹配的探头一般只有原厂生产,既然是垄断,那价格自然是不菲的了。

    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偏不信这个邪,他们研发的系列探头,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超声检查设备,并已经得到了一些国家的认证,FDA的认证申请也已经递交,正在进行中。投资公司给这家企业的投资,是在认证进行前好久就到位了,对其之信任由此可见一斑。投资公司对这家公司的信任还有一个理由:公司核心团队非常稳定。

    ■案例4:扬长避短

    陀螺旋转式钴60放射外科治疗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精确放疗设备,它集直线加速器和伽玛刀的优点于一身,创新性地实现“三次聚焦”。它采用了航天陀螺仪的旋转原理,将钴60聚焦放射源安装在两个垂直方向同步旋转的陀螺结构上,因此又称为“陀螺刀”。“陀螺刀”在伽玛刀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陀螺刀既可以像头部伽玛刀一样,做精密的神经外科手术,一次性毁损病灶组织,又可以像直线加速器一样做大野放疗和最精确的三维适形调强治疗。陀螺刀的自动化程度远远优于普通的伽玛刀和直线加速器,可以用大小不同的射野和各射野不同的照射时间,随意组合照射出三维的人物肖像。创新的弹珠填充调强技术使多靶点随意移动填充成为现实,拓宽了临床应用范围,更好地解决了剂量重叠冷热点不均的问题。
, 百拇医药
    周德虔强调说,他之所以举“陀螺刀”的案例,是提醒企业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精益求精,内容转换过于频繁的企业,不容易获得投资公司的信心。

    ■案例5:技术领先

    肿瘤、妇科疾病和皮肤病,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疾病却“统一”在一种器械下治疗。

    一家公司研发了一种器械,当将其探针送到病灶部位后,探针会形成一个花瓣样结构,覆盖病灶,然后通过调节可以控制热能量来破坏病灶组织,因为能量可以调节,就不必担心病灶清除不全或烧伤正常组织。这个产品既可以用于一些肿瘤的治疗,也可以用来治疗子宫肌瘤或息肉。如此科技领先的产品,受到投资公司的重视应该是意料之中了。

    总之,团队、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的市场前景是获得投资机构青睐的关键因素。

    文/本报记者 张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