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22177
3年内将长出“手脚”治病救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0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29期(总第2384期 2006.11.10)
     重庆纳米机器人“医生”

    本报讯 一种长得十分奇特的“重庆籍医生”目前在国际上名声大噪——该“医生”长得像一颗胶囊,把它吞进肚里,消化道内的情景就可以像放电影一样在电脑屏幕上一目了然。近日,该全球领先的纳米机器人“医生”升级计划正式获得国家“863计划”基金扶持,相关科研人员准备花3年时间,让该机器人“医生”长出“手脚”给人治病。

    据介绍,该机器人“医生”“腰围”11毫米,“身高”25.4毫米,长得完全像一颗胶囊。由重庆科研人员开发的这种名为“OMOM胶囊内镜系统”的纳米机器人“医生”已经是第二次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不过,这种机器人目前还只能钻进人的肚子里通过传输图像“瞧病”,还没有治病的本事。

    目前,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50余位专家负责指导该机器人“医生”的升级计划。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张齐联教授称,该项升级计划是在3年内让纳米机器人“医生”长出“手”和“脚”,学会动手术。据介绍,纳米机器人医生以纳米技术的微机电系统为核心,内置有摄像与信号传输等智能装置,外包无毒耐酸碱塑料。到目前为止,除中国之外,全球范围内只有以色列研制出了同类产品。目前,以色列机器人供电能力不超过8小时,检查完小肠后就没电了;而重庆研制的机器人供电能力已经达到15小时,能够对人的肠道进行全面检查,而且在人体内拍摄的图像更为清晰。

    张齐联教授介绍说,机器人“医生”不但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特点,还能够完整地检查小肠,而这在以前是无法办到的。根据升级计划,机器人“医生”在未来3年内,要学会以下医疗技术:当机器人医生发现可疑病变组织后,立即能伸出“手”来取样进行活检;同时,发现胃出血等病症后,可以长出“脚”来,像医生一样对病变部位进行修复和治疗。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期间可以照常上班和进行户外运动。适用的疾病不仅包括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还包括食道癌、胃癌、肠癌的活检,而对于这些疾病的手术治疗目前还需要开刀进行。(黎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