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名医研究
编号:11290031
历代良医礼赞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34期
     在我国上下五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涌现出许多德艺双馨的良医,犹如银河里的繁星,闪闪发光,照耀古今,令人目不暇接。他们为历代人民的身心健康、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留下丰富多彩的医药遗产,至今仍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继续发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的作用。

    历史上的这些咏医诗篇,颂扬的对象十分广泛。既有传说中上古神医,也有可以稽考的历代名医;既有高居于庙堂之上的御医、官医,也有活跃于社会底层的民医、草医;既有声誉远播的大医、名医,也有足不出乡的土医、乡医;既有信奉宗教思想的道医、僧医,也有拒斥鬼神迷信的儒医、俗医。特别是其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医家,仅仅由于诗人的描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才为后人所知。所以显得这些诗篇特别宝贵,可补历代史传记载之不足,应以“史诗”视之。

    综观这些咏医诗,其基本的思想内容,就是赞扬良医们的精湛神奇的医术。许多痼疾,良医略施方匕,就豁然而愈。“孟君谈笑能起死,吾儿更生一弹指。”“病根一去不留残,胜似并州剪刀利。”“惠我方匕剂,翛翛脱沉痼。”“探囊得秘药,投杖已沉疴。”“饮君一剂寿而康。”“珍丸起病瘠,虫鱠随泄呕。”如此药物,犹如神丹。所以诗人惊叹:“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大黄)竟救百云夫(隐者)。”对于针灸术,诗人们更是赞誉有加:“寻常药饵何曾效,分寸针芒却奏功。”“堂堂颍川客,察脉极渊薮。挛足四五年,下针使之走。”特别是针拨白内障,更令诗人无比惊奇:“针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杜甫本来崇拜唐代大诗人韩愈和孟郊,观看针拨过程后,深感“韩孟不可作,此艺真吾师。”现今的中医外科技术在古代十分出色,自然也是咏颂的重要内容。“金刀试神功,一抉回天和。”“军门出入一药囊,精兵十万无金疮。”
, http://www.100md.com
    医术与医德是密切相关的。良医之“良”,不仅指医术的精良,还包括医德的高尚。所以诗人们在歌颂医术的同时,对医德亦十分钟情和着力。“保民性命专厥司,握生杀权名曰医。”“普为贫民苏死命,更全孝子寿亲年。”“学开金匮得真传,济物功深不自贤。”“海内行医称寡二,活人无数不言功。”“学医二十年,人命引己责。”“誓言拯众疾,犹己有饥溺。”“衰年难掩户,也为活苍生。”这些诗句揭示并歌颂了良医们的人生目的。他们学医、行医,不是为己发财致富,而是“志在济人利物”,“欲使万姓寿而康”。即使“活人无数”,也看作自己应尽的职责,而不以此炫耀和自傲。由于奉行这样的人生目的,良医们把钱财看得很轻,不以钱财作为施诊用药的前提条件。

    可以想见,历代良医一定受到患者的热烈欢迎和衷心信赖。在此方面,亦有大量诗句为证:“病家几度来相觅,林下遥闻煮术香。”“求药来非问酒家,牧童休指近村霞。欲知活人有多少,试数门前几树花。”无须烦引,可见这些良医受到推崇和信仰的程度。还有的被神化:“九州传姓氏,百鬼避声名。”“马蹄所至病魔屈。”“銮江(今江苏仪征)医客飘长髯,人人呼是殷神仙。囊贫每怯卖药钱,阴功香案家家悬。”此类描写,似乎无稽,实则具有一定道理。表明良医们已经成为患者抗病求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心理上治疗作用。
, 百拇医药
    就咏医诗的作者而言,大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诗人、作家、哲学家、政治家等。诸如唐代的刘禹锡,宋代的苏轼、王安石、朱熹、辛弃疾、文天祥,金元的元好问、戴良,明代的高启、李东阳、王世贞,清代的傅山、顾炎武、袁枚、赵翼、姚鼐等。若将诗人与其所咏医家比较,大部分诗人的名气、地位高于医家,只有少数例外。

    完成此文后,不揣浅薄,情不自禁也赋诗一首,谨以表达景仰传统医学及历代良医的心情之万一。

    长河大浪育风骚,铄古岐黄光焰高。

    淘尽泥沙金始见,历经霜雪叶无凋。

    折腰不为米食计,治病岂惜身肉消。

    力捣膏肓擒二竖,苍生额手庆除夭。, 百拇医药(薛公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