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骨科杂志》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94227
肱骨自锁钉治疗陈旧性肱骨骨折不愈合6例
http://www.100md.com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5期
     传统的钢板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术后,经常发生钢板螺丝松动、钢板弯曲断裂等并发症,从而导致肱骨延迟愈合或骨不愈合。由于肱骨特殊解剖结构,给二次复位固定造成困难,而且容易继发桡神经损伤,造成严重后果。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院采用自锁肱骨锁钉治疗陈旧性肱骨骨折术后骨不愈合6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均为肱骨中下1/3骨折。男5例,女1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为39岁。6例均为钢板螺钉固定,其中4例钢板螺钉松动,1例钢板断裂,1例钢板弯曲。4例肥大型骨不愈合,2例萎缩性骨不愈合。受伤至二次手术时间为8个月~5年,采用分叉肱骨交锁髓内钉系统进行重新固定。

    1.2 手术方法 沿原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仔细分离出桡神经并给予妥善保护,咬除骨折端硬化的骨皮质,打通远、近端的髓腔,切除骨折周围的瘢痕组织。采用顺行扩髓髓内钉系统固定,4例骨折用自体髂骨植骨,2例用原有骨痂植骨。远端或近端分别用分叉针或螺丝钉锁定。
, http://www.100md.com
    1.3 术后处理 所有病例均在拆除缝线后行小夹板外固定辅助治疗,关节恢复训练计划根据稳定性而适当调整。一般均于术后3d开始肩、肘功能锻炼,直到肩、肘关节恢复正常活动。

    1.4 结果 6例肱骨陈旧性骨折不愈合随访8~22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8周。所有骨折肢体无明显畸形,无关节活动功能障碍、骨不连、桡神经损伤、取钉后再骨折等并发症。

     2 讨 论

    在四肢长骨干骨折中,肱骨干骨折后骨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骨折后局部的血供破坏和不利的力学环境所致。传统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后,骨折端由于重力因素 所致的分离倾向及肢体活动时骨折端的旋转应力都不利于 骨折的愈合。交锁髓内钉控制了骨折的轴向力线,具有防止旋转、克服了钢板的偏心固定且骨膜血运破坏小、扩髓物可促进骨折愈合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肱骨骨折的治疗中。术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分叉肱骨髓内钉系统处理肱骨骨不愈合,疗效满意,为肱骨骨不愈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2.1 普通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缺点 几年前国内普遍采用普通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虽治愈了大量病人,但由于病例选择和技术掌握上的问题,加上此类内固定物本身的缺陷,造成骨不愈合较多。临床上经常遇到钢板螺钉松动、钢板髓内针弯曲、断裂病例,最终导致骨延迟或不愈合。由于肱骨特殊的解剖结构,造成二次手术复位固定困难且固定欠稳定,术后常需外固定,患者易遗留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
, http://www.100md.com
    2.2 分叉髓内钉的弹性固定性能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肱骨功能主要要求是承载上肢自重及提拉动作,分叉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特性完全满足肱骨的生物力学固定要求,其破坏载荷相对较高而刚度相对较低,具有弹性固定性能。分叉状交锁髓内钉的扭转刚度低于常规交锁髓内钉,有利于避免在锁钉处发生骨质或锁钉断裂。分叉髓内钉通过两分叉尾翼钉及主针传导纵向应力,与骨干接触面积大,双分叉尾翼钉消耗大量应力的特点,能够给肱骨提供弹性固定。自锁钉轴心固定,符合肱骨骨折生物力学特点,具有较强的抗折弯、抗旋转作用,可早期功能锻炼。弹性固定模式,允许骨折端轻微活动,有利于内外骨痂形成及骨折的二期愈合。少剥离甚至不剥离骨膜,符合现代生物学固定的微创观点。因此我们认为,自锁钉固定有利于避免由于两端均有锁钉的静态交锁所导致的不能经骨折端促进愈合的应力刺激弊端,从而减少了骨不连的发生。

    2.3 植骨 肱骨陈旧性骨不愈合,特别是萎缩型,骨折端切新复位固定后局部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缺损,局部植骨对骨愈合显得尤为重要,可提早骨愈合时间。针对两侧肥大型骨不愈合,我们采用原有骨痂植骨,2例萎缩性骨折不愈合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4 辅助性外固定治疗 骨折愈合虽需要骨折端一定的压应力作用,但过大剪切、旋转应力不利于骨愈合甚至造成骨吸收。自锁钉固定术后断端加压及支撑力较小,过早负荷易 产生重叠移位、侧方前后成角畸形等特点,不利于骨折早期功能锻炼。我们均在拆除缝线肢体肿胀消退后,辅以小夹板固定,可提早肢体功能锻炼时间,有利于骨折愈合,防止骨折病发生。

    (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临汾 041000)0。, 百拇医药(张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