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295732
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漏检报告1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1期
     【摘要】 本文从1例咳嗽数月,经抗炎治疗无效的病人咽喉部脱落组织中检出白色念珠菌,做药物敏感试验提供临床用药依据,达到了治愈目的。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笔者在临床中遇到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漏检病例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咳嗽近7个月,每日早、中、晚咳嗽,尤以晚上最为严重。吐泡沫痰、痰中时有血丝。经医院透视:肺纹理增粗,未见明显阴影,支气管扩张明显。曾在某医院取痰培养,检出革兰染色阳性双球菌和链球菌。选择药敏结果用药疗效不明显。在长达6个月以上的对症治疗中,使用了大量多种抗生素而病情却逐日加重。

     2 病原检测

    2.1 标本涂片染色镜检 某日晚十一时,病人咳嗽加剧、呼吸急促,突然从口腔中咳吐出咽喉部脱落组织一块(浅灰色、约0.5cm大小、包裹着黏液)。病人亲属将标本急送我室。随即涂片革兰染色镜检:革兰阳性卵圆形,成堆排列,有芽生现象,出芽细胞卵圆形,似酵母细胞样。

    2.2 分离培养 将标本涂布血平板分区划线,经37℃ 24h培养,菌落特征:灰白色,直径1mm大小,表面光滑、不透明。染色镜检:革兰阳性呈卵圆形。

    2.3 分离鉴定 将菌落转种沙氏培养基和糖管、37℃ 48h培养,菌落特征:圆形、边缘整齐、中央凸起、灰白色、湿润光滑;闻有酵母味。取菌落染色镜检可见芽生孢子及假菌丝。糖同化试验: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半乳糖(+)、乳糖(-)。

    2.4 诊断 根据镜下染色形态,结合菌落特征和生化反应,可明确诊断本病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感染。

     3 药物敏感试验

    经对氟康唑、酮康唑、伊曲霉素、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克霉唑和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在沙氏培养基上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为:氟康唑、伊曲霉素高敏,酮康唑、克霉唑中敏,制菌霉素、二性霉素敏感,抗生素耐药。

     4 讨论

    白色念珠菌是人类深部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由于该病人抵抗力下降和加之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破坏咽喉部正常菌群平衡状态,白色念珠菌得以大量生长繁殖,使菌体堆积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引起菌群失调,干扰咽喉部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加重咳嗽症状。此后临床上根据分离鉴定菌株,提供的正确药敏测试结果用药,治疗半月左右,咳嗽症状明显减轻,身体抵抗力增强,1个月后病人基本痊愈。

    上述情况说明,采集1~2次痰液进行涂片镜检和常规培养检查很难得出正确检测结果,作为检验人员应扩展思维,想到还有哪些病原微生物引起咳嗽加剧,并对病人咽喉部咳吐物留心观察,采集病灶标本进行多次涂片和培养检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的检验结果和对疾病的正确诊断,提高对病人的治愈率。

    作者单位: 550003 贵州贵阳,贵阳市卫校检验教研室

    (编辑:李 木), 百拇医药(郑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