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295644
胺碘酮和硫酸镁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
1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胺碘酮,3硫酸镁,[参考文献]
     室性心律失常被认为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常见,指经2~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恶化,除外电解质紊乱与药物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除积极的病因治疗及诱因处置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应用胺碘酮与硫酸镁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较好,现综述如下。

     1 心律失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1 心律失常的病因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1.2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大量单细胞、游离肌肉条和动物心脏电生理研究的结果显示,心律失常有多种不同的发生机制,如折返、自律性改变、触发激动(后除极引起)和调变的平行收缩等。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冲动发生异常、冲动传导异常以及二者联合存在。冲动发生异常常见于:(1)正常自律性状态,正常起搏点(最高与潜在起搏点)位4相除极过快或过慢。(2)异常自律性状态,心肌细胞可由无自律性转为具有自律性或自律性增高。(3)一次动作电位后除极触发激动。冲动传导异常多由心肌细胞膜性能改变如动作电位振幅和上升速率降低,应激性下降,细胞间接合减少,以致冲动传导减慢或阻滞,可导致潜在起搏点脱逸,亦可引起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

     2 胺碘酮

    2.1 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

    AM口服吸收不完全,单次口服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50%(35%~65%)。Meng X[1]通过试验证实食物可提高胺碘酮的口服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考虑可能因食物通过增加胆汁的分泌而提高了AM片剂在消化道内的崩解速率。因此,建议胺碘酮口服给药时最好与食物同服。

    口服胺碘酮一旦被吸收以后,表现出复杂的所谓的三室(至少)模型。第一模型是中央室,被认为由血管内容积构成。第二个模型是外周室,可能由大多数身体器官构成,经典的给药方案可使外周室5~7天开始达到饱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