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送去光明 模糊中带来希望
本报记者 王丽云
生 平
1927年,魏美恩教授出生于山东潍坊市的一个医药世家,浓厚的医学氛围让她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1953年,她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分配至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至今。曾兼任中华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委员及山东省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主任委员等职,是山东省眼科青光眼学术界学术带头人之一,为山东省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著名专家”,魏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特别注意眼病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尤其对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有独到之处。1960年,魏教授在山东省内首先开设青光眼专业门诊,并以前房角镜检查为基础做青光眼的分类治疗,她对角膜病及眼科其它专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较深的造诣。多年来,她先后在《中华眼科杂志》、《实用眼科杂志》、《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参与编写了《青光眼学》、《实用眼屈光学》、《临床医生手册》等专著。八十年代,她在山东率先开展了“改良式外路小梁切开术”,是国内较早采用该手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学者之一。
, 百拇医药
在魏教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辛勤征途中, 闪烁着许多感人的事迹。
有个病人
每年来看她
三十多年前一个阴冷的下午,魏教授正在眼科值班。突然门开了,一个中年男子抱着一个满脸是血的女孩静静(化名)匆匆跑了进来。他带着焦急期待的眼神对魏教授说:“大夫,请救救孩子吧!刚才她玩耍时,不慎将装有‘小引火炮’的玻璃瓶弄掉在地上,将眼炸坏,她才六岁呀,请大夫一定想法保住她的眼睛!”魏教授一面轻声地嗔责着家长对孩子照顾不够,一面迅速地检查一声不哼蜷缩在父亲怀中的静静。炸伤的眼睛,血肉模糊,上下眼睑炸开了三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口子,眼球上有一条三角形不规则约两公分长的裂伤,肌肉也被炸伤,造成了眼部严重炸伤。六岁的孩子,因手术时难以合作,需做全身麻醉手术,但此种手术又需术前禁食六到八小时,这样做等待时间太长,极易造成感染,且手术预后很难预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眼球摘除手术。看着静静可怜可爱的样子,想着她以后的生活,魏教授毅然决定为静静做局部麻醉手术,争取时间,尽快做清创缝合。
, 百拇医药
在眼睛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六岁的孩子如何能够配合手术?也没什么玩具,魏教授就拿了个装眼药水的小盒给静静玩,耐心地哄着她坚持了下来。静静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手术过程中一声没吭,默默承受着痛苦。魏教授被深深地感动了,仔细地为静静缝合着一处处伤口,一遍遍用生理盐水和抗菌素冲洗、消毒,尽量保住眼球和恢复眼睑的外观。历时两个多小时,手术很成功,静静的眼球保住了,也没出现感染。两年后,这只眼睛发生视网膜脱离,魏教授又为她做了视网膜脱离手术,术后,仍保持了0.4的视力。细致的手术,让静静的伤眼看起来跟正常眼睛一样,看不出来受伤的痕迹。
小时候的意外几乎毁了静静的一生。幸运的是,魏教授高超的技术及高度的细心、耐心和勇气挽救了静静的不幸,让她能够像别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三十多年过去了,静静已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有了称心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直到今天,她还没有忘记改变她一生的恩人,每逢佳节,她都要来看望魏教授,像女儿一样跟教授促膝谈心,问寒问暖。像静静这样经常来看她的病人还有不少,有些偶尔写封信,有些时常打个电话,有些偶尔寄些时令特产或贺卡等,还有些成了教授的好朋友。
, 百拇医药
眼科手术
是个精细活
眼睛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没有了眼睛,就等于没有了光明,没有了方向。魏教授说,眼科手术是个精细活儿,不论手术简单或复杂,一定要做得细致、干脆利落。生活中,魏教授和蔼可亲,但在手术台上,她却是个非常严肃的人,只要有她在,手术室里谁都不敢随便说话,更不敢说笑了。每次手术,魏教授都要求把门关上,以便不受干扰,集中全部精力为病人手术。
魏教授的细致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愿意找她做手术。二十多年前,有一个老太太非要找魏教授给她做手术。那个老太太当时一只眼已经失明了,另外一只眼患有白内障,而且还患有高血压、肥胖,躺都躺不下,做手术比较困难。魏教授就劝她先控制好血压,等身体状况好一些再做手术。一年后,老太太血压比较稳定了,也能躺下了,魏教授为她做了白内障手术,效果很好,老太太高兴得手舞足蹈。她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眼睛还不错,又介绍她妹妹等亲戚朋友找魏教授看病,还带来了一封亲笔信,信是用毛笔写的小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教授的感激和尊敬。
, 百拇医药
魏教授的细致,不仅让她在病人中深受欢迎,就连医院其它科室的同事也常找她看病。几十年前,医院的一位医生患有角膜白斑,专门找魏教授为他做了角膜移植。现在那位同事已经七十多岁了,眼睛一直很好,还在上班呢。在文革期间,医院的一名护士眼睛长了个瘤子,找到魏教授。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最省事且无风险的办法就是摘除眼球,但影响外观。对一名年轻护士来说,丧失一只眼睛是致命的打击,而且当时那只眼睛的视力和眼底情况都很好,摘除眼球太可惜了。在手术中,魏教授发现瘤子在睫状体区,包囊完整,像良性的,于是把瘤子切除后就缝了起来,没有摘除眼球。而肿瘤病理切片报告疑为无色素性色素瘤(恶性),当时遂有人对于魏教授没有为病人摘除眼球的做法不理解。但魏教授有她的想法,她的经验告诉她,这不像恶性肿瘤。于是她将病理切片送去上海会诊,诊断为平滑肌瘤(良性),证实了魏教授的想法是对的。到现在,那位病人的眼睛虽然视力下降了,但保住了眼球,外观不太受影响。魏教授说,眼球虽小,但很复杂,作用很大。能保留眼球就一定要尽量保留,这样最起码病人的外观不受太大影响。
医生应该
, http://www.100md.com
给病人信心
魏教授认为,一名好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还应该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情,给病人建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文革期间,建设黄河大桥的一位工程师因为连夜不睡觉患上了球后视神经炎,双眼什么都看不见了,非常着急,情绪极度不稳定。当时对于这种病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发烧疗法(简称热疗,注射牛奶、伤寒疫苗等使病人发烧)效果不错,但病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不能使用发烧疗法,只能慢慢治疗。当时病人不理解,魏教授就仔细给病人解释,鼓励他坚定信心,坚持长期治疗。慢慢地,病人适应并接受了自己的情况,配合治疗。几年后,病人给魏教授来信感慨地说,在黑暗中挣扎的时候,是医生的耐心解释和鼓励给了他寻找光明的信心和继续生活的勇气。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彻底治愈的疾病,这是很多病人心理上无法接受的事实。有一个孩子高中刚毕业,患有青光眼,而且还高度近视,到医院就诊时就已经看不见了,做手术也于事无补。当时病人和家属都埋怨医生,认为医生不负责任,不给他治疗。在魏教授的反复解释下,病人慢慢接受了自己眼睛无法治疗的现实,并接受建议找到民政部门,上了盲人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后来,听说这个病人在残疾人运动会上拿了奖牌,魏教授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 http://www.100md.com
魏美恩教授不仅对病人服务周到,还十分体贴病人的困难。一天,有一个多次找魏教授看病的病人,从家里带了一小袋花椒给魏教授。魏教授看着脸上刻着深深皱纹的病人,感动地说:“我不能要,你去集上把它卖了吧!”接着为病人做了详细地检查,并告诉病人坚持治疗的方法,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她说:“只有这样做,我才安心。”
做一次手术
看一堆书
上世纪五十年代,眼科是院中的重点科室,当时的眼科主任孙桂毓教授刚从国外回来,对同事们的要求很严格,早上七点半之前就要到科里,手术都要严格照着书本上做。往往每本书都各有侧重点,因此每做一次手术,都要翻好几本书对照着看。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每一次的手术也不同,每看一次书,又会学到新的东西。就这样,魏教授养成了系统看书的习惯,碰上什么难题,就去查资料,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 http://www.100md.com
那时候,科里一共只有六、七个大夫, 工作很忙,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病房。每天一早到医院,查房、看门诊,下午做手术,晚上看书学习,只有星期天下午才是休息时间。魏教授说,要想为病人解除病痛,就要付出努力,不把业务学好根本不行,所以经常要为自己加压;同时,治病成功后的成就感也在不断鼓舞着自己,是自己不断学习的源源动力,也是自己最大的欣慰。
科研要解决
实际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会不断碰到难题,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魏教授说,科研是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水平,而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缺乏快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致使病人延误诊治而失明。文革过后,在积累了大量临床病例的基础上,魏教授率先开展了此病的荧光免疫快速诊断方法,使这种疾病能够被快速诊断,及时得到治疗。“单疱病毒角膜炎临床观察及荧光免疫快速诊断”的研究,获山东省卫生厅科研二等奖。
, 百拇医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青岛一位十八岁的学生因为患有青光眼做了七、八次外引流手术,眼球周围形成了一圈瘢痕,没法再做手术了,到济南找到魏教授治疗。这个病例对教授触动很大:如何减少青光眼手术后的瘢痕形成问题?魏教授反复研究后发现,在术后三天,把放射性同位素90Sr放置在术眼上,可有效抑制瘢痕的形成。“90Sr照射抑制青光眼术后瘢痕形成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法一直沿用至“用丝裂霉素注射抑制瘢痕形成”的方法被发现。
魏教授在山东率先开展了“改良式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该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一个1989年经魏教授用此手术治疗的四个月大的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现在考上大学了。今年夏天,他父亲带他到眼科门诊,找魏教授复查,视力已达到0.6、0.7,视野、眼压均正常。父子俩非常高兴,魏教授也十分欣慰。不少患先天性青光眼的孩子,常因延误治疗,发生视神经萎缩而失明。“改良式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效果好,为众多先天性青光眼的孩子送去了光明。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魏教授还数次获山东医科大学科研奖,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她说,论文是自己科研工作的总结,也是与同道交流的有效途径。
言传身教
受后人爱戴
作为山东省青光眼学术带头人之一,魏教授经常应邀在山东各地会诊、讲学,她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提高山东省基层医院眼科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诊疗水平作出了贡献。
魏教授治学严谨,在教学中精心备课,授课时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深受下级医师和学生的欢迎。她对下级医师和学生严格要求又爱护体贴。多年来,她坚持教学查房,每次查房都要针对病人选定一两个专题进行讨论,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仔细提问。同时,魏教授又非常注意教学方法,提问中发现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回答,而是指定相关书籍或资料,要求学生们带着问题看书,下次查房再提问。对下级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回答不完全或有疑问之处,她总是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仔细解答,既发挥了能动性,又活跃了学术气氛。通过她的言传身教,青年医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她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感染着每一个人。同事王谷珠教授说,魏教授所带的研究生就很好地继承了她的作风。
直到现在,将近八十高龄的魏教授还坚持每周到医院看两次门诊、查一次房,就疑难问题跟大家研讨。而且,她一直都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有时间就看书,订了多种期刊杂志,紧跟专业发展前沿。
坐在魏教授身边一下午,听教授将那些令她记忆深刻的故事娓娓道来,就像在宁静的午后捧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内心深处是喜悦,是光明,是希望……, http://www.100md.com
生 平
1927年,魏美恩教授出生于山东潍坊市的一个医药世家,浓厚的医学氛围让她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医生。1953年,她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分配至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眼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至今。曾兼任中华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委员及山东省眼科学会青光眼学组主任委员等职,是山东省眼科青光眼学术界学术带头人之一,为山东省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著名专家”,魏教授长期以来一直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她特别注意眼病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尤其对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有独到之处。1960年,魏教授在山东省内首先开设青光眼专业门诊,并以前房角镜检查为基础做青光眼的分类治疗,她对角膜病及眼科其它专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较深的造诣。多年来,她先后在《中华眼科杂志》、《实用眼科杂志》、《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参与编写了《青光眼学》、《实用眼屈光学》、《临床医生手册》等专著。八十年代,她在山东率先开展了“改良式外路小梁切开术”,是国内较早采用该手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学者之一。
, 百拇医药
在魏教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的辛勤征途中, 闪烁着许多感人的事迹。
有个病人
每年来看她
三十多年前一个阴冷的下午,魏教授正在眼科值班。突然门开了,一个中年男子抱着一个满脸是血的女孩静静(化名)匆匆跑了进来。他带着焦急期待的眼神对魏教授说:“大夫,请救救孩子吧!刚才她玩耍时,不慎将装有‘小引火炮’的玻璃瓶弄掉在地上,将眼炸坏,她才六岁呀,请大夫一定想法保住她的眼睛!”魏教授一面轻声地嗔责着家长对孩子照顾不够,一面迅速地检查一声不哼蜷缩在父亲怀中的静静。炸伤的眼睛,血肉模糊,上下眼睑炸开了三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口子,眼球上有一条三角形不规则约两公分长的裂伤,肌肉也被炸伤,造成了眼部严重炸伤。六岁的孩子,因手术时难以合作,需做全身麻醉手术,但此种手术又需术前禁食六到八小时,这样做等待时间太长,极易造成感染,且手术预后很难预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眼球摘除手术。看着静静可怜可爱的样子,想着她以后的生活,魏教授毅然决定为静静做局部麻醉手术,争取时间,尽快做清创缝合。
, 百拇医药
在眼睛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六岁的孩子如何能够配合手术?也没什么玩具,魏教授就拿了个装眼药水的小盒给静静玩,耐心地哄着她坚持了下来。静静是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手术过程中一声没吭,默默承受着痛苦。魏教授被深深地感动了,仔细地为静静缝合着一处处伤口,一遍遍用生理盐水和抗菌素冲洗、消毒,尽量保住眼球和恢复眼睑的外观。历时两个多小时,手术很成功,静静的眼球保住了,也没出现感染。两年后,这只眼睛发生视网膜脱离,魏教授又为她做了视网膜脱离手术,术后,仍保持了0.4的视力。细致的手术,让静静的伤眼看起来跟正常眼睛一样,看不出来受伤的痕迹。
小时候的意外几乎毁了静静的一生。幸运的是,魏教授高超的技术及高度的细心、耐心和勇气挽救了静静的不幸,让她能够像别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三十多年过去了,静静已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有了称心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直到今天,她还没有忘记改变她一生的恩人,每逢佳节,她都要来看望魏教授,像女儿一样跟教授促膝谈心,问寒问暖。像静静这样经常来看她的病人还有不少,有些偶尔写封信,有些时常打个电话,有些偶尔寄些时令特产或贺卡等,还有些成了教授的好朋友。
, 百拇医药
眼科手术
是个精细活
眼睛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没有了眼睛,就等于没有了光明,没有了方向。魏教授说,眼科手术是个精细活儿,不论手术简单或复杂,一定要做得细致、干脆利落。生活中,魏教授和蔼可亲,但在手术台上,她却是个非常严肃的人,只要有她在,手术室里谁都不敢随便说话,更不敢说笑了。每次手术,魏教授都要求把门关上,以便不受干扰,集中全部精力为病人手术。
魏教授的细致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愿意找她做手术。二十多年前,有一个老太太非要找魏教授给她做手术。那个老太太当时一只眼已经失明了,另外一只眼患有白内障,而且还患有高血压、肥胖,躺都躺不下,做手术比较困难。魏教授就劝她先控制好血压,等身体状况好一些再做手术。一年后,老太太血压比较稳定了,也能躺下了,魏教授为她做了白内障手术,效果很好,老太太高兴得手舞足蹈。她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眼睛还不错,又介绍她妹妹等亲戚朋友找魏教授看病,还带来了一封亲笔信,信是用毛笔写的小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教授的感激和尊敬。
, 百拇医药
魏教授的细致,不仅让她在病人中深受欢迎,就连医院其它科室的同事也常找她看病。几十年前,医院的一位医生患有角膜白斑,专门找魏教授为他做了角膜移植。现在那位同事已经七十多岁了,眼睛一直很好,还在上班呢。在文革期间,医院的一名护士眼睛长了个瘤子,找到魏教授。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最省事且无风险的办法就是摘除眼球,但影响外观。对一名年轻护士来说,丧失一只眼睛是致命的打击,而且当时那只眼睛的视力和眼底情况都很好,摘除眼球太可惜了。在手术中,魏教授发现瘤子在睫状体区,包囊完整,像良性的,于是把瘤子切除后就缝了起来,没有摘除眼球。而肿瘤病理切片报告疑为无色素性色素瘤(恶性),当时遂有人对于魏教授没有为病人摘除眼球的做法不理解。但魏教授有她的想法,她的经验告诉她,这不像恶性肿瘤。于是她将病理切片送去上海会诊,诊断为平滑肌瘤(良性),证实了魏教授的想法是对的。到现在,那位病人的眼睛虽然视力下降了,但保住了眼球,外观不太受影响。魏教授说,眼球虽小,但很复杂,作用很大。能保留眼球就一定要尽量保留,这样最起码病人的外观不受太大影响。
医生应该
, http://www.100md.com
给病人信心
魏教授认为,一名好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不仅要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还应该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情,给病人建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文革期间,建设黄河大桥的一位工程师因为连夜不睡觉患上了球后视神经炎,双眼什么都看不见了,非常着急,情绪极度不稳定。当时对于这种病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发烧疗法(简称热疗,注射牛奶、伤寒疫苗等使病人发烧)效果不错,但病人有高血压、动脉硬化,不能使用发烧疗法,只能慢慢治疗。当时病人不理解,魏教授就仔细给病人解释,鼓励他坚定信心,坚持长期治疗。慢慢地,病人适应并接受了自己的情况,配合治疗。几年后,病人给魏教授来信感慨地说,在黑暗中挣扎的时候,是医生的耐心解释和鼓励给了他寻找光明的信心和继续生活的勇气。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彻底治愈的疾病,这是很多病人心理上无法接受的事实。有一个孩子高中刚毕业,患有青光眼,而且还高度近视,到医院就诊时就已经看不见了,做手术也于事无补。当时病人和家属都埋怨医生,认为医生不负责任,不给他治疗。在魏教授的反复解释下,病人慢慢接受了自己眼睛无法治疗的现实,并接受建议找到民政部门,上了盲人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后来,听说这个病人在残疾人运动会上拿了奖牌,魏教授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 http://www.100md.com
魏美恩教授不仅对病人服务周到,还十分体贴病人的困难。一天,有一个多次找魏教授看病的病人,从家里带了一小袋花椒给魏教授。魏教授看着脸上刻着深深皱纹的病人,感动地说:“我不能要,你去集上把它卖了吧!”接着为病人做了详细地检查,并告诉病人坚持治疗的方法,增强病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她说:“只有这样做,我才安心。”
做一次手术
看一堆书
上世纪五十年代,眼科是院中的重点科室,当时的眼科主任孙桂毓教授刚从国外回来,对同事们的要求很严格,早上七点半之前就要到科里,手术都要严格照着书本上做。往往每本书都各有侧重点,因此每做一次手术,都要翻好几本书对照着看。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每一次的手术也不同,每看一次书,又会学到新的东西。就这样,魏教授养成了系统看书的习惯,碰上什么难题,就去查资料,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 http://www.100md.com
那时候,科里一共只有六、七个大夫, 工作很忙,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病房。每天一早到医院,查房、看门诊,下午做手术,晚上看书学习,只有星期天下午才是休息时间。魏教授说,要想为病人解除病痛,就要付出努力,不把业务学好根本不行,所以经常要为自己加压;同时,治病成功后的成就感也在不断鼓舞着自己,是自己不断学习的源源动力,也是自己最大的欣慰。
科研要解决
实际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会不断碰到难题,这时候就需要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魏教授说,科研是为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水平,而不是为了科研而科研。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缺乏快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致使病人延误诊治而失明。文革过后,在积累了大量临床病例的基础上,魏教授率先开展了此病的荧光免疫快速诊断方法,使这种疾病能够被快速诊断,及时得到治疗。“单疱病毒角膜炎临床观察及荧光免疫快速诊断”的研究,获山东省卫生厅科研二等奖。
, 百拇医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青岛一位十八岁的学生因为患有青光眼做了七、八次外引流手术,眼球周围形成了一圈瘢痕,没法再做手术了,到济南找到魏教授治疗。这个病例对教授触动很大:如何减少青光眼手术后的瘢痕形成问题?魏教授反复研究后发现,在术后三天,把放射性同位素90Sr放置在术眼上,可有效抑制瘢痕的形成。“90Sr照射抑制青光眼术后瘢痕形成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法一直沿用至“用丝裂霉素注射抑制瘢痕形成”的方法被发现。
魏教授在山东率先开展了“改良式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该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一个1989年经魏教授用此手术治疗的四个月大的先天性青光眼患儿,现在考上大学了。今年夏天,他父亲带他到眼科门诊,找魏教授复查,视力已达到0.6、0.7,视野、眼压均正常。父子俩非常高兴,魏教授也十分欣慰。不少患先天性青光眼的孩子,常因延误治疗,发生视神经萎缩而失明。“改良式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效果好,为众多先天性青光眼的孩子送去了光明。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魏教授还数次获山东医科大学科研奖,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她说,论文是自己科研工作的总结,也是与同道交流的有效途径。
言传身教
受后人爱戴
作为山东省青光眼学术带头人之一,魏教授经常应邀在山东各地会诊、讲学,她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提高山东省基层医院眼科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诊疗水平作出了贡献。
魏教授治学严谨,在教学中精心备课,授课时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深受下级医师和学生的欢迎。她对下级医师和学生严格要求又爱护体贴。多年来,她坚持教学查房,每次查房都要针对病人选定一两个专题进行讨论,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治疗仔细提问。同时,魏教授又非常注意教学方法,提问中发现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回答,而是指定相关书籍或资料,要求学生们带着问题看书,下次查房再提问。对下级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回答不完全或有疑问之处,她总是结合自己的丰富经验仔细解答,既发挥了能动性,又活跃了学术气氛。通过她的言传身教,青年医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她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感染着每一个人。同事王谷珠教授说,魏教授所带的研究生就很好地继承了她的作风。
直到现在,将近八十高龄的魏教授还坚持每周到医院看两次门诊、查一次房,就疑难问题跟大家研讨。而且,她一直都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有时间就看书,订了多种期刊杂志,紧跟专业发展前沿。
坐在魏教授身边一下午,听教授将那些令她记忆深刻的故事娓娓道来,就像在宁静的午后捧一本好书、品一杯香茗,内心深处是喜悦,是光明,是希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