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22274
看病贵根源不在以药养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7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132期(总第2387期 2006.11.17)
看病贵根源不在以药养医

     卫生部官员:

    高投入、高支出办医模式使医院走上了社会代价高、医疗费用负担不断加重的道路。卫生部官员称新医改要扭转此畸形发展

    看病贵根源不在以药养医,而在于高投入、高支出、快速增长导致的高负债率迫使医院向患者要收入——这是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于德志在11月11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医院发展论坛上发表的看法。该论坛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中山医学院和广东省卫生厅医疗政策研究学院(香港)等联合主办,吸引了100多名省内医院管理者以及中山大学EMBA学员的热情参与。

    于德志在会上以一系列的数据和图表说明,近几年医院的高收入、高支出、负债运行的道路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医生、医疗服务是一个良心活。我们下一轮的卫生改革,一定要更加注重医学规律。医生给病人提供诊疗服务的时候,不能过多地考虑自身利益,也不能光考虑医院的发展,要考虑病人的需求。”于德志的讲话透露了某些医改方向。
, 百拇医药
    医院普遍靠负债来发展

    在会上,于德志透露了以下一组国内医院的经济运行数据,说明近几年来医院的资产总额持续增长,但医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负债来实现的。

    2005年,全国卫生事业费是600亿元,大约有300亿元用于医疗机构。全国医院的资产总额目前达到5838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4%;固定资产是4000多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8%。固定资产当中,房屋设备都是以16%到17%的速度在增长。但是快速增长的同时,医院的负债问题相当突出,2005年,我国医院总的资产负债率是26%,长期负债达到了350亿元,这还仅仅是卫生部门所管辖医院的数据,不包括中医部门管的医院。其中城市医院负债率比县医院高,达到200多亿元,而县医院也负债约100亿元,卫生院负债30亿元。医院的负债大部分用于建房子、买设备,医院改善条件、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的投资大部分是贷款而来。而医院的负债更是持续增长。于德志现场展示了一个图表(见图一),显示的是医院2001年到2005年的负债情况,整体的趋势是负债率、负债额都在持续上升,医疗机构的收支,跟2005年和2004年相比增长速度都是16%~17%,这个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
, 百拇医药
    于德志认为,大家所认为的以药养医的提法并不科学。医院的毛收入中,医疗服务大概占42%~45%,2005年药品收入约占全国医院平均总收入的42%。但从纯利来看,医疗收入占68%,药品的纯收入只占医院总收入的15%,财政补助占13%,其他收入如培训、医药企业的捐赠,大概占医院总收入的4%左右(见图二)。“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会上前一段时间炒作的以药养医,实际上只是以药补医。”于德志说,“药品的毛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近几年一直在下降,从2000年的54%降到2005年的48%,这是一个平均水平。县及县以上医院药品收入的比重,从51.5%降到46%;城市大医院的药品比重已经降到了40%左右。医疗服务收入在医疗机构当中仍然是收不抵支,技术劳务性收费和一些检查治疗的收入仍然是亏损的,2005年亏损额是361亿元,并且亏损的比例还在继续上升,而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机构的亏损率就更大。”

    追求规模陷入恶性循环

    于德志认为,我国医院的发展模式,走上了一条资源投入外延扩张的道路,特别是城市大医院,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床位在不断攀升。“回顾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大医院多数都是1000张床位或者几百张床位,现在1600~1800张床位的医院比比皆是,大型设备更是出现了豪华攀比的状况。那么,医院扩大规模谁来买单?医院的收入正是患者的费用负担,所以说医院走上了一条社会代价比较高、医疗费用负担不断加重的道路。”于德志展示了另外一个图表(见图三),黄线代表的是综合医院的业务收入,这个业务收入呈400角的趋势增长,而下面的一条线——诊疗人次、医生的诊疗人次负担的病床数比较平缓,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就说明,医疗服务总量在这些年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医院是通过提高服务强度来增加收入的。“比如说过去用X光能解决的问题,现在改用CT,CT解决不了,还可以推荐核磁共振检查。现在的检查、检验、化验太多了,开药品也是这样的,大处方的问题大家都很清楚。”于德志说。
, http://www.100md.com
    另外,于德志认为,我国医疗机构实现药品、材料加成的政策,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滞后,医院首先追求的是收入最大化,而不是公益最大化,通过扩大收入,再扩大规模,扩大规模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收入,然后再扩大规模,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他还指出,卫生部门综合医院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同步增长,甚至很多医院的支出大大高于收入。而这里面还出现一个问题:因为公立医院多,医院没有太多剩余钱,但院长手中有支配权,医院在高收入、高支出的过程当中,个人收益也在增加,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对医生来说并没有动力。

    国家应成为公益医院供养人

    而来自医院的管理者认为,首先国家无法为医院的公益性买单,因此,在心理上,难以避免医院的逐利行为,因为在角色定位上,医院的角色模糊不清。“目前,政府一方面把医院看成一项公益事业,在很多政策方面,比如在收费等等方面进行了限制;另一方面又把医院当成一个企业来看待。”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院长郑木明认为,政府应当是公益性医院的供养人。但目前政府的投入做不到这一点——如政府给一些医院的拨款名义不是工资福利费,也就不是供养费,而是给医院的建设经费。这样,医院和职工的生存问题,就必须靠自己来解决。“我就觉得有点纳闷:我们政府给一些大医院都有一定的拨款,这个拨款为什么不把它作为供养费下拨?如果作为供养费的话,医院的人员都是由政府养着,衣食无忧,应该能很好地坚持公立医院的性质。”郑木明认为,公立医院由政府来供养,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心态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医院的工作人员认为不是政府在养着他,得靠自己挣钱来养活自己,那么逐利心态在所难免。何况目前有一些医院政府完全不予拨款,却要它保持公益性,这就令员工对自己的身份感到非常困惑。

    于德志对此也认为,这是新医改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往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淡漠,在未来,应该思考什么是医院的公益性质,需要什么条件来保障?还有,国家长期忽略人事的问题,长期在政策上把医务人员这个特殊行业和群体收入的分配等同于一般的行业。他认为,新医改政策将是更加符合医疗规律的政策。, 百拇医药(江沂 李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