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中医危机最大的根源在哪里?
对人类的身体和疾病的认识十分有限,每一种医学都可以依循自己的道路,推进这种认识。
49岁的张建明有着惊人的谈兴。在他生活和名声最著的上海,他自称是中国最富有的中医,并不惮以此作为医术实效的证明;同时又表白说,自己日复一日忙于看病,既无业余爱好,也没有更多的物质欲望,所求无非是体味中医悠远的传统,将其应用于疑难杂症的诊疗?D?D而他从中获的纯是心智的愉快。
1974年从卫生学校毕业之后,张建明曾与其他年轻的中医一样,门前冷落;医院不得不重新调配他们从事其他的岗位,许多人因此放弃了中医。但是张建明坚持留在门诊:他认为这是自己一生的关键之处,也恰是如今中医的弊病所在。
《新民周刊》:中医危机最大的根源在哪里?
张建明:一门学科,要有行政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是一件可悲可怪的事情。出现这个局面,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出在中医自己身上,出在中医教育上。今天的中医放弃了临床。很多教授中医的人一生没有给人看过病,他们的学生又留校教书,教出来的学生也得不到实践的机会,中医不会看病,焉能不衰落?中医要发展,就要回到临床,回到传统,回到经典。
, 百拇医药
《新民周刊》:西方现代医学进入中国后,迅速对中医形成巨大的冲击,是否证明中医并不适应现代生活?
张建明:西医成为人类医疗活动的主流,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西医知识有系统,标准统一,便于传播,能快速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中医依赖个体经验,对医生的天性禀赋要求更多。中药有其不便,从汤剂上就可以看出来,但是还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取代。相比之下,西医的诊疗手段简便快捷,疗效迅速,可以有效地向病家解释病情。这不仅符合当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也更能投合人性:人性总是喜欢快甚于慢,喜欢简单甚于复杂,喜欢甜甚于苦。不要以为人有理性就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我告诉一些病人,如果肝上的问题不吃药控制会演变成癌,但是他们不能忍受漫长的疗程,不能忍受吃药的辛苦,宁可坐观其变。
《新民周刊》:那中医要有所作为,空间在哪里?
张建明:中医的作为不在于穷尽真理,而在于真理不能穷尽。我们对人类的身体和疾病的认识十分有限,每一种医学都可以依循自己的道路,推进这种认识。西医不是衡量医学进步的唯一标准。
, 百拇医药
《新民周刊》:你辨证论治的时候参考现代的医学检查的结果吗?
张建明:当然参考。检查报告是我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今天中医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医本身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个传统的中医能够见识多少病例?今天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查阅的资料和信息,以及对疾病的观察与认识,完全不是从前的中医能够想象的,这对今天的中医是意义重大的。有人对中医抱有一些离奇的幻想。以为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一伸手搭脉就什么都知道,“病家不用开口”,很荒唐。中医经“望闻问切”做出的诊断,趋重整体宏观而缺乏具体细节,现代医学检查报告正是有益的补充。
《新民周刊》:这是不是也算中西医结?
张建明:我不赞成中西医结合,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产生出来的医学认识,强行捏合在一起,很难说对谁有利。有人说,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的进展是世界一致的,但文化的差异无法取消,建基于文化传统的医学有其特性,这种特性也无法取消。
, http://www.100md.com
《新民周刊》:传统医学每个民族都有,大多被现代医学取代了,中医有什么不同?
张建明:中医的特点是历史悠久,积累的经验特别多,传统没有中断过;并且,国人至今仍然有对中医的需求。这是它能够生存乃至还有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一种医学体系的发展中,哲学认识的高度与应用技术的水平要能够互相配合,否则这种医学体系就难以长久生存。实际上,几种古老的医学体系中,只有中医做到了这一点。
《新民周刊》:很多中医生病看的是西医,是因为中西医处理疾病各有所长吗?
张建明:更多是“信”与“不信”的问题。中医对中医没有信心,没有信任,还能使病家相信、信任中医吗?外科我不了解,在内科的领域里,我觉得西医能够做到的事情,一流的中医也能做到,如果教育和管理得法,甚至以行业的平均水平也能做到,自然这很困难。未来的趋势是很明显的,相信中医和相信西医的人将各取所需。, http://www.100md.com
49岁的张建明有着惊人的谈兴。在他生活和名声最著的上海,他自称是中国最富有的中医,并不惮以此作为医术实效的证明;同时又表白说,自己日复一日忙于看病,既无业余爱好,也没有更多的物质欲望,所求无非是体味中医悠远的传统,将其应用于疑难杂症的诊疗?D?D而他从中获的纯是心智的愉快。
1974年从卫生学校毕业之后,张建明曾与其他年轻的中医一样,门前冷落;医院不得不重新调配他们从事其他的岗位,许多人因此放弃了中医。但是张建明坚持留在门诊:他认为这是自己一生的关键之处,也恰是如今中医的弊病所在。
《新民周刊》:中医危机最大的根源在哪里?
张建明:一门学科,要有行政力量的保护才能生存发展,是一件可悲可怪的事情。出现这个局面,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出在中医自己身上,出在中医教育上。今天的中医放弃了临床。很多教授中医的人一生没有给人看过病,他们的学生又留校教书,教出来的学生也得不到实践的机会,中医不会看病,焉能不衰落?中医要发展,就要回到临床,回到传统,回到经典。
, 百拇医药
《新民周刊》:西方现代医学进入中国后,迅速对中医形成巨大的冲击,是否证明中医并不适应现代生活?
张建明:西医成为人类医疗活动的主流,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西医知识有系统,标准统一,便于传播,能快速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中医依赖个体经验,对医生的天性禀赋要求更多。中药有其不便,从汤剂上就可以看出来,但是还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取代。相比之下,西医的诊疗手段简便快捷,疗效迅速,可以有效地向病家解释病情。这不仅符合当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也更能投合人性:人性总是喜欢快甚于慢,喜欢简单甚于复杂,喜欢甜甚于苦。不要以为人有理性就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我告诉一些病人,如果肝上的问题不吃药控制会演变成癌,但是他们不能忍受漫长的疗程,不能忍受吃药的辛苦,宁可坐观其变。
《新民周刊》:那中医要有所作为,空间在哪里?
张建明:中医的作为不在于穷尽真理,而在于真理不能穷尽。我们对人类的身体和疾病的认识十分有限,每一种医学都可以依循自己的道路,推进这种认识。西医不是衡量医学进步的唯一标准。
, 百拇医药
《新民周刊》:你辨证论治的时候参考现代的医学检查的结果吗?
张建明:当然参考。检查报告是我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今天中医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医本身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个传统的中医能够见识多少病例?今天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查阅的资料和信息,以及对疾病的观察与认识,完全不是从前的中医能够想象的,这对今天的中医是意义重大的。有人对中医抱有一些离奇的幻想。以为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一伸手搭脉就什么都知道,“病家不用开口”,很荒唐。中医经“望闻问切”做出的诊断,趋重整体宏观而缺乏具体细节,现代医学检查报告正是有益的补充。
《新民周刊》:这是不是也算中西医结?
张建明:我不赞成中西医结合,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统产生出来的医学认识,强行捏合在一起,很难说对谁有利。有人说,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的进展是世界一致的,但文化的差异无法取消,建基于文化传统的医学有其特性,这种特性也无法取消。
, http://www.100md.com
《新民周刊》:传统医学每个民族都有,大多被现代医学取代了,中医有什么不同?
张建明:中医的特点是历史悠久,积累的经验特别多,传统没有中断过;并且,国人至今仍然有对中医的需求。这是它能够生存乃至还有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一种医学体系的发展中,哲学认识的高度与应用技术的水平要能够互相配合,否则这种医学体系就难以长久生存。实际上,几种古老的医学体系中,只有中医做到了这一点。
《新民周刊》:很多中医生病看的是西医,是因为中西医处理疾病各有所长吗?
张建明:更多是“信”与“不信”的问题。中医对中医没有信心,没有信任,还能使病家相信、信任中医吗?外科我不了解,在内科的领域里,我觉得西医能够做到的事情,一流的中医也能做到,如果教育和管理得法,甚至以行业的平均水平也能做到,自然这很困难。未来的趋势是很明显的,相信中医和相信西医的人将各取所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