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医药的地位与作用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发扬光大中医药,发布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早在新中国建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同时发展”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今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10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作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谈到关注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时强调指出,要“坚持中西医药并重”的方向。
然而,对于保护还是遗弃中医药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在我国一直存在着两种思想。不久前,中南大学一教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称要“告别中医中药”,遗弃这块中华瑰宝。这种情况表明,我国有关部门急需加强宣传、科普,为中医药学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医药来源于实践
, http://www.100md.com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原始群”时代,我国的先辈们为了同疾病作斗争,在采集野果、种子和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逐渐认识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进入氏族公社以后,狩猎和捕鱼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人们又认识了一些动物药。到了氏族公社后期,原始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人类定居下来后,在栽培植物的过程中,有条件对农作物和周围植物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尝试,认识了更多的植物药。古人所说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药食同源”就是对中医药早期产生过程的概括。夏代酒的出现和商代汤液的发明,推动了中药的应用。到了周代,出现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记载药物研究的早期文献,中医药理论体系开始形成。秦汉时期,产生了药物学专著,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东汉末年的著名医药学家华佗,创制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两晋、南北朝出现成药和总结药材加工炮制技术的专著,构成中药的三大部分(药材、饮片和成药)已具雏形。唐、宋、元时期,国家组织编订了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学专著,向全国颁行。到了明清时期,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不断丰富,产生了《本草纲目》这样的药学专著,使中医药学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 百拇医药
■中医药理论有自身特点
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在这一点上,中西医虽然研究对象相同——都是把人类健康和疾病作为研究对象,但二者在科学范畴上大相径庭。中医与属于自然科学的西医不同,并非纯粹的自然科学。中医以人文哲学、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复方配伍、加工炮制等特点。中医药是既包涵有社会科学,又包涵有自然科学的双重内容的、独特的一门学科。
中西医在研究方法上也不相同。西医是用解剖学的方法,研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心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中医主要研究人体的广泛联系,即脏腑与四时五气、五脏与五味、七情与健康、疾病与针灸、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如何使生理机能、生命物质保持适中、和谐、通畅。
, 百拇医药
中西医在思维方式方面也截然不同。西医的思维方式是对象性的思维方式,即将整个世界(包括人自身在内)作为一种外在的对象进行研究,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截然分开,相互对立(即主体和客体呈二元性)。在认识过程中,对对象进行分解、定义,形成概念,进而应用逻辑性推理形成理论体系。中医的思维方式是非对象性的思维方式,即对事物的看法从未将人与自然万物分离开来,认为天地与我同心,万物与我并生,天人合一,主体与客体呈同一性。这两种思维方式在推动中西医各自发展过程中,是前进路上的两条跑道,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各走自己的路。在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无论是对象性思维方式,还是非对象性的思维方式,都是人类文明的硕果,同属科学的范畴。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突出
当前,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需要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二是回归自然呼声渐高,防治药物由化学药物向天然药物转变;三是由单一的药物防治向“精神与药物结合”防治模式转变;四是由单一的药物和手术的防治模式向综合的药物和手术防治加非药物和非手术防治模式转变。在这一形势下,化学药物由于毒副作用较多、耐药性越来越严重,药源性疾病不断产生,存在着局限性,如服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疾病得不到预期治疗效果,而且还导致药源性疾病的产生。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在现代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中药来源于自然产物,有“药食同源”的根基,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无耐药性;在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方面拥有系统理论和多种有效方法;可研制开发具有延续衰老、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美容、辅助降“三高”、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生长发育、改善亚健康等多种功能的保健食品;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对人体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通道、多靶点、多效应的整体作用,符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的作用理论,在临床上表现为一药多能、异病同治的奇异效果;中药作为天然产品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作为营养补充剂以增强人体体能;中医还具有独有的针灸、气功、按摩、刮痧、拔火罐、火疗等非药物、非手术方法,还具有一整套的精神治疗、精神保健和精神养生的法则,等等。
中医药在防治疑难杂症、慢性病和烈性传染病方面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性综合征、血液病、皮肤病等病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已被世界多个国家认可的针灸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治疗461种病(其中西医病名338种,西医症状名73种,中医病症名50种),都是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治疗病症涉及到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对于精神行为障碍、皮肤病、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中风、面瘫、腹泻、慢性结肠炎、慢性前列腺炎、不孕症、睡眠障碍、痴呆症、荨麻疹和神经性皮炎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具有“简、便、廉、验”的大众化特色,为人人享受医疗卫生保健权益,解决我国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提供了保障。中医诊断的主要手段是“望、闻、问、切”,无需使用任何检验设备,不仅方法简便、诊断确切、疗效好,而且费用低廉,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在我国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使用中药的群众基础。
据统计,中草药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中成药5000多种、方剂100多万个。如此众多的治疗药物、方剂,完全可以对付数以万计的疾病。而化学药仅我国来担簧?4大类1300多种原料、3000多种剂型。
■中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中药为我国的新药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来源。中药是天然产物,含有多种化学物质,一般来说疗效比较肯定,从中开发新药,命中率高、风险小、投资少、开发周期短,与经典的化学、生物学方法比较要合算得多。我国通过这种从中药中开发新药的途径,研究上市了98种新药,如青蒿素、杜鹃素、菜素、大蒜新素、鹊草酚、鞣酸小碟碱、鱼腥草素钠、紫杉醇等,其中有59种是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出来的。现在许多国家(包括日本、德国、美国)也把开发新药的目光转移到了天然植物。
另外,品种繁多的中药中,绝大部分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滋补珍品。此外,中医药还有防重于治等保健理论,以及“仁心仁术”的伦理追求和“恬淡虚无,阴平阳秘”的健康理念等,是保健品、保健食品开发的源泉。文/余传隆, http://www.100md.com
然而,对于保护还是遗弃中医药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在我国一直存在着两种思想。不久前,中南大学一教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称要“告别中医中药”,遗弃这块中华瑰宝。这种情况表明,我国有关部门急需加强宣传、科普,为中医药学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医药来源于实践
, http://www.100md.com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原始群”时代,我国的先辈们为了同疾病作斗争,在采集野果、种子和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逐渐认识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进入氏族公社以后,狩猎和捕鱼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人们又认识了一些动物药。到了氏族公社后期,原始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人类定居下来后,在栽培植物的过程中,有条件对农作物和周围植物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尝试,认识了更多的植物药。古人所说的“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药食同源”就是对中医药早期产生过程的概括。夏代酒的出现和商代汤液的发明,推动了中药的应用。到了周代,出现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记载药物研究的早期文献,中医药理论体系开始形成。秦汉时期,产生了药物学专著,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东汉末年的著名医药学家华佗,创制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两晋、南北朝出现成药和总结药材加工炮制技术的专著,构成中药的三大部分(药材、饮片和成药)已具雏形。唐、宋、元时期,国家组织编订了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学专著,向全国颁行。到了明清时期,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不断丰富,产生了《本草纲目》这样的药学专著,使中医药学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 百拇医药
■中医药理论有自身特点
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每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在这一点上,中西医虽然研究对象相同——都是把人类健康和疾病作为研究对象,但二者在科学范畴上大相径庭。中医与属于自然科学的西医不同,并非纯粹的自然科学。中医以人文哲学、宇宙观、生命观为基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药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复方配伍、加工炮制等特点。中医药是既包涵有社会科学,又包涵有自然科学的双重内容的、独特的一门学科。
中西医在研究方法上也不相同。西医是用解剖学的方法,研究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心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中医主要研究人体的广泛联系,即脏腑与四时五气、五脏与五味、七情与健康、疾病与针灸、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如何使生理机能、生命物质保持适中、和谐、通畅。
, 百拇医药
中西医在思维方式方面也截然不同。西医的思维方式是对象性的思维方式,即将整个世界(包括人自身在内)作为一种外在的对象进行研究,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截然分开,相互对立(即主体和客体呈二元性)。在认识过程中,对对象进行分解、定义,形成概念,进而应用逻辑性推理形成理论体系。中医的思维方式是非对象性的思维方式,即对事物的看法从未将人与自然万物分离开来,认为天地与我同心,万物与我并生,天人合一,主体与客体呈同一性。这两种思维方式在推动中西医各自发展过程中,是前进路上的两条跑道,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各走自己的路。在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无论是对象性思维方式,还是非对象性的思维方式,都是人类文明的硕果,同属科学的范畴。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突出
当前,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的需要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二是回归自然呼声渐高,防治药物由化学药物向天然药物转变;三是由单一的药物防治向“精神与药物结合”防治模式转变;四是由单一的药物和手术的防治模式向综合的药物和手术防治加非药物和非手术防治模式转变。在这一形势下,化学药物由于毒副作用较多、耐药性越来越严重,药源性疾病不断产生,存在着局限性,如服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疾病得不到预期治疗效果,而且还导致药源性疾病的产生。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在现代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中药来源于自然产物,有“药食同源”的根基,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无耐药性;在养生保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方面拥有系统理论和多种有效方法;可研制开发具有延续衰老、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美容、辅助降“三高”、调节肠道菌群、促进生长发育、改善亚健康等多种功能的保健食品;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对人体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通道、多靶点、多效应的整体作用,符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的作用理论,在临床上表现为一药多能、异病同治的奇异效果;中药作为天然产品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作为营养补充剂以增强人体体能;中医还具有独有的针灸、气功、按摩、刮痧、拔火罐、火疗等非药物、非手术方法,还具有一整套的精神治疗、精神保健和精神养生的法则,等等。
中医药在防治疑难杂症、慢性病和烈性传染病方面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性综合征、血液病、皮肤病等病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已被世界多个国家认可的针灸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治疗461种病(其中西医病名338种,西医症状名73种,中医病症名50种),都是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治疗病症涉及到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对于精神行为障碍、皮肤病、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中风、面瘫、腹泻、慢性结肠炎、慢性前列腺炎、不孕症、睡眠障碍、痴呆症、荨麻疹和神经性皮炎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具有“简、便、廉、验”的大众化特色,为人人享受医疗卫生保健权益,解决我国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提供了保障。中医诊断的主要手段是“望、闻、问、切”,无需使用任何检验设备,不仅方法简便、诊断确切、疗效好,而且费用低廉,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在我国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使用中药的群众基础。
据统计,中草药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中成药5000多种、方剂100多万个。如此众多的治疗药物、方剂,完全可以对付数以万计的疾病。而化学药仅我国来担簧?4大类1300多种原料、3000多种剂型。
■中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中药为我国的新药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来源。中药是天然产物,含有多种化学物质,一般来说疗效比较肯定,从中开发新药,命中率高、风险小、投资少、开发周期短,与经典的化学、生物学方法比较要合算得多。我国通过这种从中药中开发新药的途径,研究上市了98种新药,如青蒿素、杜鹃素、菜素、大蒜新素、鹊草酚、鞣酸小碟碱、鱼腥草素钠、紫杉醇等,其中有59种是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出来的。现在许多国家(包括日本、德国、美国)也把开发新药的目光转移到了天然植物。
另外,品种繁多的中药中,绝大部分既是美味佳肴,又是滋补珍品。此外,中医药还有防重于治等保健理论,以及“仁心仁术”的伦理追求和“恬淡虚无,阴平阳秘”的健康理念等,是保健品、保健食品开发的源泉。文/余传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