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儿科
编号:11302291
儿科验案两则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42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

    金琳,女,2岁8个月,就诊日期:2004年4月9日。患儿嘴歪眼斜10天。初因感受风寒引起喷嚏,流清涕,咳嗽,服小儿感冒颗粒剂、甘草合剂等药后,咳嗽减轻,但次日突然高烧,体温39.8℃,出现全身抽搐,他医用抗生素及西药解热剂治疗,发热退而出现口角下垂向左歪斜,右眼睑裂变小,闭合不紧,伴咳嗽,喉中痰鸣。诊见口眼向歪斜,流涎,啼哭时更甚。听诊:心(-),两肺有干性罗音,指纹色紫,舌质红,苔白腻,此乃风痰化热伤及经络所致。拟清热祛风、化痰通络之法。

    处方:生石膏30g,钩藤、夏枯草、白僵蚕、生地各10g,生白芍6g,薄荷叶、胆南星各4g,蜈蚣二条,水煎服。

    配合针刺:地仑、下关、迎香、四缝、合谷等穴。手法:平补平泻,不留针。

    复诊:药、针三日,目已能闭合,口歪减轻。继服三剂,口眼已正,咳嗽消失而告愈。

    按: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属于“中风”范畴。本案因络脉空虚,风热乘虚袭入,引动痰湿流窜经络,气血被阻,故现口歪眼斜。本方用生白芍、生地养阴柔肝而清热,夏枯草、钩藤清泻肝火而熄风,蜈蚣通经络以解痉,僵蚕祛风痰以散结。更有胆南星燥湿化痰,生石膏清热泻火,薄荷叶清散上焦之风热,诸药配伍,共凑滋阴血、疏风热、涤痰湿之功效。

    短膜壳条虫症

    刘丽敏,女,8岁。就诊日期:2005年5月13日。患儿腹痛、纳呆一年。经常绕脐腹痛,痛时伴吐酸水,在某院大便检出短膜壳条虫卵,服用肠虫清等躯虫剂,效果欠佳,腹痛时作时止,厌食烦躁,入寐咬牙,身困乏力,体重下降,眼睑口唇淡红。血检:血色素8g/L,白细胞8.6×109/mm3,中性60%,淋巴32%,嗜酸球8%,诊见:面黄肌瘦,绕脐腹痛,疼时拒按,腿胀满,舌淡薄白苔,脉象沉紧,心肺(-),肝脾未触及,此乃脾虚湿生,污腐化虫。似健脾、祛湿、杀虫之法。

    处方:使君子仁、炒槟榔各15g,茯苓、生白芍、榧子仁、雷丸各10g,炒白术、当归、炒苍术各6g,广木香4g,乌梅肉3g,花椒0.3g,水煎服。

    二诊(5月16日):服上方三剂,大便下如烂肉样腥臭物三次,腹痛顿止,纳食增加,精神已振,大便检查:未发现虫卵,效不更方,继服6剂。

    三诊(5月23日):腹痛未作,饮食大增,面色转红润,舌红,脉细数,大便检查(-),照上方去槟榔,加苡仁30g,继服五剂。

    经十次大便检查均未发现虫卵,后进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告愈。

    按:《幼科发挥》云:“尝观草腐而化萤,木腐而生蠢,人脾虚而虫集。”小儿虫积多因饮食不洁,脾胃虚弱所致。短膜壳条虫,成虫长5~80mm,宽0.5~1.0mm,计有节片100~200个,是较难治的一种寄生虫病。本方用使君子、槟榔杀虫消积;白术、茯苓燥湿健脾;当归、白芍等养血扶正;木香、花椒理气止痛;更佐榧子、雷丸消积杀虫,助使君子、槟榔驱虫于体外,故数剂虫除痛止。, 百拇医药(马荫笃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