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4454
从源头抓食品安全可能是个馊主意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7日 深圳新闻网-晶报
     继多宝鱼被“疑似”之后,另一种肉质鲜嫩的鱼类——桂花鱼,也被检出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孔雀石绿。

    以往每次出现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总是见到有人提出解决问题的“高招”——从源头抓起。“从源头抓起”当然好啦,在食品安全的链条中,“源”就是生产,在生产环节杜绝可能发生的问题,虽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总体上来讲在理论上也行之有效。

    近来,提出“从源头抓起”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专家学者,也有管理人员。有关抓源头的公共治理也很多,比如,哪里的食品一旦出现问题,就禁止入内,类似的例子如北京市对广东某地产的凉果,广东对湖南某市的生猪就实施了禁入制,起到一定的警告作用。

    但是,是不是问题都出在生产源头?前天看凤凰卫视在顺德暗访出产桂花鱼的一些渔场的节目,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的纯朴渔民,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孔雀石绿这个东东,他们只知道养鱼,用传统的、原始的方式养,辛勤劳动,靠天吃饭。

    问题出在哪呢?继续暗访,问题出在销售环节。据知情人讲,一般昂贵一点的鱼类通常也有娇气的毛病,经销商经过“刻苦钻研”,终于找到治这“骄娇二气”的法子,就是用孔雀石绿这种三苯甲烷类化学物,防治鱼类感染真菌,以延长鱼类在长途贩运中的存活时间。

    这个法子这么管用,当然也不排除渔场很快就会接受到“科普教育”,所以,“从源头抓起”还是很有必要。再如“红心蛋”之类,就是规模化生产后,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物。重点治理生产源,可以把好第一关。

    只不过,我理解的“源”还是市场。供给可以创造需求,需求也决定供给。这类食品没有市场,哪里还需要抓生产这个源呢?抓生产源,听起来当然让人很舒服,但以有限的管理资源去应对广阔的生产之源,这样的公共治理还是不大令人乐观。

    还有一层意思在于,类似的主张容易转移视线,模糊焦点。市场上出现这类食品,主要问题还在于市场监管上,食品卫生、工商管理、城市管理,还有行业协会之类,这么多部门,这么多机构,应该为市民的餐桌把好关,以灵动的公共治理积极应对市场失灵,否则就是缺位和不作为。

    为什么说重在市场而不是生产源头呢?从效率来讲,城市管理有一定的序列,条块分明,商场、超市、菜场、餐饮业等,都有归口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理应比市民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检测技术,怕就怕在懒政或者疑似寻租上,像之前暴露的某行业协会只要出钱就可以购买月饼销售许可标志,还有深圳龙岗南湾的执法队将罚没猪送到废品收购站,这才是比那些化学物更令人担心的元素。 (作者:李鸿文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