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方舟子
编号:11302301
方舟子千万别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读“青蒿素——中医之盾废医之矛”后想到的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8日
    在“中医伪科学论”、“中医无用论”、“中医过时论”等一系列谬论破产后,新语丝又抛出了《青蒿素——中医之盾废医之矛》一文。此文非但不能为方舟子、张功耀等欲否定中医颠覆中医之流,提供救命稻草,反而更加说明了“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而不是攻击中医、否定中医、颠覆中医。

    青蒿素是我国药学工作者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上世纪70-80年代全国多个系统的科研人员大协作的杰出成果。在青蒿素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多种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均有抗疟、抗孕、抗纤维化、抗血吸虫、抗弓形虫、抗心律失常和肿瘤细胞毒性等作用。青蒿素类药作用广泛,其作用机制、特点、应用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青蒿素的主要发明人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药学家屠呦呦研究员说过:“我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工作后系统地学习过中医药。这使我坚信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有许多值得我们努力探索的精华。我们经系统收集历代医籍、本草,从中整理归纳出200多方药。历经380多次样品的鼠疟筛选,1971年10月终于在经历大量失败后取得中药青蒿抗疟筛选的成功。中药青蒿治疗疟疾最早见于公元340年间的东晋《肘后备急方》,作者是东晋医学家和炼丹化学家葛洪(281-341AD)。青蒿素的发明就是得益于传统中医药学。1972年从中药青蒿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l00%。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青蒿素是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全新结构类型的抗疟药。这充分说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医药学确有精华,经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是可以为丰富世界医学做出重要贡献的。青蒿素对疟疾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突出疗效。1981年10月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由世界卫生组织等主办的首次"青蒿素专题"国际会议上,我曾以《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为题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并认为"这一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发现这种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它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指出方向"。1986年,青蒿素获得一类新药证书,其后双氢青蒿素也获一类新药证书。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由此可见中医药学在青蒿素及其相关药物的诞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抹杀的。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科学,她会吸收当代自然科学的各项成果而不断发展。新语丝《青蒿素——中医之盾废医之矛》一文的作者不知是无知还是故意。此作者割裂了当代自然科学与中医药学的联系,看不到自然科学与中医药学正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事实:青蒿素、靛玉红、紫杉醇、黄芪多糖。。。诸多中药单体的发明;中药有效单体长效微球注射剂的开发研究和中药有效单体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发进展(已研制出莪术、华蟾素、去甲斑蝥素、秋水仙碱、苦参碱等栓塞微球;在中药单体长效注射剂方面,开发了石杉碱甲-PLGA微球注射剂;此外,还在脂质体、纳米给药系统研究方面进行了有效地尝试。其中的多项研究已申请了专利。);中药复方口服制剂、中药复方注射剂的发展等等此作者一点也看不到。

    新语丝《青蒿素——中医之盾废医之矛》一文的作者不但割裂了当代自然科学与中医药学的联系,看不到自然科学与中医药学正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事实。还故意把中医药学教条化、形而上学化。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部分,它不仅是中医人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藏。
, 百拇医药
    德国慕尼黑大学曼•波克特教授是著名汉学与医学家,既熟悉西医,又坚持研究中医几十年,他在接受《科技中国》记者的专访时说:“我一再强调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是我几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他说:“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而西医学的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曼•波克特教授说,近一百年来,许多人固执地相信用西医的方法可以发掘和提高中医,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医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

    中国人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理直气壮地弘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发展中医中药学,要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医中药“正名”。中医是成熟的科学,不是经验医学,更不是伪科学。不要人为地把中医学搞坏了。, 百拇医药(wei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