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医案研究 > 医案分析
编号:11302327
郭士魁治疗心肌炎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43期
     心肌炎属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的范畴。其病人多为外感时邪疫气,热毒内陷心包,损耗心阴心气,或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久则入里耗损阴液。在临床常与病毒感染、风湿活动有联系。表现长期低热,盗汗或自汗,五心烦热,咽峡炎症等。由于损耗心气及心阴,则发生心悸、气短、胸闷、脉数或结代。

    一、辨证施治

    1.余热不尽,心阴虚损

    常见长期低热,口干欲饮,心悸,胸闷气短,手足心热,血沉快,伴有关节肌肉痛等,心电图见有心肌损害,舌红脉数。治疗以宣痹汤加养心阴清肺之剂。方药:元参12g,麦冬10g,丹参20g,远志10g,五味子10g,双花12g,板蓝根15g,黄芩12g,柏子仁15g,甘草6g。

    2.血分有热,有瘀血征象

    常见发热,皮肤有斑疹出血点,舌质暗有瘀斑。应加入清血热活血药物,如牛黄、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等。方药:沙参15g,丹参15g,赤芍12g,丹皮10g,连翘12g,生地12g,柏子仁10g,麦冬10g,甘草6g。
, 百拇医药
    3.合并咽炎、扁桃体炎

    反复发热或长期低热,咽红有滤泡增生,扁桃体肿大,舌红脉数。治疗用药还应重视养阴清热泻肺。如用元参、生地、黄芩、双花或山豆根、射干,发热加生石膏,也可在局部应用冰硼散加味(冰片、硼砂、青黛、黄连粉)漱口或涂患处(一般用3g加水500ml含漱或药粉直接涂患处)。方药:元参12g,麦冬10g,射干10g,板蓝根15g,桔梗6g,双花10g,柏子仁12g,五味子10g,珍珠母30g,甘草6g。

    4.气阴两虚

    心悸胸闷,舌红脉数,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以补心丹为主加清热解毒药。方药:党参12g,元参15g,丹参15g,茯苓12g,柏子仁12g,当归10g,生地12g,大青叶10g,双花12g,枣仁12g,远志10g,甘草6g。

    5.气虚为主
, 百拇医药
    头晕,胸闷,畏寒,乏力,脉迟。用药宜益气温阳,如用党参、太子参、黄芩、细辛等。方药: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2g,黄芪15g,桂枝6g,细辛6g(后下),柴胡10g,丹参20g,附片6g,陈皮10g。

    6.胸闷痛心下痞满

    可在清热解毒、养心安神的基础上合小陷胸汤。痛明显者,也可加用金铃子散(元胡、川楝子)。方药:栝楼20g,黄芩12g,丹参15g,远志10g,半夏10g,双花10g,当归12g,大青叶12g,柏子仁10g,炒川楝子10g。

    7.合并脉结代

    也常以补心丹为主合生脉散、苦参等。方药:党参15g,丹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当归12g,远志12g,柏子仁10g,苦参15g,珍珠母30g,甘草6g。

    8.胸闷气短心悸,心率快,下肢浮肿,不能平卧,合并心衰时常以归脾汤加减,健脾利水。方药:党参15g,黄芪15g,丹参15g,白术12g,茯苓15g,桂枝10g,附片6g,当归12g,车前草10g,北五加皮3~10g。
, 百拇医药
    二、典型病例

    1.郭某,女,23岁,干部。

    1978年7月3日初诊:四日前始有咽痛发热,继而觉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检查体温38℃,心率100次/分,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Ⅱ度,甲状腺无明显肿大,心界不大,心律整,未闻及杂音。血沉快,心界不大,心律整,未闻及杂音。血沉23mm/小时,心电图TⅡ、Ⅲ、avF及V1~V5倒置。

    西医诊断为上感,心肌炎。中医诊断属外感心悸。治疗以清热解毒养心之剂。方用:丹参30g,板蓝根30g,太子参15g,元参12g,麦冬10g,远志10g,五味子10g,桔梗10g,当归10g,柏子仁15g,陈皮10g,茯苓12g,连翘12g,竹茹10g,莱菔子10g,焦三仙30g。

    7月19日二诊:精神好转,食欲进步,活动后仍感心慌,时有下肢关节痛,体温37℃~37.8℃,舌脉象同前。党参18g,麦冬12g,当归15g,海桐皮15g,秦艽12g,柏子仁10g,五味子10g,忍冬藤24g,甘草6g。
, http://www.100md.com
    8月23日三诊:8月初又一次外感,症状反复,血沉36mm/1小时,抗“O”1:800,心电图有所好转,体温正常,关节痛减轻,活动后仍心慌,静止时心率76次/分。丹参30g,党参15g,北沙参15g,麦冬12g,柏子仁12g,五味子6g,茯苓15g,当归12g,细生地24g,桂枝6g,海桐皮12g,片姜黄12g,羌活12g,牛膝15g,双花18g,板蓝根15g。

    9月10日四诊:一般情况均好转,无明显心慌,血沉10mm/1小时,抗“O”阴性,心率70次/分,继服上方。

    9月27日五诊:继续服药二周后,自觉症状消失,心电图明显好转,为大致正常,心率70次/分。带方出院,巩固治疗。

    本例因外感发热后,继发心慌气短,血沉快,抗“O”较高,心电图有T波改变,证属外感邪热内陷,损伤心阴心气,治疗以清热解毒宁心之剂,约近3个月治疗,症状缓解,体征好转而出院。
, 百拇医药
    2.张某,女,32岁,干部。

    1975年2月27日初诊:于1974年5月因自然流产后有低热咽痛,关节痛,活动后心悸气短,胸闷,心跳快,某院做心电图有广泛ST-T改变,诊断心肌炎,曾服激素及中药治疗一度症状好转,因劳累后复发,心跳140次/分。本次住院检查:体温37℃,心律整,心率90次/分,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心电图广泛ST-T改变。西医诊断为心肌炎。中医辨证属心悸,气阴两虚,余热未尽。治疗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宁心。方药:党参25g,北沙参25g,元参15g,生地15g,麦冬15g,莲子心10g,远志10g,枣仁10g,败酱草25g,大青叶18g,珍珠母30g,菖蒲12g,甘草10g。

    3月12日二诊:心悸胸闷有好转,但活动后感觉仍明显,心率120次/分,乏力,睡眠差,脉沉细,舌质淡红苔白。方药:党参25g,北沙参25g,元参15g,生地15g,麦冬10g,莲子心10g,远志10g,炒枣仁10g,败酱草25g,大青叶18g,菖蒲12g,珍珠母30g,甘草10g。
, 百拇医药
    3月31日三诊:心悸减轻,活动后胸闷,心率最多100次/分,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细,80次/分,继用前方治疗。

    4月19日四诊:仅在活动后心率略快。安静时心率70次/分,心电图已正常。带药出院,巩固治疗。

    3.郭某,男,34岁。

    1978年9月20日初诊:9月15日始胸痛、心慌气短,高烧39℃,以后症状加重而入院。检查病人半卧位,心尖搏动不明显,心界向两侧扩大(内至胸骨右缘,外达腋前线),心率106次/分,遥远感,心尖部Ⅱ级收缩期杂音Ⅱ°,胸骨左缘3~4肋间闻心包摩擦音。胸透心影中等度扩大呈烧瓶状。心缘正常弧形消失,心膈角变钝,超声波探测符合心包积液波形。血象白细胞15300/mm3,中性81%,淋巴18%,血沉12mm/1小时,血培养二次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呼吸急促,唇紫,舌质红,苔薄黄,中心剥脱,脉弦细数。心电图低血压,STⅡ、Ⅲ、avL、V1~V5抬高。西医诊断为急性心包炎。中医辨证属心悸,心阴不足。治疗以益气育阴、清热解毒之剂,方用补心丹加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12g,黄芪15g,生地18g,党参18g,丹参18g,尾连12g,黄芩12g,黄柏10g,麦冬15g,远志10g,甘草6g,桑白皮15g,生石膏30g。
, 百拇医药
    9月27日二诊:体温降至37.2℃,自觉症状逐渐好转,胸闷、心前区痛缓解,心包摩擦音消失,心音增强,心率80次/分。继服前方。

    10月4日三诊:无明显不适感,只偶有心前区不适感。心脏检查:心界缩小,心音增强,偶有心律不齐,早搏1~3次/分(房性),舌质暗紫,苔薄黄,脉弦细。心电图低血压。继服上方中药,并加用ATP20mg,辅酶A100单位肌内注射。

    10月16日四诊:胸透胸片对比观察:心影明显缩小已大致正常。无明显不适感。继用上方。

    11月3日五诊:病情稳定,无任何不适感,心律整,心界无明显扩大,胸透心界正常,心电图低血压,血培养二次阴性,白细胞正常。继续予养心健脾之剂,巩固疗效。

    11月18日,病人体力完全恢复,食欲好,每日主食1斤半。心肺听诊透视均正常,复查白细胞正常,血培养阴性,无任何自觉症状。带方调养善后,痊愈出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