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术后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介入诊疗,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介入诊疗中常选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由于动脉压力高,不易止血,因而术后穿刺处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穿刺点出血、血肿及血栓形成,对其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机体器官功能损害,危及生命[1]。因此,为减少或防止鞘管拔除后股动脉穿刺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更好地愈合,做好术后压迫止血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常用的压迫止血方法是于介入治疗完毕常规止血后,继续采用沙袋压迫于穿刺处,限制活动12~24小时,48小时后拆绷带[2]。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该方法易使患者产生不适感,同时存在准确定位较难等问题,故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采用指端直接垂直按压法,且收到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沙袋压迫组 2002年8月~2003年8月我科行股动脉穿刺术162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1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