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s与血管疾病的关系
PPARs;血管疾病,参考文献:
过氧化物体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和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关系密切,其激活物作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脂质代谢和血管炎症。糖尿病是冠心病事件的主要危险因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主要是冠状动脉内膜增生、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粥样斑块形成及粥样斑块基底部炎症。目前已知,PPARs在这几方面均有程度不同的参与作用[1]。过氧化物体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s)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1990年Isseman和Green最先从小鼠肝脏克隆到PPARs,并且由于PPAR是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的,故命名为PPARs。随之科学家们从人类等其他种属也克隆到PPAR的同系物。近年来,随着对胰岛素增敏剂尤其是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这类药物的作用靶点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即PPAR,因而掀起了研究PPAR的热潮。Isse等[2]发现PPAR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PARs与血管疾病的关系综述如下。在哺乳动物中已确定有3种PPAR亚型:α、δ(或β)γ。这3种亚型的结构相似,但组织分布和功能有所差异。PPAR由A/B、C、D和E/F 6个功能区组成,C区为DNA结合区,其中有2组,第1组命名为P盒,主要序列为CEGCKG,决定受体与DNA之间的特殊结合。第2组为D盒,可能与受体之间的二聚体化作用有关。E区为配体结合区,具有多种功能,除与配体结合外,还参与二聚体在细胞核内的定位及与热休克蛋白结合等。A/B区有激活功能区1(AF1),C末端的E区存在激活功能区2(AF2),AFI1和AF2既有独立功能 又有协同作用[3]。
PPARα主要分布在肝、心、脂肪组织、骨骼肌、血管内皮细胞、动脉粥样斑块内,免疫组化证实正常心肌细胞膜核有大量PPARα的mRNA表达,降脂药物(贝特类)是PPARα合成的配基,PPARα与配基结合后,再与视黄醛受体(retinoidx receptor,RXR)形成二聚体,然后与所调节的基因启动子上游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反应元件(PPAR response element,PPRE,)结合而发挥转录调控作用。PPARα作为脂肪酸氧化酶基因的主要转录调控子,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其他作用还包括止血及炎症反应,使PPARα基因有可能成为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候选基因[4~6]。Vohl等[7]研究PPARα基因与2型糖尿病关系时发现,尽管PPARαL162V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9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