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306120
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给予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口服。B组44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两组均联合应用莫沙比利。分别于治疗1、4周后记录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症状记分,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4周时,上述3种主要症状总体疗效为:A组显效率为84.1%(37/44),总有效率为97.7%(43/44);A组显效率为63.6%(28/44),总有效率为86.4(38/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雷贝拉唑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雷贝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日趋增高。质子泵抑制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正日益受到重视。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本院门诊及病房8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88例,男性5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42.60±11.53)岁。均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胃镜证实为胃食管反流病。并除外消化性溃疡、内镜检查疑有恶性病变、有食管及胃手术史及其他疾病,可致胃肠道症状的其他全身性疾病。

    1.2 方法

    1)将符合人选标准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给予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口服。B组44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两组均联合应用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口服。2)治疗前根据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的严重程度及发生频度进行症状记分。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微可忍受;2分:介于1分和3分之间;3分:不能忍受,需要休息和药物治疗。症状发生频度评估标准:0分:无症状;1分:症状每月发生;2分:症状每周发生;3分:症状每日发生。服药1、4周随访,观察症状改善情况。3)症状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症状记分降低大于80%;②有效:症状记分降低大于50%;③无效:症状记分降低小于50%。症状总有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治疗4周时,上述3种主要症状A组显效率为84.1%(37/44),总有效率为97.7%(43/44);A组显效率为63.6%(28/44),总有效率为86.4%(38/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变(略)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在西方发病率很高,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其发病率远高于我们以前的估计,所以不但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而且是临床必须掌握的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是多因素参与的酸相关性上消化道动力性疾病。多由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减退,胃内压增高所致病理性胃食管反流,食管对反流物的廓清功能减退及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等因素引起。

    莫沙比利是一种胃食管动力剂,通过刺激肠肌神经丛,增强食管收缩振幅,促进胃排空,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但不影响无效性食管运动和一过性松弛。故促动力剂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是有限的。

    奥美拉唑是第一个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中的多态性表达酶CYP2C19代谢。其抑酸效力和抑酸的持久性均优于H受体拮抗剂。雷贝拉唑主要通过CYP3A4代谢,只有小部分通过CYP2C19代谢,因此在药代动力学上表现为代谢率低,血浆浓度高的特点,抑酸速度快,疗效持久,迅速缓解症状等优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被认为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理想药物。我们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动力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周即可见症状明显改善,4周后二者在症状记分下降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雷贝拉唑优于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药物。

     参 考 文 献

    [1]朱雅碧,陈军贤等.胃食管反流病不同疗效的总体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12:186-189

    [2]王家陇,侯晓华,等.胃食管反流病与质子泵抑制剂[J].中华消化杂志,2003,3:176-179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 百拇医药(庄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