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306092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http://www.100md.com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
     【摘要】 通过对护士造成职业危害的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对保护护士的职业安全,减少职业危害,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

    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使临床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更加复杂多样,护士的职业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在2005年3月卫生部印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中已明确将保护医护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列为考核内容。因此,加强护士自身的安全保障,降低职业危害,是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主要为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它不仅危害护士的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毒、结核杆菌、流感、SARS等。

    1.1.1 皮肤接触污染物

    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护士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污染的医疗用品,如产科护士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供应室、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污染的器械,工作中如不注意防护,既可引起自身的感染,又可造成医院的交叉感染。

    1.1.2 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医院是各种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由于护士在治疗护理时与病人接触密切,所以护士是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医务人员患结核病例增多。有报道护士对结核感染患病率是普通妇女的2倍以上,而且年龄越小,发病的危险越大[1]。

    1.2 物理因素

    1.2.1 锐器伤

    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调查发现,87.5%的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2]。导致锐器伤的发生主要与锐器相关的工作行为如抽血、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另外不良的个人操作习惯,如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徒手掰安瓿是导致针刺伤以外发生锐器伤的最常见情形[3]。有统计资料报道,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针刺伤的频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4]。锐器伤结合病原微生物侵入,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5]。HBV在乙型肝炎病人的血液中大量存在,每毫升血液中有近1亿个病毒微粒,普通人群对HBV易感。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针刺伤后的前瞻性研究分析:1次被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如被带有HCV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受伤者有3%~10%的机会因此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若被HIV污染的针刺伤后引起HIV感染的可能性为0.3%~0.5%,至少需要0.1ml的血液[6]。

    1.2.2 噪音

    噪音不仅对人体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对心血管系统同样具有损害作用。长期在噪音下工作易引起疲劳、头痛、听力下降和精力分散、焦虑。噪音主要来源于机器声、器械的碰撞及仪器、设备移动的声音。据测,各类报警噪音在53~73db,呼吸机在65db[7]。医院环境噪音标准的理想值为35db,极限值为45db[8]。严重超标的噪音会引起护士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

    1.2.3 各种射线

    主要有放射线、紫外线等。有资料表明,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畸致癌。紫外线对人的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直接照射30s可引起皮炎和眼炎。接触放射线主要是手术室护士、介入治疗时护士的配合,床旁摄片,护士缺少防护。另外,护士在进行病房消毒时采用紫外线灯照射。

    1.2.4 负重伤

    移动和运送病人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护士在工作中往往为了病人而忽视自身安全,不正确的搬运姿势常使护士腰部肌肉损伤。另外,像供应室,工作中经常搬运无菌物品和下收下送物品,因车辆重,容易造成腰肌和肩、肘、腕关节的损伤。

    1.3 化学因素

    1.3.1 化学消毒剂

    临床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甲醛等,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呼吸道、皮肤、眼睛等都有不良影响。主要表现皮肤红肿、瘙痒、咽部不适、流泪。有报道,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肺水肿[9]。

    1.3.2 麻醉废气

    手术室的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残余的麻醉废气,长期接触可因麻醉气体在机体组织内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健康的浓度,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降低,同时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及操作能力也产生影响[10]。

    1.3.3 抗肿瘤化疗药物

    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开发利用,使许多肿瘤病人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多数抗肿瘤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也有损害。当护士在配置药液过程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逸出,在空气中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机体[11]。国内外研究表明,多数抗肿瘤药物对实验动物具有致畸、致癌的危险[12]。长期接触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等反应,而出现的慢性损害可能是癌症,生育问题,长期的基因改变、流产和畸胎[13]。

    1.4 心理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加和法律意识增强,对护士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护理工作繁重而琐碎,我国现阶段护士几乎都为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如经期、孕期、哺乳期及家庭负担、工作压力等使护士的职业风险和工作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疲劳感,睡眠障碍,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生活质量下降。据统计,临床护士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2%,无成就感占53.2%,明显高于国内常规模式(33%)[14],可见,诸如此类的社会心理因素对护士身心影响不可低估。

     2 防护措施

    2.1 防范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要领

    2.1.1 洗手

    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正确洗手是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最简单的措施之一。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部99%以上的各种暂时细菌[15],护士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以及脱手套后必须严格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护士每日洗手频度应保持在35次以上。

    2.1.2 戴口罩

    戴口罩可以防止吸入气溶胶。大颗粒气溶胶的散播距离在1米以内。所以医务人员仅在近距离接触病人时才需要戴口罩。此外,戴口罩也可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等传染性物质溅到医护人员的口腔及鼻腔粘膜[16]。护士除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外,在进行其他操作时尤其是铺床、更换床单等也应戴好口罩。特别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凡接触病人都应戴好口罩,口罩只能戴一次,湿了就无效,口罩应盖住口鼻,不能挂在胸前反复使用。

    2.1.3 穿着工作服

    衣着要整洁,扣好衣领和袖口,减少皮肤或内衣外露,不能穿着工作服去餐厅、宿舍等。工作服应每周更换2次,如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抗肿瘤药物污染应立即更换。

    2.2 物理危害因素的防范

    2.2.1 锐器伤的防范

    2.2.1.1 加强护士对锐器伤危害的重视与预防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如讲课、培训等让护士了解锐器伤的危害以及HIV、HBV、HCV的知识,熟悉各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对自身的危害,使她们对锐器伤高度重视,并树立安全防护意识。

    2.2.1.2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1)戴手套 护理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时必须戴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穿一层乳胶或聚乙烯手套,人员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血液量低50%以上[17]。2)安瓿折段器 使用安瓿折段器可减少掰安瓿导致的玻璃伤。3)加强废弃物管理 应遵循锐器使用的安全操作原则,不要将裸露针头的器具传来传去;用过的针头尽可能一次性处理到位,在治疗车等护士操作处配置锐器盒,使用后立即放入锐器盒内,不要进行二次处理。

    2.2.1.3 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

    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如果是乙肝患者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接种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10μg、5μg、5μg,按1月、6月间隔[18]。并上报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护理部备案,以便追踪观察。

    2.2.2 噪音防范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设备定期普查、检修,车辆定期上油保养。

    2.2.3 射线防范

    紫外线消毒时,避免人员进出,照射结束后开窗通风;在进行X光摄片时,护士尽量远离摄片区,必要时穿防护衣。

    2.2.4 负重伤防范

    搬运重物或搬抬病人时,一方面要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及技巧,保持身体的正常平衡,避免肌肉损伤;另一方面要借助一些护理器械如翻身床、对接车等,以减少护士负重伤的发生。

    2.3 化学因素危害防范

    2.3.1 化学消毒剂污染的防范

    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手套,必要时戴眼罩,防止消毒液溅入眼内和吸入呼吸道;同时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防止挥发,这样既可以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另外,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

    2.3.2 抗肿瘤化疗药物污染的防范

    护士应严格操作规程,合理使用防护用品。配置化疗药物前应戴好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戴聚乙烯手套后再加戴一副乳胶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在没有通风设备的病区,操作台应靠近安装排气扇的窗口,使污染的空气向外分流。若使用层流净化操作安全柜,要定期监测。操作过程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操作台面应覆盖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操作结束后脱去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并洗手。同时要改进输液设备,使用输液泵、软包装输液袋,以减少药物通过排气管污染空气;妥善处理废弃物。配置化疗药物用的注射器、碎安瓿等,应置密闭的容器内,防止化疗药物蒸发污染空气,及时送焚烧炉焚烧。

    2.4 心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护士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舒畅、愉快的心情,注意休息,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最好培养一些个人兴趣与嗜好,如感到工作压力过重时,应注意给自己选择一个释放压力的途径,寻求可倾诉的对象,适当发泄自己的情绪,以缓解内心的压力。工作之余多从事户外活动,听听音乐,正确处理好与病人、病人家属、同事和上级之间的关系。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护士的职业危害是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职业损伤,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蒋冬梅,李映兰.现代护士职业安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6

    [2]陈红珍,聂军,潘少山,等.广州市护士注射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72-175

    [3]Nur gershon RRM,Flanagan PA,Karkashian C,et al.Health care workers experience with postexposure manage ment of bloodborne pathogen exposures:a pilot study[J],Am J Infect contor,2000,12:421-428

    [4]任小英,喻姣花,熊芋.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现状调查[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61-62

    [5]张玉芝,周俊卿,梁霞,等.锐器伤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13

    [6]张秀,李杨,张彬,等.某传染病医院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2):19-20

    [7]杨藻寰.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88

    [8]王兰平,彭立志,王敬茹,等.噪音对手术室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51

    [9]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30-231

    [10]郑月娥,叶志霞.手术室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2,36(8):626-627

    [11]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30-32

    [12]潘宏铭,耿宝琴.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和防治[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1:17-20

    [13]长健,陈益,陈敏智.护士接触细胞毒药物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4,9(9):1913

    [14 ]哈智华.护士职业防护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6,18:956-958

    [15]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5-182

    [16]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442

    [17]Bass DJ.Formn LP.Abrams SE.et al.The effect of dietary fiber in tube-fed elderly patients[J].Journal of Gerontolgical Nursing,1996,22(10):37-44

    [18]卫生部锐器伤的预防附录四[M].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 http://www.100md.com(胡安荣)